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當今世界上,無論從數量上講,日本可謂當之無愧的 "漫畫大帝國 "。 據統計,日本目前漫畫書刊是發行量正占書刊總發行量的 47%以上,漫畫讀者層從四五歲直至四五十歲,作品涉及范圍無所不包。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實上,日本漫畫能夠有今天這樣完備龐大的體系,實在是長時間積累的結果。 一 日本漫畫的發展歷程 日本漫畫從明治時期(1870-1911 )開始出現于民間。 1906 年北譯樂天作為日本現代漫畫的鼻祖,創辦了日本第一份漫畫刊物《東京小精靈》。 到了大正時期(1912-925),日本漫畫大師岡本一平為漫畫添上了文學色彩,成為故事漫畫的先驅,同期漫畫大師有麻生豐等人。 昭和初期,日本少女(浪漫派)漫畫流行,到1926-1936 年,終于出現了少年漫畫,田河水泡和橫山隆一的作品大放異彩;其中1932年,近藤日出造、杉浦幸雄和橫山隆一等人建立了新漫畫派集團,其他還有 "三光 "、" 新秀" 集團組織。 到了1940年,成立了統一的漫畫組織" 新日本漫畫協會"。四十年代初,日本漫畫由于戰爭而停滯。 雖然從12世紀起,諷刺畫和白描式的幽默風俗畫就已經在日本出現。但日本漫畫得到真正的發展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事情。1945年以后發展起來的漫畫,即戰后漫畫在日本被稱之為現代漫畫。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漫畫這一詞語實際上就已經使用了很長的時間。 在日本一般是采用日語片假名" マンガ" 來稱呼現代漫畫。但出版社也許是出于商業炒作相追求時髦,也許出于對歐美的自卑感,更喜歡使用" コミツケ(comic )" 這個英語單詞。但在一般讀者之間更多的還是使用" マンガ" 這個詞語。" マンガ" 本來是漢字的" 漫畫" 之意,即" 有趣的繪畫" ,具有" 滑稽" 和" 使人發笑" 的意思。 日語的" 漫畫" 本來也是與英語的漫畫意義相同,即漫畫是一種以取笑為目的的繪畫。但是60年代后期,隨著現代漫畫的迅速發展,以諷刺和取笑為主要目的的漫畫開始被具有故事情節內容的現代漫畫所逐步取代。為了擺脫表意漢字" 漫畫" 的字面束縛,開始以表音文字的形式使用" マンガ" 這個詞語。日本現代漫畫的興盛也引起了歐美各國的注目,并開始使用日語發音"manga" 這個詞匯。 日本從戰后的混亂中開始康復,革新的保守的對立進一步加深了。仿佛是為了擺脫喧鬧的市井生活,漫畫界涌現出很多朦朧作品。日本現代漫畫的創始人之一是手?V治蟲。他在1947年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了《新寶島》。在日本戰后不久經濟和出版狀況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新寶島》發行了40萬冊,成為了一本名副其實的暢銷書。他當時還是19歲的醫學院的學生。《新寶島》采用了現代漫畫的許多新的繪畫技巧,這對以后夢想成為漫畫家的青少年們影響很大。在中國很受孩子們歡迎的《鐵臂阿童木》就是他許多成功的作品之一。手?V治蟲的大批作品將日本漫畫推倒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一批又一批漫畫新人推出了自己優秀作品,日本漫畫飛速發展。(附圖:圖片/1/阿童木3 說明文字:手?V治蟲作品《鐵臂阿童木》) 50年代中期,除了手?V治蟲之外,又誕生了許多新的漫畫家,在日本掀起了一股漫畫熱。石森章太郎的處女作《二級天使》是一部童話喜劇,其手法如同幻想電影一般。獲得第一屆文藝春秋漫畫獎的谷內六郎的《離家的孩子》是一部反映郁郁寡歡的鄉愁和童心的幻想曲。 1956年橫山光輝《鐵人28》開始連載,與《少年》雜志上頗受歡迎的《阿童木》平分秋色。1957年,堀江卓的《風車劍之助》開始連續。同年,前谷惟光的《機器人三等兵》作為時代劇漫畫的寵兒出版發行。少女漫畫中的女作家也大展才華,開始與男性為伍了。 名例榜首的是上田俊子、牧美也子、花村英子等。橫山隆一的《阿福》和岡部冬彥的《小男孩》等以家庭生活為題材的漫畫也開始走紅。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在大阪,連環畫開始萌芽,月刊《影》和1957年創刊《街》成為連環畫的基地。最早使用《連環畫》這個名稱的,也是《街》雜志社。 1959年在大阪以辰已為首,藤隆夫、佐藤雅旦、石川文安等人組織了連環畫工作室。曾經是少年漫畫家的千葉鐵矢,以一部《地下室魔球》獲得了成功。同時他還畫少女漫畫《123和456》。石林章太郎也不例外,既有少女漫畫《奇怪的奇怪的孩子》問世,又有被稱之為少年漫畫代表作的《機器人009》,顯示出同時連載的雄厚實力。但當時漫畫還只是畫給孩子們看的東西,從小時候就一直看漫畫的孩子們長大后仍然喜歡看漫畫。這些人是屬于戰后出生的一代,與他們的父母那一代對漫畫的看法完全不一樣。60年代初期,日本涌現出一群青年漫畫家。他們朝氣蓬勃、精力旺盛,創作了大批誘人的漫畫作品。這時,日本漫畫界又出現了一股新的潮流,即所謂的" 租借連環畫" ,(這類作品主要是供給小攤販租借給人看)。租借連環畫的主要讀者層不再是少男少女,而是那些在日本高速經濟成長中,從日本各地大量涌入東京、大阪等大城市中的青年人。 可以說,租借連環畫喚起了成年人對漫畫的需求。無論在畫技、故事情節,還是在日常感和現實感的追求上,租借連環畫與手?V治蟲的故事漫畫都有明顯的區別。作為這一派的著名漫畫家有白土三平、水木茂、齋藤隆夫等。他們把自己的作品稱之為連環畫,其目的就在于表明自己與手?V治蟲的不同之處。如果做個特征比喻,手?V的故事漫畫具有陶器般的樸素、柔和;而連環畫卻極似瓷器那樣硬質、嚴謹。 1959年講談社的《少年雜志》,小學館的《少年星期日》等周刊雜志。 同年,東京電視塔建成,家庭電視機擁有臺數已超過700萬臺。從此,戰后一代人便在電視的影響下成長起來。 隨著電視突飛猛進的發展,頗受歡迎的漫畫開始被搬上銀幕,《月光假面》(原作川內康范,繪畫桑田次郎)的巨大成功加快了漫畫電視化的步伐。手?V治蟲的《奇異的少年》在 nhk被列為連續播放節目。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深入人心,《鐵人28號》、《8號人》(原作平井正和,繪畫桑田次郎)和小島功的《仙人部落》也大獲成功。這些都是帶科幻性質的動畫片。而赤?V不二夫的逗笑漫畫《阿松》,雖然在電視上播放了,卻沒有引起多大反響。以寫實風格推出的電視連續劇《丸出夫》和《肯尼迪騎士團》等都是這個時代的作品,前者反映的是激烈的升學考試狀況;后者以1963年肯尼迪總統被刺事件為序幕,反映了現實社會的生活。越南戰爭爆發后,以村山知義的《忍者》為首,掀起了一場忍者。藤子不二雄的《怪物 q太郎》被改編成動畫片,這是科幻動畫片以外類型動畫片首次獲得巨大成功,伴隨著主題歌一起在全日本掀起一股熱潮到 60 年代后期,看漫畫的孩子們成為了大學生,現代漫畫迎來了一個新的飛躍。大學生開始把漫畫作為一種尋求娛樂和傳播信息的媒介來看待。 60 年代在日本盛行一時的學生運動充分利用了這個新生的傳播媒介。到了這個時期,日本的現代漫畫開始逐步走向成熟。進入 80 年代末,現代漫畫的制作技術更加細膩,漫畫雜志的多樣洼開始出現。作為一種圖文文本的視覺傳播媒介的現代漫畫成了解說戲劇、電影、音樂和科幻等娛樂作品,小說和游記等文藝作品以及教育的指導入門書,受到了社會廣泛的歡迎。漫畫的讀者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低年齡層的青少年擴大到成年人,從學生擴大到社會的各個階層。 同時,戰后20年,培育出一批新漫畫的讀者層,新的漫畫雜志也應用而生。芳文社于1966年以青年漫畫為目標,創辦了《 comic magazine》;少年畫報社的《青年漫畫月刊》、雙葉社的《漫畫周刊》和小學館的《大漫畫月刊》等續續同世。少年雜志方面,講談社的《少年雜志》壓倒了其他雜志。1965年時,《少年雜志》的主要讀者是中、小學生,他們的社會人際關系很簡單,一般就是家長和孩子、學生和老師、男孩和女孩,《少年雜志》的佳作《巨人之星》(川崎登)、《明日的喬》、《愛與誠》等就是圍繞這種人際關系創作的連環漫畫。這些作品描寫了少男少女的成長奮斗過程。由于故事內容都來自少年讀者身這,所以極受他們的歡迎。此后日本漫畫的讀者也從中、小學生擴展為高中生、大學生,以及各階層的青年。漫畫開始受到了社會的注目。 1964年新漫畫派集團的核心人物近藤日出造等人大聲疾呼,要建立一個包括從北海道到沖繩的所有漫畫家的全國性的漫畫家的職能團體。于是,日本漫畫家協會誕生了。成立時的會員人數是497名。日本漫畫家協會的宗旨是:維護漫畫家協會會員的權益,對文化作出貢獻。在協會的事業中,是人們注意的是,1972年設立了" 日本漫畫家協會獎。" 這個獎由漫畫家評選,由漫畫家授予漫畫家,在這一點不同于出版社、報社所設立的漫畫獎," 日本漫畫家協會獎" 被認為是最有權威的獎賞。 在日本除了這個" 協會獎" 外,還有" 文藝春秋漫畫獎" 、小學館漫畫的漫畫獎及" 讀賣國際漫畫獎" 、" 中日漫畫大獎" 等報社設立的漫畫獎。還有個人設立的獎,如" 手?V獎" 、" 藤子不二雄獎"等等。 60年代中葉到70年代中葉,漫畫為了適應迅速發展的需要,故事中的相當大的成份是由其它領域的作家來完成的。比如推理小說作家生田、科幻作家加納一郎、動畫片作家藤種桂介等等;分別拿出來成功的作品,以漫畫腳本為職為的尾原一騎,小池一夫、牛次郎等人進一步擴大了市場占有率。漫畫質量的提高,與他們的實力有很大關系。從拉洋片時代就開始畫連環畫的老將小島剛夕,與小池一夫組合創作的《帶孩子的狼》就是典型的例子。另一位專業腳本作家瀧澤解的《高中流浪派》《繪畫芳谷圭兒》,也使人感到新鮮的時代氣息。 集英社1968年創辦的《少年跳躍》,發掘出一批新漫畫家。" 跳躍軍團" 具有老一輩漫畫家所不具備的幽黷與故事情節,以破竹之勢向前邁進。 正統少女漫畫中,較突出的有高中學生里中滿智子的處女作《娜娜和麗麗》、情節劇名家細川知榮子的《帕莉子別哭》、還有擅長寫愛情劇的西谷樣子的《瑪麗 。露》。早在50年代就開始出名的水予英子就不用說了,還有弓月光的《第的第一次體驗》等作品開拓了少女漫畫新的題材。在少年漫畫肥沃的土壤上,少女漫畫迅速趕上來。 這一時期連東京大學的書架上都擺著少女漫畫,池田理代子的《凡爾賽的玫瑰》以其嚴謹的歷史考證和曲折的故事情節,把少女漫畫推上了高峰。 1975年至1985年這一時期,首屈一指的作品要算獲尾望都的《11個人》和大島弓子的《綿國之星》。另外,青池保子的《伊凡的兒子們》強烈感人、細川知榮子的《尼羅河女兒》絢麗多彩,在讀者中引起很大震動。舉目四望,到處都是女漫畫家。1977年美內鈴惠的超長篇《玻璃假面》開始連載。這是一部罕見的長篇故事,連載十幾年,盛況不衷。 這一時期,少年漫畫的大腕藤子不二雄的《魔美》和松本零士的《銀河鐵道999》發表。同時藤子不二雄還創作了青年漫畫的科幻短篇系列;松本零士也有《宇宙海盜哈羅克》問世。《日出之處的天子》(山岸涼子)和《釣魚迷日記》也很引入注目。藤子不二雄的《機器貓》被制成動畫片;鳥山明的《阿拉蕾》也受到高度評價。同時《筋肉人》(鳥田中井)、《北斗神拳》(原哲夫)也大受歡迎。(附圖:圖片/1/龍珠 說明文字:鳥山明作品《龍珠》) 以真正的描寫和故事吸引讀者的作品當屬大友克洋的《阿基拉》,顯示出極高的水平。1982年宮崎駿的《風之谷》也開始連載。 少年漫畫中安達充的代表作《接觸》、《美紀子》最引人注目。(附圖:圖片/1/接觸 安達充 《接觸》) 青年漫畫中以《美食家》為首,引來美食漫畫陸續登場。女作家高橋留美子的《福星小子》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九十年代初,《少年跳躍》發行量不斷增加。因為它有以鳥山明的《七龍珠》為主角、秋本治、荒木飛呂彥和德弘正也等人穩定的連載陣容。 伴隨漫畫成長的讀者,如今已經長成大人了。川口開治的《沉默的艦隊》,盡管受到非難,但仍受到青年們的注目。繼《漫畫日本經濟入門》(石森章太郎)成功之后,齋藤隆夫的《連環畫小說吉田學校》也由讀賣新聞社出版了。石森章太郎的《漫畫日本歷史》也在連載,這些都是以成年讀者為對象的漫畫,說明漫畫作為一種宣傳媒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科長島耕作》(弘兼憲史)也在商人中成為重大的話題。 進入90年代,日本漫畫流派在畫風、題材、故事情節等方面八仙過不第,各顯其能,漫畫界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漫畫家的個性更加鮮明了,漫畫已從戰前的兒童伙伴歷經半個世紀的成長,變成了社會的大眾傳播媒體。 而在進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漫畫則進入了一個真正的百花齊放的時期,畫家們除了在技法方面繼續進行改進以外,還將其作品的題材不斷的深化和廣化,同時還引入了一些有時代特性的表現手法,使漫畫更加的貼近真實的生活以及符合當時的各種思想潮流。如在近年紅遍我國大江南北的尾崎南作品《絕愛》,便是以男性之間的同性戀這一比較敏感的話題為背景。而藤澤亨的《 gto》則在搞笑的同時深刻的揭示了日本當前教育界存在的種種問題。至于由藤崎龍改編自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的作品《封神演義》則更是被稱作是具有后現代風格的作品…………日本漫畫開始進入到了一個神秘的 x世代。(配圖:圖片/1/gto 說明文字:gto ) 二,日本現代漫畫出版現狀 日本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之為世界上的漫畫大國。在日本國內只要有販賣圖書、報刊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漫畫出售。在地鐵和公共汽車上,隨時可見翻閱漫畫的人們,年齡有大有小,小的只有 3-4歲的兒童;大的到白發蒼蒼的老人。但更多的閱讀者還是青少年,不過中年漫畫愛好者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在日本,漫畫作為一個產業已經形成了非常巨大的規模。在所謂的世界三大漫畫先進國家日、美、法中,日本的漫畫規模遠遠超過其他兩個國家。 日本的現代漫畫出版物主要由漫畫雜志和漫畫圖書構成。特別是漫畫雜志種類非常多。 由于許多小型漫畫出版社為了便于銷售,過一段時間就更換漫畫雜志名稱,造成了無法統計漫畫雜志種類的局面。僅大型出版社出版的周刊漫畫雜志就達13種,隔周漫畫雜志 10 種,影響力比較大的月刊漫畫雜志約有 20 種之多;發行冊數每期超過 100萬冊的漫畫雜志達 10 種;而漫畫以外的雜志每期發行冊數超過 100萬冊的最多只有一種。 日本漫畫作為一種產業,其市場規模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1996年度發行漫畫總計達到 22 億 6oo1 萬冊,碼洋達到 7321 億日元。其中漫畫圖書是 7億 176萬冊數,漫畫雜志達到 15 億 5835 萬冊,在 1996 年度里,實際銷售漫畫總計達到 18 億4066萬冊,碼洋達到 5848 億日元。其中漫畫圖書的實際銷售量達到 5億 4973 萬冊,漫畫雜志的實際銷售數量達到 12 億 9093 萬冊。這還不包括一般雜志和報紙上刊登的漫畫數。而日本 i996 年度全部出版物(指報紙以外的雜志和書籍)的發行總數是 66 億 3040 萬冊,總碼洋是 3萬 8554億日元。漫畫占去了出版物總發行量的三分之一和總碼洋的近五分之一。日本的總人口是 1億2000萬,日本每一個人平均一年的漫畫圖書和漫畫雜志的消費數量達到近 20 冊。可見漫畫圖書和漫畫雜志的發行量在日本的出版物發行總數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有相當一部分的出版社靠漫畫的出版發行來維持自己的生存。 漫畫市場銷售量的 70%被五家先行出版漫畫的大型出版社所壟斷:小學館、集英社、講談社、秋田節店和白泉社(哈哈,我最喜歡的清水就是白泉的)。其中集英社的《周刊少年 jump 》發行量超過 600萬冊。僅次于這五家出版社的還有雙葉社、少年畫報社、日本文藝社和光文社等 10 家出版社。至于小型出版社那就更是不計其數了。在以上所列舉的出版社中,大型出版社和中等規模的出版社除了漫畫以外還出版其他雜志和書籍。 日本現在漫畫家的數量達到 3000 人之多。雖然這 3000 人都在出版社出版過個人的漫畫單行本,舊其中的大多數人還是靠給著名漫畫家當助手,或者干其他副業才能維持生活,僅靠漫畫的收入能過上平均市民以上生活的人可能只有總數的十分之一,即 300人左右。 附:日本主要漫畫出版機構及其刊物 出版社 主要出版物 白泉社 lala 、花とゆめ、 melody 講談社 なかよし、別冊 friend 、 afternoon 、週刊少年マガジン 角川??asuka 、 new type 、 asuka ミステリ -dx 、少年エ - ス a 新?^ south。 、 wings 冬水社 ラキッシュ 秋田書店 小學館 少女 comic 、?e?隕倥償攛氓?青心社 集英社 週刊少年 jump 、?e?豫蕞`ガレット sony magazines きみとぼく enix g ファンタジ - biblos zero 、 beboy gold 雑草社 ぱふ 三 日本現代漫畫編輯出版的最新動向 在日本現代漫畫的編輯出版上,近十年來漫畫家與出版社和雜志社的編輯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漫畫的編輯出版流程主要是出版社的編輯部委托漫畫家進行選題,漫畫家在自己選題的基礎上再進行創作,作品完成后,漫畫家把手稿寄給編輯部,在編輯部進行編輯工作,最后進行校對。可是現在情況發生丁很大的變化,首先是出版社和雜志社的漫畫編輯自己進行大量的選題,漫畫家根據編輯的選題先畫出簡單的草圖和寫上說明文字。 然后才把選題和草圖以及說明文字資料提交出版社編輯委員會進行集體討論。經過討論后,對選題是否采用只有出版社的主編才有決定權。選題決定后,選題人員(大多數是編輯人員)才進行正式的選題委托,請漫畫家進行繪畫作業,完成后寄給編輯部進行編輯工作。 最后進行校對。這兩者的最大區別在于前者是以漫畫家為主導進行樣品的構思和創作,而后者是以出版社編輯為主導進行作品的構思和作品前期的創作。因此,后者成為了漫畫作品創作的主流,其具體的流程如下:第一步,做出漫畫連載的決定(要做到這一步是相當不容易的);第二步,正式進行選題的委托;第三步,編輯人員與漫畫家對漫畫內容進行周密的磋商;第四步,漫畫家進入繪畫創作階段;第五步,漫畫家把畫好的樣稿寄送出版社;第六步,在出版社編輯部進行編輯和校對;第七步也是最后一步,才是漫畫的出版。 第二步要達到漫畫連載的決定需要在編輯選題委員會上進行討論,然后才能由主編做出決定。漫畫選題計劃主要是在作品的主題性、故事情節是否引人如勝以及作品的時代性等方面必須能承受住各位編輯的提問和質疑。如果過不了這一關,其選題計劃就通不過。第二步通稱" 磋商" ,對作品的創作來講是極為重要的。與以前不同,現在的編輯責任制是一個漫畫家會配上最少幾位編輯擔任此項工作。這些編輯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放在故事情節和主人公言行的設計上,另外,為了使故事情節中的主人公形象更加引人注目,必須配置具有相當個性和魅力的對手。各個人物角色的性格創作會花費編輯和漫畫家的許多時間。最后得到參加討論的漫畫家的同意后,這種長時間的磋商才會結束。專職漫畫編輯和漫畫家都深刻地認識到這種" 磋商" 的內容本身是作品的生命線,所以磋商是非常認真和仔細的。雖然每次作品的規模都不一樣,但這種制作方式與電影的集體創作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從以上情況來看,漫畫創作的現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然除了這種以編輯為主導的選題計劃之外,也有相當一部分選題是由漫畫家自己創作和設計的。此外,還有相當部分選題來自于電視臺播放的動畫片,但最近以出版社編輯為主導來進行漫畫作品的開發成為了一個主流。為此,各出版社盡其全力來培養優秀的專職漫畫編輯和發現年輕有發展前途的新人漫畫家。在日本幾乎每一種漫畫雜志都會空出頁數來懸賞新人漫畫的作品就是基于這個原因。雖然編輯的培養由于各出版社的傳統和歷史的差異會很一樣,但它們的共同之處是花費4-5年的時間來培養能勝任工作的優秀專職漫畫編輯。在漫畫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一個巨大產業的時候,任何出版漫畫的出版社都會盡力創造條件來開發自己的產品,培養優秀的專職漫畫編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為出版社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熱心網友
我看過文章,可能會有點不可思議,但是最早的漫畫雛形是源于日本監獄的。忘了是什么戰的戰后了,監獄里的一些戰犯因為無所事事,開始搞一些創作,這就是最早的漫畫。后來漫漫從監獄流到了外界,經過一段時期就流行開來了。這篇文章我很早看過了,具體記不大清了,大體是這個意思。
熱心網友
從以前到現在是差,平,好,到現在呢說實話經典的是越來越少了只能說是平中有好而已
熱心網友
我只知道最早有手冢治蟲、松本零士,后來有吉卜力,大友克洋,再就是現在有庵野之類的
熱心網友
aaaaa差不多吧,不過我沒發現有什么好作品!
熱心網友
在以前時,日本漫畫水平不行,當時歐美動畫水平高,倍受關注,日本是由于歐美動畫的影響,才有今天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