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戀母情結”最初是弗洛伊德提出來的,他認為在性心理的發展過程中,孩子的性要求要在親近的異性家長那里得到滿足,稱之為“戀父情結”或“戀母情結”。這一學說后來受到了人們的批評,人們認為它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不具有普遍意義,因此不能將其絕對化。可是,我們又不能完全否認它。特別是就我國目前的家庭現狀而言,“戀母情結”似乎有蔓延之勢 近年來,由于獨生子女增多,男孩子尤其被格外嬌寵,家長一時一刻不敢放手,生怕孩子出什么意外。如果只是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情有可原,而問題出在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養育方式上:有的男孩一直與母親同睡一床,以致青春期剛剛到來便出現許多問題;有些中年的母親還會將母子間的親昵津津樂道。她們不認為兒子大了還賴著自己有什么不好,相反倒覺得這是“母子情深”的表現。  男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性意識的萌動,很難面對成熟女性的身體而無動于衷。如果他們青春期朦朧的性沖動因母親養育方式不當而發生了指向的偏差,這豈不是我們現代人的一種莫大的悲劇嗎?  由此看來,我們今天家庭中的“戀母情結”的成因,與弗洛伊德對“戀母情結”成因的解釋不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戀母情結”多是錯誤家教的產物,或者說是由于母親對兒子的過分愛戀造成的。套用弗洛伊德的話,也許可以說是母親的“戀子情結”誘發了兒子的“戀母情結”。所以,對這種現象不妨叫“母子互戀情結”。 “母子互戀情結”是人際關系的一個怪胎,其后果是可怕又可悲的。由于“家丑不可外揚”的觀念作祟,在某些家庭中即使已經發生類似的事情,也不會輕易向外人透露。可是這種畸型的感情卻嚴重地影響著男孩子的個性發展。由于母親過分的愛憐,使男孩子的心理幼稚,依賴性強,孤僻不合群,不擅長與同齡人交往,缺乏男孩子的陽剛之氣。<。

熱心網友

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熱心網友

熱心網友

喜歡母親,這很好,可以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