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友經常月經不調,而且來的時間特別的長,還一搞就痛經,每次我都擔心死了,請問各位姐姐妹妹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忙給她治療下,謝謝!!!

熱心網友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異常的一類疾病。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經期延長、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等。月經不調的病因病機,主要是七情所傷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腎氣不足,多產房勞,勞倦過度,使臟氣受損,腎肝脾功能失常,氣血失調,致沖任二脈損傷,發為月經不調。下面我們就介紹幾種中藥治療月經不調的方法:氣血兩虛型:月經周期提前或錯后,經量增多或減少,經期延長,色淡,質...

熱心網友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異常的一類疾病。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經期延長、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等。月經不調的病因病機,主要是七情所傷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腎氣不足,多產房勞,勞倦過度,使臟氣受損,腎肝脾功能失常,氣血失調,致沖任二脈損傷,發為月經不調。下面我們就介紹幾種中藥治療月經不調的方法:氣血兩虛型:月經周期提前或錯后,經量增多或減少,經期延長,色淡,質稀。或少腹疼痛,或頭暈眼花,或神疲肢倦,面色蒼白或萎黃,納少便溏。舌質淡紅,脈細弱。治療宜氣血雙補,可用補中益氣丸、十全大補丸、烏雞白鳳丸、八珍益母丸、八寶坤順丸、女金丸、當歸調經丸、當歸紅棗顆粒、歸脾丸、四物合劑等。血寒型:經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塊。小腹冷痛,得熱減輕,畏寒肢冷。苔白,脈沉緊。治宜溫經散寒。可用艾附暖宮丸、田七痛經散、金匱溫經丸等。血熱型:1、實熱型:月經先期,量多,色深紅或紫,質稠粘,有血塊。伴心胸煩躁,面紅口干,小便短黃,大便燥結。舌質紅,苔黃,脈數。治宜清熱涼血、調經止血。可用風輪止血片、四紅丹等。2、虛熱型:經來先期,經期延長,量多,色紅,質稠。或伴兩顴潮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清熱滋陰、調經止血。可用固經丸。氣滯血瘀型:月經先后無定,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塊,經行不暢。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脅、乳房、少腹脹痛,脘悶不舒,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澀。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可用逍遙丸、七制香附丸、慈航丸、少腹逐瘀丸、月月舒沖劑、失笑散、當歸浸膏片、婦科得生丸、調經補血丸等。腎虛型:月經周期先后無定,量少,色淡紅或黯紅,質薄。腰膝酸軟,足跟痛,頭暈耳鳴,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脈沉弱或沉遲。治宜補腎調經。可用女寶、嫦娥加麗丸、定坤丹、鹿胎膏等。 中醫認為,絲瓜性平味甘,有通經絡、行血脈、涼血解毒的功效,因此民間常用它來治療婦科疾病。除了平時用來炒菜、做湯以外,古方上記載,把老絲瓜燒成炭,研末,用溫酒調服,對于治療女性不來月經和經期腹痛有很好的療效。   絲瓜適合女性食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具有潤膚美容的作用。長期食用可以消除雀斑、增白、去皺;用絲瓜汁擦臉,也能使人的皮膚變得更加光滑、細膩,還具有消炎效果。  絲瓜在烹制時應注意盡量清淡、少油,可勾稀芡,用味精或胡椒粉提味,以保持其香嫩爽口的特點。另外,吃時最好去皮。   下面,推薦幾種比較好的絲瓜吃法:  1.把絲瓜洗凈、切片,經開水焯后,拌上香油、醬油、醋等,可做成爽口的涼拌絲瓜。  2.清炒絲瓜,能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  3.香菇燒絲瓜,可益氣血、通經絡。 4.西紅柿絲瓜湯,能清熱解毒、消除煩熱,尤其適合暑熱煩悶時食用。另外,取生絲瓜適量洗凈榨汁,按10∶1的比例調入蜂蜜攪勻而成的生絲瓜汁,具有清熱、止咳、化痰的功效。“四物湯”治療月經不調中醫認為凡寒、熱、風蟲、痰濕、七情所傷皆可導致月經異常,而養血、疏肝、益氣、補腎則是治療月經病的主要大法,下面就介紹以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各9克)為基本方,根據不同見證加減化裁治療月經病的方法。    1.理氣法:適用于經前兩肋脹滿,疼痛,乳脹脈弦者,選加青皮、香附、木香、佛手、橘葉、玫瑰花、夏枯草等。    2.血瘀理血法: 用于經行不暢,有血塊,惡露不盡者,選加益母草、月季花、澤蘭、丹參、茺蔚子等。若痛有定處,拒按,經血塊多者,選加赤芍、丹皮、桃仁、紅花、元胡、生蒲黃等。瘀重者用三棱、莪術。    3.祛痰化濕法: 用于體肥脂厚,痰濕較盛,月經量少者,選加橘紅、半夏、云苓、車前子、薏米、扁豆花、川樸花、佩蘭。    4.和胃法: 如經行嘔逆瀉利噯氣納呆,選加生麥芽、砂殼、砂仁、陳皮、六曲、枳殼、竹茹等。陰虛選加石斛、麥冬、沙參;胃氣虛選加太子參、白術等。    5.補腎固沖法: 用于沖任不固,經期延長,腰酸足軟,選加杜仲、寄生、川斷、菟絲子、巴戟、狗脊、鹿角膠等。陰虛者選加女貞子、旱蓮草、何首烏、生熟地、龜板、阿膠等。    6.溫經逐寒法: 用于經冷腹墜,胞宮喜曖,腹冷嘔逆,選加艾葉、肉桂、炮姜、烏藥、沉香等。    7.清熱涼血法: 用于熱盛迫血妄行或口渴舌赤脈數,選加地榆炭、黃芩炭、生地炭、側柏炭、草根、荷葉炭等。    8.澀經止血法: 用于經量過多、崩漏,選加棕炭、仙鶴草、藕節炭、血余炭、煅龍牡等。    9.養血安神法: 用于心腎不交,經斷前后失眠諸證,選加浮小麥、炙甘草、大棗、夜交藤、合歡花、龍齒、炒棗仁等。 家庭治療措施●防止受寒 一定要注意經期勿冒雨涉水,無論何時都要避免使小腹受寒。●多吃含有鐵和滋補性的食物 補充足夠的鐵質,以免發生缺鐵性貧血。多吃烏骨雞、羊肉、魚子、青蝦、對蝦、豬羊腎臟、淡菜、黑豆、海參、胡桃仁等滋補性的食物。●調整自己的心態 如果你的月經不調是由于受挫折、壓力大而造成的,那么你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而且如果你已經月經不調,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是非常必要的。●盡量使你的生活有規律 熬夜、過度勞累、生活不規律都會導致月經不調。讓你的生活有規律,你的月經可能就會恢復正常。●必要時去看醫生 如果持續出血24小時后沒有減少,而且出血量大,或者月經少到沒有,應馬上去看醫生。營養與飲食療法●藥草茶 ①干蓮花6克,綠茶3克共研細末。白開水沖泡,每日1次。②烏賊骨30克,雞肉90克,將雞肉切成小塊,烏賊骨打碎,放人碗內加開水適量,蒸熟后加鹽吃。 ③美人蕉花適量,曬干后研細末,每次用黃酒吞服9克。 ④適量茶葉、紅糖,用水煎后服用,每日2次。 ⑤黑木耳30克,紅棗扔枚,煮湯服,每日1次,接連服用。●保健藥膳① 鯉魚美 鯉魚500克,黃酒250克,將鯉魚切片,放人鍋內,倒人黃酒煮吃。魚骨焙干研成細末,早晨用黃酒沖服。 ②黑豆紅花湯 黑豆50克,紅花5克,紅糖適量。將黑豆、紅花同加水適量煮湯,至黑豆熟透,放紅糖溶化即成。食黑豆,飲湯。每日2次,適用于血虛氣滯型閉經癥。 ③桃仁牛血羹 桃仁12克,鮮牛血(已凝固者)200克,精鹽少許。桃仁去皮、尖,研細,與鮮牛血同放入鍋中,加水500毫升同煲成湯后,調入精鹽即可。佐餐食,適用于血瘀型閉經癥。 ④桃仁紅花粥 桃仁1O克—15克,紅花6克—10克,粳米50克—100克,紅糖適量。先將桃仁搗爛如泥,與紅花一并煎煮,去渣取汁,同粳米煮為稀粥,加紅糖調味。溫熱服,每日1-2次,適用于氣滯血瘀型閉經癥。 ⑤ 調經茶 綠茶25克,白砂糖100克。用沸水將上2味浸泡1夜,次日飲服。溫熱頓服,每日1劑,適用于月經驟停等癥。 針灸治療月經不調   (一)月經先期   1、血熱   處方:曲池、中極、血海、水泉。   配穴:   2、肝郁化火:行間;   陰虛內熱:然谷;   以瀉法清熱涼血,調整沖任。   3、氣虛   處方:氣海、三陰交、中脘、足三里。   施以補法。   (二)月經后期   1、血虛及血寒   處方:關元、氣海、三陰交。   配穴:   頭暈眼花:百會;   心悸失眠:神門。   血虛者施以補法以補氣生血。血寒者施以補平瀉,或灸以溫經散寒。   2、氣滯   處方:天樞、氣穴、地機、太沖。   胸悶:內關;胸乳脹:期門。   施以瀉法。   (三)月經先后不定期   1、肝氣郁結   處方:氣海、四滿、間使、蠡溝。   胸乳脹加膻中穴;情志抑郁加神門、太沖。   施以平補平瀉法。   2、腎虛   處方:關元、腎俞、交信。   腰膝酸軟:腰眼、陰谷;頭暈眼花:百會、太溪。   施以補法并灸。   該病包括垂體前葉功能失調或卵巢功能失調而引起的月經周期不規則。 月經不調-兩地槐花粥   〖 來 源 〗: 經驗方   〖 原 料 〗: 生地、地骨皮、槐花各30克,粳米30-60克。   〖 制 作 〗: 將生地、地骨皮、槐花洗凈煎水去渣取汁,與粳米共煮為粥。   〖 用 法 〗: 每日1次,可連服3-5日。   〖 療 效 〗: 清熱固經。用于月經過多,經色深紅,或紫紅,質地粘稠有塊,腰腹脹痛。心煩口渴,尿黃,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附:其他相關食療方  1、羊肉50克煮熟,加入豆腐200克,生姜15克,適量食鹽調味食用,適用于月經不調、脾胃虛寒。  2、烏骨雞一只,宰殺時從肛門開口取出內臟,洗凈,將熟地、白芍、當歸、知母、地骨皮各10克塞入雞腹內,縫合切口,加適量食鹽、水。蒸熟食用。可治氣血虛弱引起的潮熱,盜汗,月經不調等癥。  3、治婦女月經不調、腰痛、頭昏心悸:鯉魚250克,當歸9克,紅豆30克,生姜3片,米酒適量,共燉熟吃。  4、治氣血虛弱:雞肉500克,杞子30克,北芪50克,加適量油、鹽、水,隔水蒸熟后食用。有補脾益氣、養陰補血作用。適用于老年人身體虛弱、慢性支氣管炎、血虛頭痛、表虛自汗、經常感冒、婦女月經不調、白帶多、痛經等癥。

熱心網友

月經不調疾病概述月經周期不準,超前,落后,無定期,經量過多、過少,色澤紫黑或淡紅,經血濃稠或稀薄等,統稱之為月經不調。自診要點1.月經周期提前或錯后7天以上,或先后無定期。2.月經量少或點滴即凈。3.月經量多或行經時間超過8天以上。治療建議西醫認為月經不調多屬于內分泌輕度失調,缺少有效的調整辦法。可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選用中成藥調理:(1)屬血...

熱心網友

月經不調疾病概述月經周期不準,超前,落后,無定期,經量過多、過少,色澤紫黑或淡紅,經血濃稠或稀薄等,統稱之為月經不調。自診要點1.月經周期提前或錯后7天以上,或先后無定期。2.月經量少或點滴即凈。3.月經量多或行經時間超過8天以上。治療建議西醫認為月經不調多屬于內分泌輕度失調,缺少有效的調整辦法。可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選用中成藥調理:(1)屬血熱型的,癥見月經不調,經血色紅或有紫塊或深紅,質粘而稠,心胸煩悶,面紅口干,咽干口燥,顏面潮紅,尿黃便結,舌紅苔黃。治宜清熱涼血,可服固經丸、清經散膠囊等。(2)屬肝郁化熱型的,癥見月經不調,經行不暢,胸脅乳房及小腹脹痛,胸悶不舒,煩躁易怒或善嘆息,噯氣食少,經血色紅或紫,舌邊尖紅,口苦咽干,苔薄黃。治宜疏肝解郁清熱,可服調經止帶丸、逍遙丸、丹梔逍遙丸等。(3)屬氣虛型的,癥見經行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淡質清稀,神疲肢軟乏力,心悸氣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墜,舌淡苔薄。治宜補氣攝血,可服補中益氣丸、歸脾丸等。(4)屬血虛型的,癥見經期錯后,量少色談,質清稀,頭暈眼花,心悸怔腫,少寐多夢,面色萎黃無華,舌淡少苔。治宜補血益氣,可服婦科調經片、婦寧丸、八珍益母丸、當歸補血膏、八寶坤順丸、十珍香附丸、寧坤至寶丹、加味益母草膏、婦科十味片、安坤贊育丸、參茸白鳳丸等。(5)屬血寒型的,癥見經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熱則減,或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苔薄白。治宜溫經祛寒,可服女青春、十二溫經丸、女金丹、女寶、艾附暖宮丸、調經丸、溫經丸等。(6)屬氣滯型的,癥見月經延后,量少色暗有塊,小腹脹甚而痛,胸脅乳房脹痛,舌質暗,治宜理氣活血,可服七制香附丸、婦科養神丸、婦康寧片、婦寧片、婦寶沖劑等。(7)屬血瘀型的,癥見月經錯后,或經來量少,色紫黑有塊,小腹脹痛拒按,或刺痛,血塊排出后其痛減輕,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治宜活血化瘀,可服田七痛經散、婦科回生丹、婦科金丹、坤靈丸、雞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調經姊妹丸、慈航丸等。注意事項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個別在月經期有下腹發脹、腰酸、乳房脹痛、輕度腹瀉、容易疲倦、嗜睡、情緒不穩定、易怒或易憂郁等現象,均屬正常,不必過分緊張。2.注意衛生,預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衛生清潔。月經期絕對不能性交。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過勞。經血量多者忌食紅糖。3.內褲要柔軟、棉質,通風透氣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換,換洗的內褲要放在陽光下曬干。4.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飲開水,保持大便通暢。血熱者經期前宜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忌食蔥蒜韭姜等刺激運火之物。氣血虛者平時必須增加營養,如牛奶、雞蛋、豆漿、豬肝、菠菜、豬肉、雞肉、羊肉等,忌食生冷瓜果。月經不調偏方  當歸、香附各6克,烏藥、茺蔚子(布包)、赤芍、白芍各9克,生地、熟地各10克,元胡5克,川芎3克。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連服7-10劑。主治月經超期。   紫蘇梗、月季花各12克,何首烏、紅花、紅棗各10克,蜂蜜適量。將藥物研細末,調拌蜂蜜沖服,每日3次,連服7日。主治月經超期。   當歸、桑寄生各12克,狗脊、香附、丹參、白芍、益母草、葫蘆巴、元胡、失笑散各9克,炮姜、艾葉各4.5克,砂糖為引。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主治月經提前。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失去正常規律性,其特征是:(1)經期提前或錯后7天以上為月經先期或后期;(2)月經周期或前或后沒有規律為月經先后不定期;(3)月經量或多或少為月經過多或過多少;(4)色、質改變異常與經期、經量異常同時發生。推薦食方如下:  1.黑木耳紅棗茶:黑木耳30克,紅棗20枚,黑木耳紅棗共煮湯服之。每日1次,連服。功能補中益氣,養血止血。主治氣虛型月經出血過多。  2.濃茶紅糖飲:茶葉、紅糖各適量。煮濃茶一碗,去渣,放紅糖溶化后飲。每日一次。功能清熱、調經。主治月經先期量多。  3.山楂紅糖飲:生山楂肉50克,紅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沖入紅糖,熱飲。非妊娠者多服幾次,經血亦可自下。功能活血調經,主治婦女有經期錯亂。  4.茴香酒:小茴香、青皮各15克,黃酒250克,將小茴香、青皮洗凈,入酒內浸泡3天,即可飲用。每次15-30克,每日2次,如不耐酒者,可以醋代之。功能疏肝理氣。主治經期先期先后不定、經色正常、無塊行而不暢、乳房及小腹脹痛等癥。  5.山楂紅花酒:山楂30克,紅花15克,白酒250克,將上藥入酒中浸泡1周。每次45~30克,每日2次,視酒量大小,不醉為度。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經來量少、紫黑有塊、腹痛、血塊排出后痛減。注意忌食生冷勿受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