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一年高考的文章?在何處能找到?
熱心網友
長城 鮑昌 因為深秋的季節已至,下山的時候已晚,我看見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紅。在獵獵西風撲刺下,磚縫間的野草開始黃枯,基石下的酸棗變了顏色。這時,聽不見秋蟲之低吟,卻在仰天一瞥時,看到了黃云間的歸鴻。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嗎?那是飛向蘇武牧羊的北海嗎?在佇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飛鴻乃是悠悠歲月的見證。曾幾何,黑云掩沒了月色,雨雪紛紛地襲來,胡馬長嘶,(上咸下角)篥(音bili,漢代從西域傳入的一種管樂器):漢代從西域傳入的一種管樂器。)哀鳴,狼煙在山頭升起,矢刃在石間摧折;當將軍戰死、燕姬自刎、旌旗橫倒、死尸相撐,戰場上的一切聲音沉寂之后,只有紅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誰家的“春閨夢里人”了。 所以我說,你是一卷凄婉的歷史,長城! 于是,在人們的一種執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來。那是自我保護、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墻高六七米,墻厚四五米,隨山就坡,險峻萬狀,自渤海之濱,絕荒漠,蜿蜒竟達六千七百公里。戌樓高聳,斥堠(注:斥堠(hou):摻望敵情的土堡)連綿。你用一座座雄關,卡住咽喉古道,構成北門鎖鑰。這使得互市的商旅,為之蹙眉;卻又使歷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們自以為統治下的“中央之國”固若金湯,無求于人,萬壽無疆。 所以我說,你又是民族封閉的象征,長城! 但幻想畢竟是幻想,封閉終不能封閉。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帶著環佩的響聲在月夜中歸來了。幾多寒霜凍硬的弓弦,射出了斷喉的利箭。薊門被踏平,燕臺被摧垮,呼嘯著風聲的寶劍,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們發現:邊墻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長城)不再是奇。它變得可笑,仿佛受盡了時間與空間的嘲弄。在風沙剝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最后兩句劃線) 所以我說,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志,長城! 正因為如此吧,現在你敞開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來了四面八方的億萬游人。他們之中有總統,有商人,有教師,有學生,有開心的演員與體育明星。照相機咔嚓咔嚓響著,但響聲又被嘩嘩地笑聲淹沒。我不知道他們各自的目的,但是他們來了,來了。他們的來,使你顯得十分開放,而又充滿自信。我看到一位風姿瀟灑的外賓,踏上烽火臺的頂端,向什么人頻頻飛吻,接著高舉雙臂,做成一V字,仿佛向著美好的未來,發出爽朗的笑聲。 哦,長城!我不知你對此作何感想。你那雖然古老但仍堅固的軀體,愿意接待異域殊方的雜色人流嗎?你能承受住歷史的再沖蕩和新世紀的胎動嗎? 你不語。你扎根的糾墨(注:繩索。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繩索)。群山不語,并晴潔氣爽的長天也不語。 但人們告訴我: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跡,就是你呵,長城! 21。這篇散文中,(1)作者對歷史上的長城的評價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長城的現實的?(6分) 22。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2)第六段的結尾改用了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么?(4分) 23。最后一段寫道:“但人們告訴我: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跡,就是你呵,長城!”(1)這段文字與倒數第三段的關系是什么?(2)聯系全文看,這段文字表達的意思是什么?(4分) 2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作者從“黃云間的歸鴻”聯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蘇武牧羊的北海”,借飛鴻作為悠悠歲月的見證,從描寫眼前的實景轉向對歷史的回顧。 B。作者借“誰家的‘春閨夢里人’”代指陣亡的將士,更加重了回顧歷史時的凄婉的色彩。 C。“卻又使歷代的皇帝心中安泰……萬壽無疆”,這里作者用的是反語,是對閉關鎖國政策辛辣諷刺。 D。“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歸來了”,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對歷代封建王朝和親政策每每遭受失敗的痛惜和反思。 E。文中描寫一位風姿瀟灑的外賓登上烽火臺后喜不自禁的細節,主要是為了表達作者自己內心的喜悅。 標準答案: 四、(18分) 21。(6分) (1)評價歷史(2分) ①凄婉的歷史 ②民族封閉的象征 ③文化愚鈍的標志 答出一點不得分,答出兩點得1分,答出三點得2分。 (2)看待現實(4分) ①開放 ②自信 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4分。 意思對即可。語句不通順,扣1分。 22。(4分) (1)(2分)將長城擬人化;①便于與長城對話;②便于抒以感情;答出一點得1分。 (2)(2分)因為這句話承接“由是人們發現”而來,寫的是“人們”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 意思對即可。語句不通順,扣1分。 23。(4分) (1)(2分)是對倒數第三段所提問題的回答。 (2)(2分) ①顯示出中華民族的偉大、自豪和自信 ②能承受改革開放的沖蕩 答出一點得1分。 意思對即可。語句不通順,扣1分。 24。(4分) A B 答出一個得2分,答出兩個得4分。答案超過兩個的,本題不得分。。
熱心網友
"但人們告訴我: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跡,就是你呵,長城" 這句話最有力量,抓住它什么問題都好辦了.
熱心網友
2000年高考語文試題: 四、(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題。 長城 鮑昌 因為深秋的季節已至,下山的時候已晚,我看見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紅。在獵獵西風撲刺下,磚縫間的野草開始黃枯,基石下的酸棗變了顏色。這時,聽不見秋蟲之低吟,卻在仰天一瞥時,看到了黃云間的歸鴻。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嗎?那是飛向蘇武牧羊的北海嗎?在佇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飛鴻乃是悠悠歲月的見證。曾幾何,黑云掩沒了月色,雨雪紛紛地襲來,胡馬長嘶,(上咸下角)篥(音bili,漢代從西域傳入的一種管樂器):漢代從西域傳入的一種管樂器。)哀鳴,狼煙在山頭升起,矢刃在石間摧折;當將軍戰死、燕姬自刎、旌旗橫倒、死尸相撐,戰場上的一切聲音沉寂之后,只有紅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誰家的“春閨夢里人”了。 所以我說,你是一卷凄婉的歷史,長城! 于是,在人們的一種執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來。那是自我保護、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墻高六七米,墻厚四五米,隨山就坡,險峻萬狀,自渤海之濱,絕荒漠,蜿蜒竟達六千七百公里。戌樓高聳,斥堠(注:斥堠(hou):摻望敵情的土堡)連綿。你用一座座雄關,卡住咽喉古道,構成北門鎖鑰。這使得互市的商旅,為之蹙眉;卻又使歷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們自以為統治下的“中央之國”固若金湯,無求于人,萬壽無疆。 所以我說,你又是民族封閉的象征,長城! 但幻想畢竟是幻想,封閉終不能封閉。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帶著環佩的響聲在月夜中歸來了。幾多寒霜凍硬的弓弦,射出了斷喉的利箭。薊門被踏平,燕臺被摧垮,呼嘯著風聲的寶劍,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們發現:邊墻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長城)不再是奇。它變得可笑,仿佛受盡了時間與空間的嘲弄。在風沙剝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最后兩句劃線) 所以我說,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志,長城! 正因為如此吧,現在你敞開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來了四面八方的億萬游人。他們之中有總統,有商人,有教師,有學生,有開心的演員與體育明星。照相機咔嚓咔嚓響著,但響聲又被嘩嘩地笑聲淹沒。我不知道他們各自的目的,但是他們來了,來了。他們的來,使你顯得十分開放,而又充滿自信。我看到一位風姿瀟灑的外賓,踏上烽火臺的頂端,向什么人頻頻飛吻,接著高舉雙臂,做成一V字,仿佛向著美好的未來,發出爽朗的笑聲。 哦,長城!我不知你對此作何感想。你那雖然古老但仍堅固的軀體,愿意接待異域殊方的雜色人流嗎?你能承受住歷史的再沖蕩和新世紀的胎動嗎? 你不語。你扎根的糾墨(注:繩索。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繩索)。群山不語,并晴潔氣爽的長天也不語。 但人們告訴我: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跡,就是你呵,長城! 21。這篇散文中,(1)作者對歷史上的長城的評價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長城的現實的?(6分) 22。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2)第六段的結尾改用了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么?(4分) 23。最后一段寫道:“但人們告訴我: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跡,就是你呵,長城!”(1)這段文字與倒數第三段的關系是什么?(2)聯系全文看,這段文字表達的意思是什么?(4分) 2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作者從“黃云間的歸鴻”聯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蘇武牧羊的北海”,借飛鴻作為悠悠歲月的見證,從描寫眼前的實景轉向對歷史的回顧。 B。作者借“誰家的‘春閨夢里人’”代指陣亡的將士,更加重了回顧歷史時的凄婉的色彩。 C。“卻又使歷代的皇帝心中安泰……萬壽無疆”,這里作者用的是反語,是對閉關鎖國政策辛辣諷刺。 D。“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歸來了”,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對歷代封建王朝和親政策每每遭受失敗的痛惜和反思。 E。文中描寫一位風姿瀟灑的外賓登上烽火臺后喜不自禁的細節,主要是為了表達作者自己內心的喜悅。 標準答案: 四、(18分) 21。(6分) (1)評價歷史(2分) ①凄婉的歷史 ②民族封閉的象征 ③文化愚鈍的標志 答出一點不得分,答出兩點得1分,答出三點得2分。 (2)看待現實(4分) ①開放 ②自信 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4分。 意思對即可。語句不通順,扣1分。 22。(4分) (1)(2分)將長城擬人化;①便于與長城對話;②便于抒以感情;答出一點得1分。 (2)(2分)因為這句話承接“由是人們發現”而來,寫的是“人們”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 意思對即可。語句不通順,扣1分。 23。(4分) (1)(2分)是對倒數第三段所提問題的回答。 (2)(2分) ①顯示出中華民族的偉大、自豪和自信 ②能承受改革開放的沖蕩 答出一點得1分。 意思對即可。語句不通順,扣1分。 24。(4分) A B 答出一個得2分,答出兩個得4分。答案超過兩個的,本題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