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字心頭一把刀,一般人的境界是很難理解并運用的,慚愧,我仍屬俗人之列,有些事,雖當時忍下,不去想它,但卻潛藏于心,好比地雷,某時某事可能會引爆,所以,苦惱,如何理解忍辱?如何身體力行?您們又是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的呢?
熱心網友
您好:忍辱,為六度之一,范圍甚廣。人辱而己不還,是忍辱;人誤解于己,而己不懊惱,是忍辱;天熱,而心能安住于熱,是忍辱;諸般不平,皆能安住,更是忍辱。總之,就是對諸般苦樂境皆能安住,是為忍辱。但這是圣人的境界,在我等凡夫而言,也要學會變通之法,否則不是在理上忍,而只在事上忍,就會能忍一時而難忍一世,到最后會發生井噴效應,害人而尤不利己,所以當忍則忍,當發則發,隨心而順,就象大禹治水,疏而不堵,也是我人道眾生的權宜之法。等到修佛有成,能在理上得成于忍時,再行忍辱,才為合情之法。愿你成就。
熱心網友
從修行的角度說,小乘得成于定,大乘得成于忍,但忍的修練亦當以定為基礎。我們凡人心性無常,是定力不夠的原因。所以你今天能忍,明天就不行。你今天悟了大道理,明天就又想不通。可見人的心念就是"無常"呵,沒有定力,"忍"也就無常。從我個人的經驗,先從修定開始,定力增長了,智慧自然增加,修行不易退轉,修忍辱就容易精進了。至于如何修定,或修止,諸多書籍文章都有說,靜坐也好,禪凈雙修也好,止觀也好,可以在網上找一些東西學習。
熱心網友
阿彌陀佛!還是我執太重,依然時時刻刻在顧及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名譽、自己的臉面、自己的得失,還是沒有把對自己這個“假身”的執著放下。一定要破“我執”,這是六道輪回的根本原因,執著這個“身體”、“思想”是我,這是錯誤的,怎樣破“我執”?佛教導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觀世音菩薩教我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還不能忍讓,不能順從嗎?佛進一步開示我們,我們本來就與一切眾生是一體,都是一念自性里變現出來的,都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還有什么不能忍的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嘛!如果您生活中,能做到“與人無爭,于世無求”,相信沒有什么是不能忍的!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熱心網友
首先我們來了解佛學忍辱的意思,看到一個「辱」字,我們會想到受人侮辱叫做辱, 譬如別人罵你啦,打你啦,各種不如意的刺激,算是辱,這是從文字上的了解。在佛法 上講,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受一切痛苦就是辱。譬如我們老了病了,老病就是辱,老病 招來自己許多煩惱,也帶給別人許多煩惱。不要說我們人是如此,你只要看看動物,拿 螞蟻來說,你仔細觀察,年輕的螞蟻經過老化螞蟻的旁邊,都走得遠一點,這樣的辱, 這樣的難堪忍。 所以,這個有缺陷的娑婆世界非常難堪忍,沒有一樣事情是圓滿的,而這個世界上 的一切眾生堪忍,受得了;所以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界。也因為如此, 這個娑婆世界上的眾生,才最能夠成佛,因為生在天堂沒有痛苦,沒有刺激,天天在享 福,眾生也不想修道,用不著嘛!生在地獄里,受苦受難都來不及,沒有時間搞這一套。 只有生在娑婆世界,有苦有樂,有善有惡,各有一半,所以能夠刺激你發生解脫的智慧, 是成佛的捷路。 忍辱并不是完全講侮辱,大家不要搞錯了,一切的痛苦能夠忍的都是辱。譬如我們 這個世界上做生意的,創事業的,乃至發財的,你問他這個日子好不好過?他一定說不 好過。受不受得了呢?有什么辦法呢?反正能夠忍得住就這樣忍下去;所以說娑婆世界 的眾生堪忍,能夠忍受。 佛跟須菩提兩人對話到這里,如果不仔細看這個經,突然看他在中間來一個忍辱波 羅密,會覺得奇怪。所以剛才我先提起大家注意,這一部經把六度波羅密都講完了,為 什么現在提出這個忍辱波羅密呢? 忍辱的榜樣 我們要想學佛,要想修行成就,「忍」是最難做到的,就像打坐修定,為什么定不 住啊?兩個腿痛,你就忍不住了,這個忍就是忍辱里的一忍啊!當然硬忍是很難,但是 你明明知道此身兩腿兩手,四大皆空,那個時候你就是空不了,忍不過去。所以這六度 的一關忍辱度,你就過不了,過不了的話,這一切皆是空談。你說我們會念金剛經,無 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木魚敲起來非常好聽……阿啾!糟糕,我感冒了, 怎么辦?看那個醫生好?因為怕死掉,眾生相就來了,壽者相就來了,這一下就忍不過 去了。 所以忍辱的道理,放在金剛經的中心,大家要特別特別注意!佛把自己本身修持的 經驗告訴我們,做個榜樣。所以佛說,真正智慧徹底悟道的人,才曉得忍辱波羅密本身 沒有個忍。如果有堅忍的念和感受在那里,就已經不是波羅密,就已經沒有到彼岸,也 沒有成就。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什么理由呢?佛又對須菩提說,以他本身做榜樣,像我從前的時候,曾經被歌利王 割截身體;歌利王是過去印度一位名王,不過印度不注重歷史,這種歷史資料只有在佛 經里才找得到。 這位當時歷史上的名王非常殘暴,那個時候,釋迦牟尼是個修道的人,相當有成就, 到達菩薩地了;雖然是緣覺身,無佛出世自己也會悟道,后來歌利王因鬧意見要殺釋迦。 他說,你既然是修道的人,我要殺你,你會不會嗔恨?釋迦佛說:此心絕對清凈,假使 我起一念嗔心,你把我四肢分解割掉后,我就不能復元,結果歌利王一節一節把他割了。 釋迦牟尼沒有喊一聲唉唷,心里頭也沒有起一念恨他的心理,只有一念慈悲心。完了以 后,歌利王要求證明,釋迦牟尼說,假使一個菩薩的慈悲心是真的話,我的身體就馬上 復元,結果他立刻復元了,又活起來。 這個故事比耶穌的復活厲害多了,所以佛說,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他在當時無我 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佛把自己本身的故事,說給我們修行的人做個榜樣; 當然,并不希望我們被別人割了作試驗。現在不必談割截身體了,叫你不說話你就受不 了,叫你坐著不動也受不了,其實這個就是忍辱與禪定、般若的道理;只因為智慧不夠, 悟道并沒有透徹,所以你受不了。 達摩與蘇格拉底 剛才講到忍辱波羅密,我們再提起注意,所謂忍辱,包括了人世間一切的痛苦,一 切的煩惱,忍到沒有忍的觀念,沒有忍的心理,忍到無所忍,自然而清凈,這才是忍辱 到達波羅密成就的程度。所以佛說,當我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時候,他說他無我相,無 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首先他沒有覺得這個生命是屬于「我」的,這一句話特別 注意啊!我們這個身體是屬于我們暫時所有,是暫時附屬于我,并不是我真正永遠的占 有,因為此身本來不是我。要把這個道理,不僅理解清楚,還要實際上證到,才信心清 凈,才有希望證得般若實相,這是真正的功夫。 但是功夫又是什么地方來的呢?般若見地來,智慧不透徹不能大徹大悟。大徹大悟 是智慧的境界,并不是功夫的境界,如果叫功夫的境界為大徹大悟,那就是氣象局發的 警報,路上有霧,小心撞車的那個「霧」了,就看不見了。這個悟是清朗的,智慧破除 一切陰影的境界。 【何以故。我于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和壽者相應生嗔恨。】 說到這里,先要有一個認識,佛現在所告訴我們的,不是假想,是一個實際的修持。 無我相,無人相是智慧的解脫。譬如西方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最后被人家謀害,拿到 一杯毒藥,朋友們勸他不要吃,他明知道是毒藥,笑笑,仍然談笑風生,最后喝下去死 掉。 又如中國禪宗達摩祖師,在中國傳道的末期,遭到其他法師們妒嫉,五次毒死他, 都未成功。等到第六次毒他時,他把毒藥吃下去告訴弟子們,跟你們的因緣到了,我要 走了。弟子們當然不讓他走,他說因緣已到,我已經吃下毒藥了。另外密宗的木訥祖師, 最后也是被人毒死的。這些人都知道因緣已到,殺人抵命,欠帳還錢,應該走就走了。 又如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等等,這些都是智慧的解脫。所以禪宗五宗宗派之一的法眼大祖 師,有偈子說: 理極忘情謂 如何有喻齊 到頭霜夜月 任運落前溪 這個偈子有八句,我們引用要點,只說它的一半,理極就是真正的道理,智慧的領 悟,理解、悟解到達了極點;忘情,這些妄念的情沒有了。這個境界是沒有辦法描寫的, 沒有辦法講,沒有辦法說,理到了極點,智慧到了極點就是理極忘情謂。后面幾句是描 寫無我相,無人相等等的境界,自然而然,理到了,事也到了。 所以佛教的華嚴境界,又稱「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理到了也 是無有障礙,所以光是研究佛學就不能在修持上得受用。大家把三藏十二部的教理,沒 有融會貫通,沒有到達理極,所以我相、人相仍在。像佛說的身體被人家殘害,而只有 慈悲心,不動嗔念,到達忍受沒有痛苦的境界,這是理的境界,智慧的成就。 忍辱的功夫 說到功夫的成就,就要提到南北朝時候禪宗的二祖,他盡管是接了達摩的衣缽,最 后還是受報;多生多世欠的命債,最后還是要還。佛法的基礎是三世因果,六道輪回。 有一個祖師在被殺頭的時候,寫了一個偈子: 四大原無我 五蘊本來空 將頭臨白刃 猶似斬春風 他很慷慨的把頭伸出來,砍吧!此外像印度禪宗的祖師師子尊者,也是還債,頭砍 下來沒有血,脖子里沖出來像牛奶一樣,數尺高。這證明經過修持,色身已經轉化,再 進一步白血化掉,他身體變成空的,殺頭也殺不了啦! 在色身還沒有變空以前,受報被殺了,像殺頭、受傷害,不流血只流白乳的情況, 并沒有痛的感覺,所以那個不算忍辱。忍辱的時候有痛的感覺,有非常痛苦的感受,而 心念把痛苦拿掉,轉化成慈悲,這才是忍辱波羅密。到達沒有痛的感覺,那是功夫境界, 不能說是忍辱波羅密的功德。盡管功夫到達這一步很不容易,但是這個功夫不稀奇,等 于我們上了麻醉藥,開刀不會痛,那不能說你本事好不痛啊!如果沒有上麻醉藥,極痛 而能不痛,那是你真正的智慧成就,你當場就可以把五蘊里的受蘊與想蘊,都拿開而解 脫了;學佛也是要學解脫,這個道理我們必須要加以說明。 所以菩薩道的忍辱是有形象的,痛苦是痛苦,煩惱是煩惱;能夠把煩惱、痛苦觀空 而轉化了,就是道德的行為,心理上的心性,這才是菩薩的功德。因此我們學佛的人注 意!別人態度不好,或一句話不中聽,馬上起計較心,乃至起嗔恨心,你所有的功夫、 修道,都垮掉了。青年同學們注意,不要聽了金剛經講忍辱,就萬事不做,自以為那是 忍辱;要入世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才是修菩薩道的基本精神。菩薩是積極的, 不管自我,只有做利他的事,而入世利他是非常痛苦的,也是非常煩惱的。要處處犧牲 自我,必須要有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境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 不能行,才是真正大乘道的忍辱精神。譬如說,佛為什么讓人家砍他的身體?他是為了 證明給世人,修證佛法確有其事,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曉得。 【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他再告訴須菩提,回想過去五百生以前,專修忍辱。他說那一生的修行,專做忍辱 功夫,的確達到了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不著相。所以他強調一句話,怎么樣 學佛?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就是學佛的精神,換句話說,不要被一切現象騙了,或迷惑了。有個廟子,有個 房子,有件衣服,有個地方,這些都是相;此心不要被佛堂、房子、財產、或名譽所迷 戀了。所以前面曾說,要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大乘菩薩走大乘的路,應該離一切相, 發起求大徹大悟菩提之心。 -----------摘自 。
熱心網友
很難一般說看破放下。就說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其實明白都不行,修佛就是修這個
熱心網友
刻意去做反而達不到想要的地步了 其實經過的事情多了 在意的事情就反而少了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不只說的是佛能容萬物 也說明了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以后 能頓悟既是開悟 想做到心如止水 榮辱不驚的地步 就要先經過榮辱 建議樓主不用想太多 只是在忍之前先想一下事情 一味的去忍也失去了經歷的意義真正的忍是不覺得需要忍
熱心網友
哈哈哈,是地雷嗎,現在馬上踏聲它,那還要埋它做什么,還會怕它以后炸什么。
熱心網友
我認為關鍵在于學會化解的方法,把它化解掉地雷自然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