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皇上說加封誰誰為"太子少保"

熱心網友

在古時皇族中,因太子常居東宮,“東宮”便成了太子的別稱,此為“宮”。而“太子少保”是負責教導太子的官員,便得“宮保”的簡稱。此官制在漢代始置,對于它的由來,要追溯到周代,在周代官制中,設太師、太傅、太保,合稱“三公”;又設少師、少傅、少保,合稱“三孤”,為“三公”之副。當中的“少”即副也,他們僅次于“公”高于“卿”的特殊官職。以上的“三公”和“三孤”又統稱為“師保”。“師”“傅”“保”三者均含有輔佐和教導的雙重意義。如太公姜尚(子牙)就品列為“師”,周武王尊他為“師尚父”。其后,漢代沿襲了周代的官制,于“三公”系列外又增設了“太子六傅”之職,專事對太子的教導,他們分別是:“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稱“東宮三師”,“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合稱“東宮三少”。到了隋、唐之后,“太子六傅”已是名存職異,只作為贈官加銜的名號,約等于現在的“軍銜”,并非實職。如宋代的岳飛、明代的于謙等因軍功標炳,亦曾加封過“太子少保”的榮銜。到了清代,又自雍正朝起,實行秘密的建儲法,不公開立太子,但官銜仍沿古代制度,給某些有功的大臣加上虛銜,以示恩寵,如丁寶楨、袁世凱、岑春煊等先后加“太子少保”之銜。。

熱心網友

太子的老師,一種榮譽官職,一般無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