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財政支出結構是什么樣的啊

熱心網友

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公共財政理論對財政支出結構的客觀需要,并根據財政供給的基本范圍以及需要和可能相結合的原則,我國近、中期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的總體目標應為: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合理界定公共產品的內涵,明確政府職能,充分保障社會公共需要,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促進財政法制化建設。從財政支出職能結構來看,在現行支出結構的基礎上,經濟建設支出比重應逐步下降,行政管理費支出比重降中趨穩,社會文教費支出逐步增加等。要逐步降低政府購買性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提高轉移性支出所占比重。當然,財政支出結構的目標不是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需逐步實施,系統推進。

熱心網友

(一) 我國財政支出概述:從我國的情況看,財政支出的情況比較復雜,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1)預算內支出,包括經濟建設支出、國家安全防務支出、社會文教衛生支出、行政管理及其它支出等;(2)預算外支出,主要是地方和部門為主體的政策支出,含經濟建設支出、基礎設施建設支出、政府運行支出等,這些支出近年來增長很快;(3)地方基層政府的專項公共支出,指地方基層政府為發展當地的事業通過規費外攤派的方式直接實現的支出,我國的實際情況是越接近基層這類支出比重越大。(二)從發展中看我國財政支出結構與西方國家財政支出結構1西方國家的公共財政支出的發展:資料表明,OECD(經濟合作組織)國家政府總支出占GDP的比重20世紀初為10%,30年代為20%,80年代為40%,1995年達43%。發展中國家政府總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由20世紀60年代的15%,上升到近年的20一30%。1986年,西方發達國家財政支出中的經濟支出平均占18%,發展中國家財政支出中的經濟支出平均占42%。。

熱心網友

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合理界定公共產品的內涵,明確政府職能,充分保障社會公共需要,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促進財政法制化建設。從財政支出職能結構來看,在現行支出結構的基礎上,經濟建設支出比重應逐步下降,行政管理費支出比重降中趨穩,社會文教費支出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