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禮不辭小讓 怎么解釋
熱心網(wǎng)友
這句話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句是: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柰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于是遂去。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的意思是:大行:大的事業(yè)。行,行為,事業(yè)。大禮:大的禮節(jié)。“大行”、“大禮”之前各暗含一個動詞,譯為“做大事”、“講大禮”。顧:顧慮,考慮。細謹:細小的事情,細枝末節(jié)。辭:言辭,名詞作動詞,講究。讓:謙讓,禮貌。全句的意思是:做大事不必顧慮細枝末節(jié),講大禮不必計較小的謙讓。
熱心網(wǎng)友
樓上對大行不顧細謹解釋不錯。但是,大禮不辭小讓中的讓,正確解釋應該是批評、指責,禮,也不能狹隘的解釋為禮貌,應該從禮節(jié)、制度、規(guī)矩等方面理解,如《禮記》中的禮,其實就是一種制度,一種行為規(guī)范。辭,應該解釋為拒絕,如辭謝、告辭等等中的辭。硬譯成計較也講的通。這幾個關鍵詞理解了,這句話就通了。意譯可以把大行和大禮都譯成做大事或講究大道理。此句意譯可以譯成:講究大道理的人不必顧忌小小的責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