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边@話的的確確說的是愁絲,但作者卻巧妙地附上“剪”、“理”等詞,仿佛是在說一頭凌亂的發,無頭緒的紛繁,讓人頭暈目眩、心煩意亂。這將愁絲比作發絲,確實是恰到好處。頭發若是理不順,又分叉,又打結,正如愁緒在心里擰成一個個結,怎奈,木梳是手到擒來,理愁的“梳子”卻不曉得何處覓來。 也罷,怎奈何發如愁絲般紛雜? 也罷,怎奈何發若世俗般縹緲? 也罷,怎奈何發似思念般綿長?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古詩里總會提及發,不簡簡單單說是發,而是用一個特詩意又恰如其分的詞——“青絲”。頭上的一縷青絲,心里的點點情思。這情思與青絲諧音,娓娓地道出一種相同的意味。以秀發相贈是古代女子別樣的旖旎深情。古代,看破紅塵便削發為尼,這頭發又被稱作——“塵絲”,網羅了煩惱與憂愁,若是歲月沉沉,讓人負荷不過,便果斷地與塵絲訣別,與塵世訣別。古人以結發為夫妻,這時的發緊緊地連起了兩顆心,成為美滿的象征,只愿青絲變白發,生死永相隨。說這滿頭的發絲猶如女孩的心思,一點也不假,好似繁星點點,猜來猜去也猜不透。身體發膚授之父母,這青絲便是父母給的一件禮物。看你如何待它,若真把她當了“愁絲”,那便真就解也解不開了?,F代人沒有如此的禮教束縛,頭發又在時尚潮流上嶄露頭角。廣告上如是說:“秀發如絲般順滑……”,多半仍有“秀發情結”長存心底吧!時代變遷,人們不再將青絲賦予悲涼憂愁的意味,而是用一把積極的輕快的梳子去梳理它。在飄逸中,發梢仿佛尋到了動感,在輕輕舞動。坐在理發店的鏡子前,看理發師那熟練的動作在空中劃過,你是否也曾有過莫名的感動?有人說,理發是人生的一個個階段。它是逐漸長大的坐標。隨著頭發的慢慢變長,時光也悄悄地流逝。我覺得,理發就像是一次次的總結,望著鏡子中的自己一點一滴的變化,讓理發師來理清頭發的結,自己親手解開心里的結。在思緒混亂不清的時候,我愿意拜訪理發店。在那里刪剪掉沒來由的愁緒,看一縷縷發在剪刀下墜落,那一刻時間仿佛靜止,我仿佛可以從鏡子里洞穿我的過去,心中有種說不出的輕松。不是有句話說:青絲未及三千丈,緣何憂愁似此長。理發就像在作一個決定,下定決心剪去愁絲,亦是下定決心忘掉不快,摒棄煩憂,忘掉過去,以一個嶄新的面貌重新面對生活。每一次整理,就像是對品質的一次礪練,就像是對性格的一次洗滌,整裝再出發。頭發慢慢長長,需要漫長的過程,而時間,卻無聲地藏在發梢,沉淀著它的印跡。一段頭發不僅僅是一段情,它是一段時間的見證。不經意間,你也許會發現,時間在如瀑如黛的長發間緩緩流瀉,充滿了淡定與寧靜,默默地見證洗盡鉛華后的平凡與坦然。在理發店,整理好心中的頭緒,甩甩頭發,邁開大步,拋棄心結,斬斷煩絲。去尋它另一番滋味在心頭。

熱心網友

很不錯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