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海軍司令鄧尼茲創造了潛艇的“狼群戰術”。這一招特別狠毒,他們不斷襲擊美國、英國等同盟國在大西洋上的運輸船隊,給盟軍造成嚴重損失。 “狼群戰術”是怎么一回事呢?這要從狼說起,狼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一類動物,生性兇暴、殘忍而又十分狡猾,跑得很快,各種野生動物和家畜,甚至人都是它襲擊和捕食的對象。狼通常成群活動,能夠捕殺體形比它大的動物。例如,狼捕食鹿時,就采取多路追擊的方法,當鹿在奔跑中遇到障礙物不得不轉彎的時候,位于兩側的狼正好包抄上來,即使鹿的奔跑速度比狼快,也難逃狼群的追捕。受此啟示而創造的潛艇“狼群戰術”自然也就很厲害了。 潛艇“狼群”通常有10艘潛艇,多時可達20~30艘,各艇之間保持10~20海里的間隔,排列成一條線埋伏在運輸船隊必經的航道上。當其中的任何一艘潛艇發現目標時,并不立即攻擊,而是及時向岸上指揮所報告,繼續跟蹤偵察,連續報告運輸船隊航行的位置、航向、速度及船只種類和數量。當岸上指揮所調動集合了一定數量的潛艇兵力以后,成群的潛艇利用黑夜掩護浮出水面,同時對運輸船隊發起攻擊。發射魚雷后,潛艇迅速下潛重新加裝魚雷,從水下悄悄趕到運輸船隊前方,占據下一個攻擊位置,再次發動攻擊。這樣反復多次,直到擊沉運輸船隊所有船只為止。 1940年10月18~20日,德國8艘潛艇在海上對美英三支運輸船隊連續三個晝夜發起進攻,總共擊沉38艘船只,合計15萬噸。可見“狼群戰術”的威力有多大。運輸船隊的慘重損失給盟軍敲了警鐘,于是加強了反潛艇的兵力和武器,才使德軍的“狼群戰術”受到扼制。 “狼群戰術”不僅適用于海戰,陸地上也同樣適用。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配備汽車,逃跑的速度很快,人民解放軍沒有那么多汽車,只有靠兩只腳,鐵腳板卻賽過了敵人的汽車輪子,奧妙在哪里?原來我軍采用的就是抄近路、走小路、多路追擊的辦法。因此,在未來的作戰中,采取多路追擊的方式,仍然能夠比較有把握地抓住逃跑的敵人。 。
熱心網友
就是不間斷的交替攻擊
熱心網友
看看姜戎的
熱心網友
就是靠多取勝樓上的2位說的太復雜了吧
熱心網友
“狼群戰術”是怎么一回事呢?這要從狼說起,狼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一類動物,生性兇暴、殘忍而又十分狡猾,跑得很快,各種野生動物和家畜,甚至人都是它襲擊和捕食的對象。狼通常成群活動,能夠捕殺體形比它大的動物。例如,狼捕食鹿時,就采取多路追擊的方法,當鹿在奔跑中遇到障礙物不得不轉彎的時候,位于兩側的狼正好包抄上來,即使鹿的奔跑速度比狼快,也難逃狼群的追捕。受此啟示而創造的潛艇“狼群戰術”自然也就很厲害了。
熱心網友
有興趣去玩一下獵殺潛航II,操作一下德國潛艇試試,體會一下,你就知道什么是狼群戰術了;再玩一下獵殺潛航II的資料片驅逐艦指揮官里的護航任務,你就知道怎么對付狼群了
熱心網友
狼群戰術成名于二戰時期,由德海軍將領鄧尼茨所創,只要己方參戰單位與單位之間有默契的配合,利用特有的陣型,往往能發揮出數倍與己方兵力的攻擊能力,當然狼群戰術的前提就是偷襲,這點不得不提一下,與進攻戰術不同的地方就在與次戰術需要少數精銳單位與己方大部隊分開行動,利用單位之間的互相配合形成一個小的作戰團體,雖然是少數人,但是所發揮的攻擊能力有可能會遠遠超過大部隊。 在進一步的探索中,鄧尼茨認為最好的作戰方法就是將潛艇部隊組成一個寬闊的凹面,讓敵方的船隊進入。最先發現敵船的潛艇一邊與敵保持接觸一邊后撤,并把敵船的位置通知指揮部,指揮部將命令陣內各艇從敵方船隊的翼側和后面象收口袋一樣向敵船靠近,待夜幕降臨之時,集中起來的潛艇會象“狼群”一樣向目標發起攻擊,使敵護航兵力顧此失彼,從而給運輸船隊以毀滅性打擊,這就是著名的“狼群”戰術。
熱心網友
簡單點就是包圍戰術,同時要求時間上要非常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