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月購進的廣告材料沒有用完,廣告公司在月底能否對此批材料進行成本計算,若能又怎么來計算呢?

熱心網友

存貨的計價方法包括按實際成本計價和按計劃成本計價兩種。(一)按實際成本計價 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后進先出法和個別計價法等。1、先進先出法。這種方法是假定先入庫的存貨先出庫,發出存貨的單價按庫存中最先入庫的那批存貨的實際成本計價。優缺點: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采用這種方法,會使發出存貨的價值與重置成本差額較大,而期末結存數額比較接近于實際;在物價下跌的情況下,結果則相反。2、移動加權平均法。每購入一批不同單價的存貨,就要重新計算一次平均單價。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批收入存貨實際成本)÷(結存存貨數量+本批收入存貨數量)發出存貨實際成本=發出存貨數量×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優缺點: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期末存貨價值會低于重置成本。在物價下跌的情況下則相反。3、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用月初存貨數量加上本月收入存貨的數量作為權數,于月末一次計算出平均單價,并以此計算存貨的發出和庫存成本。計算公式如下:全月一次加權平均單價=(月初結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月初結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收入存貨的數量)發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數量×全月一次加權平均單價優缺點:這種方法可減少日常核算工作量,但存貨的計價工作集中在月末進行,影響成本計算和結賬工作的及時性。4、后進先出法。這種方法是假定后入庫的存貨先出庫,發出存貨的單價按庫存中最后入庫的那批存貨的實際成本計價。優缺點:發出存貨成本比較接近于當前的重置成本;在物價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可使成本與營業收入的配比更有意義,從而避免了虛增利潤的現象。5、個別計價法。這種方法是以每批存貨收入時的實際單位成本,作為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采用這種方法,不同單價的存貨必須分別存放,作出標記,發出時逐一認定批次。優缺點:可以及時進行發出存貨的計價,均衡核算工作;但是在存貨品種規格較多的情況下,核算工作量較大。一般適用于價值較高的商品或對各批存貨可以分批堆放的企業采用。(二)按計劃成本計價 按計劃成本計價是指存貨的收入和發出都按計劃單價計價,按各種存貨設置存貨成本差異賬戶(如“材料成本差異”、“產成品成本差異”),核算存貨成本差異,月末將存貨成本差異在收入、發出和結存存貨項目之間進行分配,將發出存貨的計價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按計劃成本計價計算收入和發出存貨成本的一般步驟為:(1)存貨收入(或發出)的計劃總成本:存貨收入(或發出)的計劃總成本=存貨的計劃單價×存貨收入(或發出)的實際數量(2)成本差異率的計算:存貨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存貨的成本差異額加或減本月收入存貨的成本差異額)÷(月初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加本月收入存貨的計劃成本)×100%(3)發出存貨實際成本的計算:發出存貨應負擔的成本差異額=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存貨成本差異率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加或減發出存貨應負擔的成本差異額 是按實際成本計價法還是按計劃成本計價法,這個取決于你單位以前用的是哪種方法。同一會計年度只能使用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