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在制訂學習計劃時要合理安排時間  從時間上劃分,學習計劃可以分為兩類,即長期計劃(如學期計劃、學年計劃)和短期計劃(如周計劃、日常學習計劃)。要使學習得以順利有效地進行,既要有長期計劃又要有短期計劃,而且還必須處理好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之間的關系。在制訂日常計劃時,既要依據客觀規律,又要因人而異。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學習和工作,效率是不同的。一般說來,一天中有四個最佳記憶時間:早上6~7點鐘,這時沒有前攝抑制,干擾較少;上午8~10點,這時全身各方面都已被激活,處于興奮狀態;下午5~6點鐘,這時基本上是結束一天的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心情變得輕松、平靜;晚上臨睡前1~2小時,這時學完即進入睡眠狀態,不存在倒攝抑制。如有的同學就根據這一規律將自己的一天分為5個階段:早上6~7點和下午5~6點劃為兩個時段,用于鞏固已學知識;早上8~9點和晚上9~10點劃分為兩個時段,用于預習即將講授的新知識;晚上7~9點為一個時段,用于擴大知識面,如完成當天作業,翻閱有關參考書等。* 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及科目的難易程度制訂學習計劃  不同的人具體情況不同,不同的學科對不同學生來說難易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必須依據自身具體情況和科目的難易程度有主次地制訂學習計劃,切忌心中無數,看到什么學什么。制訂計劃的一般要求是,把需要背誦的東西放在頭腦清醒、精力充沛的時間,如早晨和晚上的自習時間進行;而把做作業、寫實驗報告、整理或補充聽課筆記、去圖書館查閱資料、請教老師疑難問題等工作安排在精力不太充沛的時間進行,如下午;把學習難度比較大或自己不太感興趣的課程,放在情緒飽滿、精力旺盛的時候;把難度較小、自己又很感興趣的課程放在較疲勞和較懶散的時候。學習和預習的順序是,把相鄰兩科的學習內容上相關性、聯系性較小的課程安排在一起,而把相關較大的課程隔離開來,以避免出現前攝抑制或倒攝抑制現象。*制訂計劃要合理、詳實、靈活  制訂學習計劃,還必須結合實際,權衡自己的基礎,明確學習的任務和目標。如果基礎知識差,老師講的新知識接受不了,就應重點補習基礎,提高接受能力;如果基礎知識好,學習沒有困難,就應該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努力,擴大知識面。學習計劃應該制訂在經過努力確實可以實現的水平上,并且要留有余地,過高會達不到目的,容易落空;過低則阻礙學習潛力的發揮。因此,學習計劃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照顧全面,必須遵循合理性、詳實性與靈活性三大原則。可依據自己的學習實際,按近期學習目標制訂出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等,按遠期學習目標制訂出學期計劃、學習年計劃等。另外,還必須注意,計劃的內容要明確具體,語言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楚,計劃應有以下要點:(1)基本情況,(2)目的、任務、要求,(3)措施,(4)時間安排。* 制訂學習計劃的十個“要考慮”  (1)要考慮和學校課程表相適應,特別要顧及時間比例的安排和所學課程時數是否相適應。  (2)要考慮學習時間在全天生活安排中的比重,規定出休息和放松的時間。  (3)要考慮取得家庭成員的協助,可以公開計劃,爭取支持與合作。  (4)要考慮閱讀和實際操作訓練時間需要適當長些。  (5)要考慮較長時間的學習中間適當作5~15分鐘的休息,如散步、聽音樂等。  (6)要考慮如果需要連續用兩三個小時致力于鉆研、復習一種學科時,要變換調節所學內容。例如,書寫和閱讀可以定時調換。  (7)要考慮計劃能否保證可以實現并能長期堅持下去,不要好高騖遠和過于理想化,從而不能兌現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8)要考慮與家庭環境盡量相適應的時間和場所。  (9)要考慮自己的個性等情況,如早晨多學好還是晚間多學好,什么時間注意力更為集中等。  (10)要考慮時間表不可安排得過滿、過死,要留有伸縮余地。。

熱心網友

因人而宜

熱心網友

高三的計劃沒那么多說道。我高三的第二學期的學習成績是一條筆直的上升線,最后能夠從二本多一點彪到一本超出30分,只有一個門道。聽老師的!老師經驗最豐富了。她說要做題,我就做題。她說要抄寫,我就抄寫。我完全按老師的做,做不到的就去請教該怎么彌補,老師就會提示再去買套什么題做,或者哪些東西再背一下,再抄一下。然后我會問老師什么時候之內做好最好?老師也會告訴你。就可以了。一般來說,哪怕自己有計劃也要和老師協調一下,如果和老師的復習計劃是矛盾的話,在時間上和心理上都會很受傷害。在計劃這種東西上,我們要聽取專業的幫助。最專業的當然是老師。呵呵小小建議。

熱心網友

我是一個過來的文科生,文綜你要多看,讀,記。數學,英語要努力那是拉分的科目,文科語文一定要上120。知道 嗎。一切在記背中

熱心網友

計劃應該具有靈活性和穩定性,要善于隨時調整計劃,不能讓計劃亂了你的心.計劃是為你所用的.其實,只要把握好各門功課的協調一致,計劃有沒有無大礙!一定要培養優勢學科,不能有太差學科就行了!祝你成功!一位一線數學教師兼班主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