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問里要怎樣發貼?是我們發了,等別人回答嗎》
熱心網友
曾幾何時,我們為互聯網的海量信息而興奮,我們也飽受了這種海量信息所帶來的折磨,搜索技巧幾乎成為這個虛擬空間中所必須具備的生存技能,也使得搜索成為2004年最熱門的網絡詞匯。 一次偶然的沖浪讓我發現了一個被稱之為“愛問”的網站( “愛問”是以一種互動的方式,為網民提供了一種尋找問題答案的服務。網民可以根據自己問題的不同分類進行搜索。筆者通過測試,發現這一平臺在答案搜尋方面具有較高的準確率。筆者就紫外線波長、寵物皮膚病、野外生存技巧、自駕車旅行等諸多問題對這個平臺進行了“考問”,其結果基本讓人滿意。當然,“愛問”給出的答案有時也會出現牛頭馬嘴的現象,這應該是其搜索引擎在詞組及多詞組邏輯定義方面的問題。 “愛問”將分類分為“一般問題”和“地區問題”兩個主要板塊,這兩個板塊均可以展開成為一個龐大的樹型結構,類似于傳統搜索引擎的分類目錄。這樣的分類不僅可以提高問題答案的準確率,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網站的使用門檻,對于一個普通用戶來說,可以在很短時間里了解它的使用特點。但是,“愛問”在目錄分類方面似乎并不規范,看來他們在分類過程中沒有受到標準分類的條框限制。 坦率地說,國內的搜索引擎技術無精彩可言,大多步國外搜索引擎的后塵,新浪也不例外。新浪“愛問”的設計,卻將門戶網站受眾資源和傳統的搜索技術這兩大優勢巧妙地集合到了一起,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服務方式。 如果說“愛問”在發掘、整合、重新利用網上存量信息資源方面進行了一次積極嘗試的話,那么它最大的嘗試應該是在挖掘用戶記憶中的知識這個層面,用提問、回答這個簡單的機制把用戶知道的知識記錄到網站上來。當使用者在“愛問”搜索出的答案中無法獲得滿意的結果時,他可以在搜索欄中直接提出問題,懸賞征集準確答案。這是一種近乎游戲方式的網民腦力互動——試想如果8000萬網民的萬分之一對你的問題感興趣,并愿意回答這個問題,那么8000個網民的腦力激蕩所產生的信息潮將會對你產生一個怎樣的沖擊?這也許就是互聯網的力量。 為了鼓勵網民積極參與問題的答復,“愛問”推出了積分方式獎勵參與者。這種常用于電子游戲中的激勵,能否在應用中起到積極作用尚不敢斷言,但這種做法可以看出“愛問”設計者們的良苦用心。 “愛問”提供了一個問題互動平臺,也為網民們提供了一個腦力激蕩的競技場。但是,對于一個問題的發問者來說,你所得到的答案可能并非是準確的。然而,在互聯網這個人聲鼎沸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會肆無忌憚地發表看法。“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條狗”——這幅流傳頗廣的漫畫經典地詮釋了網絡語言的特點。因此,對于答案正確與否的認定,完全取決于個人的分析能力了。 以上只是我能看到的愛問的產品原理與初衷,至于發揮到哪個層次,需要看看新浪網對該產品的持續優化與網民是否捧場。 。
熱心網友
是一個問答平臺,是一個知識交流的平臺,是一個傳遞信息的平臺,是一個網絡共享的平臺
熱心網友
有問題你可以提,征求別人答案,你也可以回答別人提的問題!
熱心網友
就是提問題,等別人回答,是自己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