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文職人員的肩章,各個級別有什么區別嗎?? 若沒有區別,那么我們如何區別這些文職人員的級別呢??如果就是不想讓你區別他們的級別,那么這是處于一種什么考慮呢??

熱心網友

我補充一下!士官還有五級和六級士官,稱為高級士官,待遇分別等同與團級和師級,一般都為技術兵種中有,至于軍官方面,上面說的是88年的軍銜命令,但在九十年代之后,由于情況的需要,已有了不少的變動,比如技術軍銜的出現,現在已有了相應于上述一系列軍銜的技術軍銜,至于文職軍銜,只有文職幾級的職務,軍銜上則沒有什么變化,都是一顆花,至于是什么類型的軍銜,你可以看看他的領花,那就可以分出是技術的,文職的,還是行政的

熱心網友

問就問吧``非加一個什么菜鳥別進```想知道答案就謙虛些,三人行必有你師。有些人或許別的方面一竅不通,但是人家偏偏就是這方面專家。沒勁

熱心網友

大概文職人員屬于“社會聘用人員”,不具有指揮別人的權力,只是根據貢獻大小,薪水待遇不一樣(就是所謂級別)

熱心網友

文職人員和普通地方人員一樣,在內部由組織部門和相關人員來區別他們的級別并給予不同的待遇,在外部無須區別他們的級別。 從下面的文章中一般能夠了解你提的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干部制度 軍隊文職人員,世界上通常是指在軍隊中服務的非現役軍人。在軍隊諸制度中,文職人員制度比較年輕,是在近百余年間才出現的一項組織制度。它的產生與實行嚴格的服退役和軍銜定期晉升制,以及技術裝備的發展密切相關。 在中國,文職人員制度是“舶來品”。清末,在陸軍中出現了“軍用文官”,又稱“軍屬”。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軍隊中,都沿用了“軍屬”這一制度。20年代前稱軍用文官,20年代后稱軍用文職人員。到40年代,軍用文職人員已遍及軍隊許多部門。他們在軍隊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亞于軍官和軍佐。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曾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干部政策和制度。建國后,我軍的干部工作隨著形勢和任務的變化,相應地作了某些改革,先后實行了軍官軍銜制度,院校培養制度。后來這些制度一度中斷。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隨著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中央軍委決定,實行文職干部制度,改變過去單一的干部編制結構和單一的管理辦法,把部分專業技術干部和為機關、院校服務的行政事務、生活保障干部,同擔負指揮職能的現役軍官區分開來,實行現役軍官與文職干部相結合的制度,變單一模式管理干部方法為多渠道、多層次的管理方法。 1988年4月27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發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干部暫行條例》。同年7月31日,中央軍委在京召開文職干部大會。我軍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一支10多萬人的文職干部隊伍。 按照規定,文職干部不授軍銜,不著統一的制式軍裝,只佩帶統一的胸章符號,胸章背面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干部胸章符號”字樣。胸章由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設計并統一制發。1992年4月1日,中央軍委決定從1992年5月1日起,為全軍文職干部配發與現役軍官相同的制式服裝,佩帶文職干部肩章、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