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打仗又不是下棋,先走當頭炮,再去把馬跳...。

熱心網友

別忘了?,F代戰爭打的是立體戰爭。都是集團軍作戰。陸軍的航空兵部隊也是響當當的。

熱心網友

打仗不是那一個部隊的事.

熱心網友

不動坐那兒等死啊?

熱心網友

怎么不能動啊,坦克有輪子啊,直升機就螺旋槳啊!

熱心網友

這是一個三軍協同指揮最基本的命題,由于不是做考試的解答題或論文,就簡略做答如下:1。制空權的理解。2。制空權的獲取。3。與步兵的協同。1。制空權的理解:首先,制空權區別于地面部隊的控制權。步兵宣布對一地擁有控制權的基礎條件是占領并控制了該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戰略要點。但空軍不同,飛機無法總在天上飛。飛機的滯空時間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制空權的核心意義是要對敵方的空軍,地面防空及預警力量以及戰略及戰術導彈部隊予以打擊,壓制,以保障己方空軍能夠在某地,某時擁有相對安全的空勤時空。這里舉例說明:朝鮮戰爭時期,我軍以米格16組成空軍援朝,但受飛機數量少的限制,我空軍只能在我地面部隊通過的主要補給線(清川江大橋一線)上進行走廊式空中護航,形成所謂"米格走廊",美國派大量飛機對米格走廊進行攻擊,試圖摧毀我軍后援,但由于當時的米格比美國各種戰機性能好,加上以王海為首的年輕志愿軍空軍初生牛犢,導致美空軍損失慘重,不得不做出"禁止美國空軍在米格走廊戰斗空勤"的決定,這樣,米格走廊的制空權為我軍所有,而朝鮮戰場前線和敵人后方的制空權為美國空軍所有,這就是制空權的時空觀。其次,制空權是一個相對的權利,因為你無法做到讓敵人徹底的喪失對作戰空域的干涉能力,你破壞了對方所有機場,人家還有地面防空力量;你把人家所有雷達都打壞了,人家還有單兵防空武器系統。只要對方擁有足夠的防空武器,就是瞎打,也足以威脅你空勤的飛機。美國在伊拉克上空不是也經常被散兵游勇打下個把飛機嗎?這就是制空權的相對觀。2。制空權的獲取:制空權的獲取不一定只能通過戰斗機來獲得,強大的地面防空力量一樣能保證一定范圍的制空權,只不過戰斗機更直接,效率更高罷了。所以制空權的獲取必須是多渠道,多層次,攻守兼修的。一般在戰略要點布置強大的地面防空火力,并有戰斗機部隊隨時待命;我軍戰略補給線上布置流動地面防空火力及派飛機進行護航;織空軍突擊力量對敵方戰略要點,補給線進行空中打擊等等??傊怯兴鶠橛兴粸榈?空軍無法做到對全部作戰空域進行無縫無間隙的控制,但可以做到對某些點或線的高密度控制,因此,戰爭中的制空權就是指首先要保證己方戰略要點和生命線上空的制空權,要強調這些點或線的空中保護密度和地面防護強度。對于敵方的打擊,那就要量力而行了。3。與步兵的協同:通過上述的說明,應該可以明白一個問題,就是空軍不是無處不在的,即使在科索沃,伊拉克,美國空軍也不是全境24小時不間斷轟炸的,最多是對某個戰略要點進行連續一兩天的高強度打擊也就了事了,最終解決問題還得靠步兵。所以步兵在缺乏足夠的空中保護時,可以選擇敵人打擊間隙,或非打擊線路進行移動,當然這種轉移通常必須是小規模,快速的行動,否則會遭受到致命的打擊的。當雙方對制空權尚處在爭奪階段時,一般意味著我方尚能保證戰斗機空勤或地面防空預警系統正常工作,火力還很強大。這時敵人通常不愿意將機動性差,損失率高的攻擊機,轟炸機投放戰場,所以這段時間步兵部隊可以進行大規模移動,但要承擔一定的傷亡,所以在爭奪制空權的階段,步兵如果出于戰術需要,還是可以移動的,但通常需要額外的空中掩護及選擇適當的時機與轉移方式。當我軍對某些空域擁有制空權后,也不意味著在這些地域進行大規模步兵轉移就絕對安全,一旦過于大意,也會遭到嚴重打擊的。不知道這樣能否令你滿意bear_66_home。

熱心網友

純兵種時代早已結束,陸軍也有自己的航空bing(海軍也有呀),也配置防空武器的

熱心網友

牛皮啊!

熱心網友

立體化戰爭,懂嗎?????

熱心網友

只能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