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有個侄女現在5歲多,大概從3歲開始就不喜歡吃飯,吃飯時給人的感覺是難以下厭,而且脾氣很怪,我們大人都很著急.前兩個月我們帶她去看了中醫,醫生說是柑積,當時把柑積挑啦還開了一點中藥,回家后馬上見效,飯量明顯增加,人也變得開朗.但這種現象只保持了一個星期吧,又不吃飯啦.前幾天我們又帶她去挑了柑積,跟上次一樣只好了一個星期,現在又是老樣子.我們想問問高手,柑積到底是什么,別人的家小孩只要挑一次就好啦,我們家的小孩怎么會反反復復.要怎么才能治本.謝謝 謝謝!

熱心網友

上醫院看.平時要注意不要給他零食吃,合理安排飲食.

熱心網友

小兒疳積,醫學上叫“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患兒面黃肌瘦,精神萎靡,飲食不佳,腹脹,大便拉稀而酸臭異常。常見于1~3歲的兒童。據有關資料表明,雖然衛生條件和經濟條件不斷改善,但由于獨生子女在家長的溺愛中,進食隨意性很大,常因急性消化不良而轉為慢性營養障礙,故小兒疳積癥并不少見。為此,有關專家呼吁——應當重視母乳喂養;在添輔食時,應控制巧克力、洋快餐、麥乳精等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食物,以利其消化功能的藥物;增加兒童室外活動的機會,以增強其抵御能力。這些都將有助于防止小兒疳積病的發生。當父母發現小兒腹瀉而日益消瘦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雖然此時疳積并不嚴重,但家庭調治仍不失為明智之舉。母乳喂養者,母親應注意休息和營養,切忌過多吃油膩食物,以提高乳汁質量;非母乳喂養者,應嚴格做到定時定量,切忌零食,尤忌煎炒油炸之物;在飲食中應注意衛生,以防腹瀉加重。值得提及的是,小米山藥粥、紅棗米粥、蘿卜米粥、砂仁鯽魚湯、檳榔麥糕等食療處方,對這類兒童的營養和消化都有益處,也是調治疳積病的有效方法。另外,在調治小兒疳積時,可使用捏脊療法輔治。捏脊療法是中醫傳統的兒科治療方法:用食指和拇指從患兒的尾骶骨長強穴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采用推、捏、提、按的綜合方法,向上至頸椎反復操作3次。在推捏過程中,每捏3下,須將皮膚往斜上方提起,如手法得當,可在第2~5腰椎處聽到一種輕微的響聲。推捏完畢,再用拇指在腰部兩側的腎俞穴(雙腰窩離脊中2厘米處)點按5~7下。此法宜在晨起前進行,每日1次,連續7天為1療程,一般可在2~5個療程內獲得療效。不過,疳積是慢性疾病,無論藥物醫治還是捏脊調治,均不可操之過急,否則事倍功半。您可以去 搜索 小兒疳積 ,有很多治療的方法。不要太擔心,慢慢來。

熱心網友

不知道柑積是什么原因 但你說的好了有出那就有點怪了 一般是好了就不再有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