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分辨3種感冒?(風寒,風熱,暑濕)分別吃什么藥好?

熱心網友

風和寒是兩回事,各代表著風邪和寒邪,風熱也是一樣,代表著風和熱邪,它是中醫中的六淫(風,寒,暑,濕,燥,熱)之中的某一種.因受風和寒得病叫風寒,因受風和熱得病叫風熱,但也有只受寒而得病叫寒證,受熱得病叫熱證,風寒則祛風散寒,風熱則祛風清熱,寒證則溫之,熱證則寒之. 感冒是四季常見的外感病,尤以冬春兩季多見。許多家庭都備有治療感冒的中成藥,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藥,但病癥...

熱心網友

風和寒是兩回事,各代表著風邪和寒邪,風熱也是一樣,代表著風和熱邪,它是中醫中的六淫(風,寒,暑,濕,燥,熱)之中的某一種.因受風和寒得病叫風寒,因受風和熱得病叫風熱,但也有只受寒而得病叫寒證,受熱得病叫熱證,風寒則祛風散寒,風熱則祛風清熱,寒證則溫之,熱證則寒之. 感冒是四季常見的外感病,尤以冬春兩季多見。許多家庭都備有治療感冒的中成藥,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藥,但病癥并沒減輕。關鍵在于沒有辨證用藥。中醫認為感冒一般可分為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兩大類。這兩種感冒病因病機、癥狀、治療原則及用藥差別很大。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癥狀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治法應以辛溫解表為主。常選用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等解表散寒藥。代表方劑為《蔥豉湯》、《荊防敗毒散》。服中成藥可選用感冒清熱沖劑、正柴胡飲沖劑、感冒軟膠囊、川芎茶調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藥后可喝些熱粥或熱湯,微微出汗,以助藥力驅散風寒。患風寒感冒也可服用驗方:蔥白5節、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紅糖30克,煎湯分三次服用。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癥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治法應以辛涼解表為主。常選用菊花、薄荷、桑葉等。代表方劑為《銀翹散》、《桑菊飲》。服成藥可選用銀翹解毒丸(片)、羚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蘭根沖劑等。如發熱較重、咽喉腫痛明顯,可以配服雙黃連口服液(沖劑)、清熱解毒口服液。這些藥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患風熱感冒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可以喝蘿卜湯或梨湯。患風熱感冒也可以服用驗方:薄荷3克、蘆根30克、板蘭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劑;或竹葉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連翹9克,每日一劑。  您好: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臨床上以頭痛、鼻塞、流涕、惡寒、發熱為主要表現、該病全年均有,尤以冬末初春為多,主要通過飛沫由呼吸道傳染。按其癥狀的輕重及不同的病毒感染,感冒可分為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又稱感風、傷風,多由鼻病毒引起,中醫認為是因風邪侵襲人體所致。其癥狀較輕,一般病情3-7天,在整個過程中很少轉變。  中醫認為感冒的發生,是由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種病邪)時行疫毒侵襲人體所致,根據不同的季節及氣候特點,致病因素有風寒、風熱、暑濕、秋燥等不同,一般冬季多易感風寒,春季多易感風熱,秋季多易感燥火,梅雨季節多易感風濕,若人體正氣不足,體質虛弱,抗病能力減弱,加上四時六氣失常,人體對外界不適應,非時之氣則挾時行病毒而傷人,故極易患病。 風熱感冒風熱感冒食療 1.生橄欖適量。咽喉紅腫疼痛者,嚼服生橄欖有清熱喉嚨止痛的作用。 2.楊桃。生楊桃洗凈吃,對風熱感冒兼咳嗽喉痛者有效。 3.綠豆15克搗爛、茶葉10克。水一碗煎沸后再煮十分鐘去渣,加糖適量,一次服。 4.烏梅4個、紅糖90克。水一碗煮沸,分二次服。 5.梨 鮮梨適量生吃,對風熱感冒適用。 梨粥:鴨梨3個切碎,水煎半個小時后去汁與大米適量煮粥,趁熱食用。對小兒風熱感冒兼咳嗽這尤宜。 [癥狀]: 身熱較重,微惡風寒,汗出不暢,頭痛,咳嗽,痰粘或黃,咽喉干痛,鼻塞、流黃濁涕,口渴欲飲,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參考藥方: 金銀花15 連翹10 荊芥10 薄荷9 蘆根20 黃芩12 青蒿9 丹皮12 白芍12 沙參12 黃芪15 菊花15 板藍根15 白術15 [加減]:高熱加青天葵15,水牛角25(先煎),生石膏20(先煎);咳嗽痰熱加杏仁12,全瓜蔞15 ,川貝9,魚腥草15風熱感冒者應忌食下列食品。桂圓俗稱龍眼肉,性溫,味甘,有溫補氣血的作用,故風熱感冒者切忌食之。《本草匯言》中指出:“甘溫而潤,恐有滯氣,肺受風熱,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藥品化義》亦云:“甘甜助火,若心肺火盛,皆宜忌用。”因此風熱犯肺的感冒咳嗽者尤忌。大棗性溫味甘,能補氣養血,但易助痰濕,斂外邪,故風熱感冒者忌食之。《隨息居飲食譜》中指出:“凡溫熱、暑濕諸病前后,……并忌之。”《本草經疏》亦云:“患痰熱者不宜食。”《飲食須知》中還說:大棗“助濕熱,患寒熱人不可食。”風熱感冒之人實為外邪熱邪為患,故當忌之。荔枝性溫,味甘酸。《食療本草》中指出:“多食則發熱。”《本草綱目》也認為:“火病人尤忌之。”故風熱感冒發燒者切忌食用。櫻桃性溫味甘,有益氣作用。《日用本草》中說:“其性屬火,能發虛熱喘嗽之疾,小兒尤忌。”《飲食須知》亦云:“味甘澀,性熱,有寒熱病人不可食。”所謂“寒熱病人”,多指感冒風熱者,尤忌食用。狗肉性溫,為溫補助陽食物。《本草經疏》中說:“發熱動火,生痰發渴,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風熱感冒發熱咳嗽痰多之人,自當忌食。羊肉為溫補性食物,風熱感冒之人切勿服食。清·王孟英早有告誡,認為“時感前后均忌”。所謂“時感”者,即感冒期間,外邪未解,皆不宜補。風熱感冒發熱之人,法當忌食。胡椒性熱,味辛。《本草綱目》中指出:“胡椒大辛熱,純陽之物,……辛走氣,熱助火,此物氣味俱厚故也。”《飲食須知》亦云:“胡椒性大熱,有實火及熱病人食之,動火傷氣,陰受其害。”故凡熱病,包括風熱感冒發燒者,食之益增其疾,切忌食用。花椒味辛性溫,風寒感冒固宜,但風熱感冒之人,切忌食之。《本草經疏》中說:“肺胃素有火熱,或咳嗽生痰,……咸不宜用。咳逆非風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所以,風熱感冒發燒咳嗽者食之,無異于火上加油,助其風熱火邪,促使發燒咳嗽更劇,自當忌食。砂仁為辛熱調味食料,能開胃行氣。《本草經疏》中指出:“砂仁本非肺經之藥,若咳嗽多緣肺熱,此藥即不應用矣。”外感風熱,邪熱犯肺,發燒咳嗽者,亦當忌食。丁香為常用藥食兼用之品,性溫味辛,有溫中行氣的作用。《本草經疏》中說:“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風熱感冒者不屬虛寒,而為熱證,理當忌食。雞蛋性味甘平,乃補虛之物,凡感冒期間,皆不宜補。《隨息居飲食譜》中即有“諸外感,皆不可食”的告誡。所以,無論風熱感冒或是風寒感冒之際,皆當忌之。海參性溫味咸,能滋陰益精養血。《本草求原》中還說它“潤五臟”。但感冒期間,外邪未解,皆不宜補。所以清代食否醫王孟英就有告誡:“誨參,……客邪未盡者,均不可食。”無論風寒感冒或是風熱感冒期間,皆當忌之。雞肉甘溫補益之物,感冒期間忌食補品,以防閉門留寇。《醫林纂要》中曾說:雞肉“肥膩壅滯,有外邪者皆忌食之。”《隨息居飲食譜》亦云:“凡時感前后,……皆忌之。”甲魚甘潤滋膩,有斂邪之弊,多食易加重上呼吸道感染者的病情,可使表邪不易疏解,感冒難以治療,咳痰不易清除。凡感冒期間,無論風寒或是風熱感冒之人,皆不宜吃。正如《隨息居飲食譜》中所言:“時邪未凈者,切忌之。”此外,風熱外感者還應忌吃生姜、肉桂、辣椒、蓽撥、食茱萸、蓽澄茄、大茴香、小茴香、鵝肉、羊肉、牛肉、阿膠、人參、黃芪、胎盤等。(風寒感冒)[癥狀] 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酸疼,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咽癢、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風寒感冒食療方 癥狀為發熱惡寒,頭痛身寒,流涕等。 生姜紅糖茶:生姜1片,紅糖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之。 蔥白粥:糯米30克,生姜2片,搗爛,入連須蔥1節,加米醋1毫升,趁熱飲。 紫蘇粥:白米25克,常法煮粥,粥熟放蘇葉5克。(風寒感冒)[癥狀] 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酸疼,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咽癢、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 參考藥方: 麻黃4 桂枝10 紫蘇10 荊芥10 姜活9 防風10 柴胡 6 黨參10 桔梗10 黃芪15 云苓15 大棗10 魚腥草10 白術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