熱心網友
資料轉載:據新華社電 “卡特里娜”颶風造成的損失之大依舊讓人瞠目結舌,美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已在反思:如此慘重的損失是否必然?有什么辦法可以減少災難? 政府市民均存僥幸 分析災難的過程,美國科學家認為,颶風來臨時官方和市民都存在僥幸心理,是導致 人員傷亡慘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官方沒有聽取學者幾年來的呼聲,反而削減了新奧爾良在建的防浪堤預算。市民們也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及時疏散。 城市缺乏防災規劃 科學家們還指出,新奧爾良及附近城市發展中缺乏必要的防災意識,導致“卡特里娜”造成出乎預料的巨大損失。----------------利比里亞內戰嚴重破壞了自然環境 2004年2月13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天發表利比里亞環境評估報告說,該國15年的沖突嚴重破壞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希望國際社會幫助該國進行恢復。報告說,利比里亞曠日持久的內戰不僅給人民帶來災難,同時破壞了該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報告指出,利比里亞在環境領域面臨的問題很多,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全國電力供應嚴重不足,許多人不得不砍伐樹木生火取暖;非法捕獵行為普遍,對該國野生動物構成嚴重威脅;許多船只在港口沉沒,對水域造成污染;城鎮生活垃圾堆積,人們予以焚燒,對空氣造成污染;國家和地方負責環境事務的行政部門癱瘓。報告為利比里亞解決上述問題、恢復環境提出了60條建議,并呼吁國際社會提供幫助。環境署執行主任特普費爾表示,聯合國在利比里亞維和的一項任務是保護當地的環境安全和對自然資源進行良好管理,促進當地環境的可持續性。他說,利比里亞戰后失業率高達85%,如果該國在環境領域為廣大人民提供就業機會,既可以促進環境的恢復,又可以幫助人民解決生活困難。 新奧爾良在市建中破壞了大片海邊灘涂,使城市在海潮和洪水面前缺乏必要的緩沖;為促進旅游業,該市把繁華商業區設在海邊,并建設海邊休閑觀光區和住宅區。 毀滅濕地種下禍根 科學家們還指出,新奧爾良缺乏環保意識,嚴重破壞自然環境,確實是災難中損失慘重的根源之一。 耶魯大學生態學家斯凱利說,新奧爾良是個在河口沖積平原上的城市,城市周圍有大量自然濕地,這些濕地好比海綿,能夠大量吸收降水,能減少洪水侵襲的強度、保護城市,但新奧爾良在城市建設中排干了大部分濕地。密西西比河挾帶的淤泥,本來可以增加城市的緩沖層,但現在卻被引入管道加速沖走。-------------- 殯葬離不開環境,環境是殯葬的依托的基礎。無論任何一種殯葬形式,都要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殯葬離不開環境,但殯葬的任一種形式都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環境。遺體是一種特殊的有毒有害的固體廢棄物。每具遺體既是一座小型的化學毒品庫,又是一個病菌病毒庫。無論怎樣處理,都不同程度地污染著各主要環境要素。 對土壤環境的污染。土葬是任尸體自然腐敗的過程,有害化學物質會直接污染土壤。火葬是將尸體高溫焚化的過程,形成的骨灰也間接地污染著土壤。其它殯葬方法也不例外,尸體的固體殘留物都會進入土地。殯葬對土壤環境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作用時間也很長。 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尸體的腐爛或火化過程都將產生多種有害氣體。如~H2S、NH3、S02、CO、NOX、煙塵和眾多的有機氣態污染物質。這些氣體排人大氣,會造成大氣污染,危害著人類的身心健康。 對水體環境的污染。水葬是將尸體置于水中,任其腐敗的過程,會嚴重污染江、河、湖、海這些地表水源。而土葬能污染地下水,甚至火葬過程中產生的骨灰也能被雨水淋出重金屬類化合物,污染著地表和地下水體。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如任其自然,最終將污染我們寶貴的飲用水源。 對聲學環境的污染。火化機械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噪聲污染。殯儀車輛存在著交通噪聲污染,甚至一些陳規陋習(如燃放爆竹、哭喪等)也能使正常的聲學環境遭到破壞。 對生物環境的污染。尸體在存放、運輸時,尤其是土葬等自然腐敗的情況下,會逸放出病菌和病毒,產生生物污染,傳播疾病甚至發生瘟疫。歷史上一次次大的瘟疫迅速蔓延很多都是尸體對生物環境污染的結果。現代特大自然災害后也出現過不同程度的尸體生物污染事件。所以在地震、大水過后,災區都要將遺體妥善處理,捎滅帶菌的蚊蠅、老鼠等等。 另外,焚燒紙錢和迷信隨葬品等活動也能產生大氣污染,并伴有火災隱患。每年的清明節,各級民政部門都要對此嚴管嚴罰,推行文明祭悼,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中的自然資源有史以來就遭到人類殯葬活動的破壞。有些自然環境被破壞后是不能或很難再生的。這是吃祖宗飯、造子孫孽的行徑,是非常無知愚昧之舉。 我國年死亡人口800萬,據2000年《中國民政統計年鑒》統計,全國年火化遺體僅為336萬具,絕大部分都采取土葬和火化后葬灰的具體葬式進行遺體的處理,每年不得不破壞大量的土地資源,近幾年,私建濫建公墓現象非常普遍,使原本緊張的土地問題又雪上加霜。 土葬和火化后的復葬需要棺木,有些地區火化時也用棺木,全國每年浪費掉至少二、三百萬立方米的木材,這將毀掉多少公頃的森林。 殯葬不但破壞森林環境,還破壞草地等植被環境及石油礦產等資源。這一切不能不喚醒我們的環境意識,去努力尋求更科學、更健康的殯葬方式,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人類面臨五大環境問題 環保專家楊仁泰認為,目前全球正面臨著5大嚴重環境問題: 海洋 隨著人口增長、人類活動加劇,近海水域污染加重,造成全球50%的海洋珊瑚礁死亡;由于過量捕撈和海洋污染,世界漁場產量全而下降。 淡水 淡水資源占全世界水體總量的1%弱,且其中絕大部分冰封在南極等地的水久冰蓋中,人類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資源不足0。03%。全球共有250條國際河流,對這些河流中水資源的利用、水質的防護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敏感問題。 濕地 以前人們對濕地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如美國人就有“濕地是浪費的大地”一說。實際上濕地是地球生物物種的寶庫,世界上將近70%的生物都在濕地環境中孕育、牛存。保護濕地不僅是環保的要求,而且對抗旱澇也有重要作用。 生物多樣性 全世界的生物種類迅速衰減,許多珍稀物種瀕臨滅絕。1973年在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簽署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旨在通過控制國際貿易來制止對野生生物的濫捕濫殺。 能源 能源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環境挑戰。現在人類所依賴的化石能源不僅造成了地球升溫等全球性的生態災難,而且這種社會經濟運行本身也難以為繼。科學家預測,到2030年左右,全世界的化石燃料將消耗殆盡。因此,改變能源結構,尋找新能源已成為全人類必須面對的首要環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