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過年的散文

熱心網友

中國人過年 中國人過年講究個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總是離不開一個紅字:大紅的燈籠點起來,大紅的鞭炮放起來,大紅的中國結掛起來,大紅的花棉襖穿起來———你看看,這場面該有多紅火多喜氣多熱鬧。 小時候最喜歡的一種鞭炮叫大地紅,渾身上下火紅火紅的,一放起來響兩聲“砰———啪”,所以又叫二踢腳。其實這家伙炸響時令人害怕,但我們忍不住還是要放,隔得老遠地用線香點著它,捂住耳朵轉身就跑,跑到遠遠的地方,看著它直沖半空,然后炸成紅紅的桃花瓣散下來,在撲鼻的硝煙香味里,心里快活極了。這時候祖母多半盤腿坐在炕上剪窗花。我讀過杜甫的詩:“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在我的老家,你說剪紙沒人知道,你說窗花,男女老少都曉得,是用紅紙剪的各樣花樣貼在玻璃窗上。祖母是剪紙高手,一把蝴蝶樣的小剪刀在手里上下翻飛,一張普通的紅紙片,一會兒功夫就變出一連串的吉祥物:肥豬啃白菜、猴子掰玉米、豬八戒娶媳婦、小老鼠上燈臺———祖母還有這一手絕活,真讓我驚奇,一大幫老太太油燈下忙活了幾個晚上,于是,在紛飛的大雪中,我看到村中家家戶戶窗戶上門楣上貼滿窗花,雪花雪白,窗花鮮紅,真是好看哪,看得我們滿心歡喜,大聲呼叫:“過年羅———” 那時候過年沒有中國結,不像現在步行街上,中國結到處都是,我們家那時候掛紙燈籠,在祠堂里扎好,一家掛兩只,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紅燈籠點亮了,整個村莊就像在童話中,安詳美好。不過要說最懷念的還是八寶飯,八寶飯在當時真是奢侈品,一年也只有年三十才能吃到,那時可弄不到葡萄干、桂圓肉、核桃仁之類,母親就用臘肉、蝦米、臘腸代替。我們家人偏愛咸的八寶飯,但母親認為過年一定要甜,這樣來年的日子才會好,所以八寶飯里蓮子、百合、紅棗、雞蛋一定少不了。年三十晚上,當一大家子老老小小酒足飯飽之后,母親會把一大碗熱騰騰的八寶飯端上桌,大家歡聲笑語分而食之,算得上年三十晚上一個小小的高潮,然后眾人抹著油汪汪的嘴巴,小孩子就等著大人發壓歲錢,而大人們則忙著守歲,后來守歲變成了看春節晚會。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個新年來到,又是一個新春即將來臨,當紅鞭炮炸響的時候,當紅燈籠高掛的時候,我祝福普天下的中國人,年年吉祥,歲歲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