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只瓶子放在桌子,瓶底向光瓶口向暗,然后把一只蒼蠅和一只蜜蜂放進去,蜜蜂一直向光飛,老撞瓶底,最后死在瓶子里,而蒼蠅因為會變通,這里不行就飛去另一處試探,最后終于飛出了瓶子.所以用固執和變通寫800字的作文!當然,可以贊美固執,也可以贊美變通!

熱心網友

1、執著而變通 清末變法家康有為說過:“窮則變,變則通”。這是對于一個國家的貧困而言的。對于一個國家都適用,當然對于我們個人來說也是可以的。我們對待萬事萬物也應當善于變通,再加上執著的精神,去獲取成功。 執著是變通的基礎。我們追求萬事萬物,首先要有執著的精神,而不能一味地去變通。如果我們遇到困難就變通,終究是不會獲得成功的,在沒有執著的基礎上變通,就是淺嘗輒止,在快要獲得成功時,遇到小小的麻煩,淺嘗輒止使你遠離成功。我們只有在執著的基礎上去變通,才能獲得成功。 變通是執著的前矛,在只有執著而無變通的情況下,往往也不能獲得成功,當一個人的思維選擇了某個方向,而那個方向并無出路時,只會執著的人便找不到出路,不能獲得成功。以前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教會的學生只會一昧地寫八股文,并沒有真正的本事,即使高中的人,也只會阿諛奉承,欺上瞞下,壓迫百姓,而其中學會學習、學會為人、學會做官的人卻少之又少,這里由于教學模式決定了這一切。現在我們的學習不同了,在學習之中便可學會做人、學會為國、學會為民,這都是變通而來的。不光學習,做任何事都應當學會變通,用執著的前矛去解決問題。 美國密執安大學教授卡爾•韋克轉述了一個絕妙的實驗,有人將6只蜜蜂和6只蒼蠅同時裝進了一個玻璃瓶中,然后將這一玻璃瓶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蜜蜂為了逃出這一玻璃瓶,朝著光線最亮的瓶底拼命飛去(瓶底朝著窗戶),因為它們認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亮的地方,即使“碰壁”,也依然“執著”地朝一個方向飛去,結果它們力量耗盡而倒斃或餓死。蒼蠅則不同,它們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四下亂飛,只要一個地方飛不過去,馬上調頭而去,尋找新的出路。結果,蒼蠅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全部飛出去了玻璃瓶,在現實生活中,既有“蜜蜂”一樣“執著”的人,也有“蒼蠅”一樣及時調整而“變通”的人,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既應有“蜜蜂”“執著”的一面,又應有“蒼蠅”“變通”的一面,我們要在該執著時執著,不能退縮,在該變通時變通,不能固執。執著要有限度,超出了限度就叫做固執,就會將自已困死在死胡同里。只有兼執著和變通于一身,適當調節,才能顯示出智慧的一面 ,才能學以致用。 做人,就要做一個近乎完美的人,讓執著與變通結合起來,幫助你實現愿望! 2、執著+變通=成功 看了這則材料,我只能說蜜蜂是不幸的,而蒼蠅是幸運的。所謂的“執著”與“變通”對它們根本是談不上的。真正意義上的“執著”不是像蜜蜂那樣按圖索驥,不講方式方法的固執,而是以正確方法作基礎的一種理性的堅持。而真正意義上的“變通”也并不是像蒼蠅那樣沒頭沒腦地亂撞,而是有分析性的,有目的性的,一種對方法的選擇和淘汰的過程。 在執著的隊伍里,沒有蜜蜂,有的是“勝不驕,敗不餒”的居里夫人,有的是“身殘志堅”的張海迪。在變通的隊伍里,沒有無頭蒼蠅,有的是伺機而動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的是隨形勢而改變戰略的偉大軍事家毛澤東,他們有信念,懂堅持,講形勢,知變通,所以他們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功,為后人所稱道。 而這些成功的取得往往是兩者相結合的,是將執著放在信念上,將變通運用在手段上的。素因愛國而著稱的屈原,自投汩羅,為眾人稱為“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我卻有我的看法,屈原的信念是報效祖國,這是一種崇高的志向,而且他的信念也是很執著的,可是他去實現這一信念時,卻是不懂方式和方法的,是不思變通的。把執著放在信念上固然是好的,但如果把執著放在手段上,這就是一種愚笨,一種固執,一種寧斷不彎,最終只會碰壁。 我們可以假想一下,如果屈原采用一點巧妙的方法會怎樣呢。他可以不必表現得那樣剛直不阿,咄咄逼人,他完全可以收起自己的鋒芒,躲在暗處,伺機而發,攻小人之弱,擊佞臣于不備,這樣不就是實現了自己報效朝廷的愿望么?這樣不就可以給奸臣狠狠地一擊而又保全了自已么?可惜屈原終沒能把執著和變通的關系處理好,最終只落得忠心耿耿,卻報國無門。 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如果執著是剛,變通就是柔,有柔則無剛,終是個懦夫,有剛無柔,難免會被折斷,只有剛柔相濟,以執著為信念,以變通為手段,才能在遍布荊棘,坎坷多阻的路途上走得順利,走得坦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