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老是抓耳朵,頭晃來晃去。
熱心網友
早上起來看看寶寶耳朵有沒有水狀物流出,碰到耳朵就哭鬧,如有的話就懷疑是中耳炎,如沒有應該不大要緊!應該是有點缺鈣。祝寶寶健康!幼兒很容易患中耳炎,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的咽鼓管比較寬、短、平。幼兒感冒后,咽鼓管功能受到影響,使中耳分泌物引流不暢,鼻咽腔的細菌或污染的分泌物就容易進入中耳,引起感染和炎癥反應。這可以說是最常見的病因。嬰兒如若患過一次中耳炎,極有可能在同一年中再次罹患中耳炎,隨后也可能演變成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與孩子今后的聽力喪失、語言發展遲緩都有密切關系。因此,中耳炎,尤其是嬰兒期中耳炎的診斷與治療是十分重要的。病原體中耳炎的病原體,主要是細菌和病毒,包括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呼吸道病毒等。癥狀當幼兒的語言能力尚不足以表達身體的感受時, 就以哭鬧不安、搔抓耳朵、搖頭等方式告訴媽媽自己的痛苦;如果伴隨發熱等全身癥狀,寶寶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父母會誤認為寶寶的飲食不當;如果發生抽風,家長就可能帶孩子去看神經科,等到寶寶耳朵流出膿液來了才認識到問題的所在,那時候真的有可能延誤了病情。中耳炎根據病程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后者是指病程超過12周,中耳結構有了不可逆的改變;根據病情可以分為化膿性和非化膿性?;撔灾卸资箤殞毟械蕉浞浅L弁矗腔撔灾卸撞⒉蛔尰純焊杏X疼痛,而是感到耳朵內嗡嗡響,以聽力下降為主要表現。事實上,各種中耳炎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方法不恰當,都會造成孩子的聽力下降,父母在生活中可以注意到孩子的這些變化,比如,對同樣的聲音刺激,寶寶的反應不如患病前靈敏了等等。治療抗生素是必不可少的藥物,要堅持使用一療程(7~10天)。至于抗生素的選擇,要看醫師的經驗、孩子的病情、家庭狀況、孩子對藥物的接受程度和當時疾病的流行情況。治療關鍵是:家長要有耐心,和孩子一起就診、輸液或服藥。中耳炎治療的效果與孩子是否按醫囑服藥很有關系。擅自停藥或不按醫囑服藥,造成細菌產生耐藥性是治療不徹底并復發的主要原因。如果治療10天后癥狀仍沒有好轉,就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排除其他疾病。有些非化膿性中耳炎在鼓室積液自行流出后可以好轉。中耳炎的并發癥最常見的是腦膜炎,嬰兒并發腦膜炎的可能性更大,家長要特別小心。醫師叮嚀預防勝過治療,生活中的預防措施是十分重要的。需要避免的危險因素有:1。多次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2。哺乳體位不當。當寶寶平臥吮奶時,或乳汁流出過急時,乳汁可以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癥。哺乳時應將嬰兒抱起,使頭部豎直;乳汁過多時要適當控制流出速度。3??諝馕廴炯凹w生活。由于寶寶的抵抗力差,在各種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猩紅熱等的流行時期不要帶寶寶到人多的公共場所,以防感染。4。不良睡姿。不良睡姿易導致唾液進入中耳,引起炎癥。5。過敏。。
熱心網友
抓是因為有點癢.沒關系的.頭晃來晃去是因為缺鈣.要注意補鈣.
熱心網友
這只是習慣而已如果不是把耳朵抓壞的話,可以不用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