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3歲以后寶寶尿褲子怎么辦  1。 治療尿路感染  如果經醫生檢查,發現你的孩子有尿路感染,要立即使用抗菌素控制尿路感染。  2。 擴大膀胱容量  如果發現你的孩子膀胱容量較小,要進行膀胱功能鍛煉:督促孩子白天多飲水,盡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鼓勵患兒在排尿中間,中斷排尿,數1至10,然后再把尿排盡,以提高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使膀胱容量逐漸增大。  3。 去除緊張因素  如果發現孩子在緊張、焦慮或興奮時出現尿褲子現象,那么,對孩子進行放松訓練是治療的關鍵。孩子一旦學會放松,其身體的整體緊張水平就會降低,尿褲現象也就會自動消失。  4。 糾正過于貪玩行為  如果發現孩子在戶外玩耍時經常要尿濕褲子,就是因為他玩得太高興了,意識不到或者根本不理會膀胱發出的信號。必須糾正孩子過于貪玩的行為,對于比較大的孩子,可以規定其在戶外玩耍的時間,囑其按時間回來小便。對于比較小的孩子,除了規定其在戶外玩耍的時間外,父母還要經常督促其回來小便。  5。 克服不習慣在外面上廁所的問題  如果發現孩子不習慣在外面上廁所而經常尿濕褲子,要找找原因。如果是嫌外面的廁所臟,可以教他一些補救的方法:如把衛生紙墊在馬桶圈邊沿上;在使用馬桶前用紙把馬桶圈擦干凈。如果孩子對很清潔的廁所也不愿上,父母必須和他一起去廁所找出害怕的原因,讓他情緒放松,再讓他看看穢物,聞聞臭氣,直到他不再對他廁所過敏為止,有進步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  3歲以后寶寶尿床怎么辦  1。設置日程表  為孩子設置一張日程表,以便每天進行記錄。孩子尿床時,努力尋找可能導致尿床的因素,如未按時睡眠,睡前過于興奮,白天過于激動,傍晚液體攝入量太多等,并記錄在日程表上。當孩子不尿床時,便把一顆星畫在日程表上,并給予口頭表揚或物質獎勵。定期(一般為2周)與醫師會面1次。  2。建立條件反射  要求媽媽在孩子晚上經常發生尿床的時間前,提前一個小時用鬧鐘將孩子及時喚醒,起床排尿,使喚醒孩子的鈴聲與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時呈現。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條件反射建立,孩子就能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喚醒,達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鼓勵孩子去廁所小便,目的在于使孩子在比較清醒的情況下把尿排干凈。  不同年齡寶寶的排尿訓練  雖然每個孩子的排尿功能有較大的個體差異,對于排尿訓練的時間也不應扣得太死,但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0-12個月的寶寶:使用尿布和尿不濕  由于大腦、神經、肌肉尚未發育成熟,不宜過早對孩子進行排尿訓練,以使用尿布或尿不濕為宜。  12-24個月的寶寶:白天把尿和晚上用尿不濕結合  一歲以上的寶寶已經會有尿意而要排尿了。此時小兒由于膀胱容量小,排尿次數較多,應每2小時左右給孩子一次排尿機會。同時也可以給予一定信號,如吹口哨聲,用以提醒孩子排尿,以避免因長期使用尿布而引起的任意排尿習慣。白天可以不用尿布或尿不濕,但晚上仍要用尿布或尿不濕。  2-5歲的寶寶:白天主動和晚上被動排尿  以后的孩子,一般白天都能控制排尿,但夜間尚不能完全控制排尿。白天,教會孩子一有尿意,就要主動告訴父母,父母再帶孩子去廁所排尿,就算是用便盆,也要把便盆放在廁所里,以防止孩子養成隨地大小便的習慣。晚上,仍需要父母叫醒孩子排尿,晚上原則上可以不用尿布或尿不濕。  5歲以上的寶寶:可以獨立上廁所  寶寶可以自己脫褲子、提褲子和擦屁股了,因此家長可以讓寶寶獨自上廁所,在訓練獨立大小便的過程中,即使有時寶寶做得不夠好,父母也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完成,為孩子將來獨立生活打好基礎。  注意排尿訓練的誤區  訓練過早  有的母親在孩子幾個月時,甚至3-6個月時就開始進行訓練。由于孩子神經、肌肉尚未發育成熟,孩子的認知和語言理解能力也不成熟,不能承受比較復雜的排尿訓練,反而會造成排尿紊亂。  訓練過多  有的媽媽一個晚上要叫醒孩子3-4次,甚至4-5次,結果孩子的膀胱得不到必要的擴張,膀胱的最大容量得不到增加,也會引起尿床。  訓練過少  有的媽媽一到晚上,給孩子屁股下尿布或尿不濕一放,就不管不聞,孩子的膀胱得不到必要的訓練,有的孩子也會尿床。  強迫訓練  有的媽媽晚上把孩子弄醒,要孩子小便,不管孩子如何掙扎、哭鬧,不小便就是不許孩子離開便盆,這樣會使孩子對排尿產生恐懼、緊張心理,同樣不利于培養有規律的排尿習慣。  什么是遺尿  如果孩子已經5周歲了,晚上還要尿床(5周歲每月2次以上,6周歲每月1次以上),那么,你的孩子就應該被診斷為遺尿。  由于兒童遺尿大多數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而并不是軀體疾病所致,因此在治療上首先考慮行為治療,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  目前臨床上采用兩類藥物 :  一類是三環類抗憂郁藥,稱為安那芬尼,藥名是氯丙咪嗪,具有抗膽堿能作用,可放松膀胱逼尿肌抑制排尿,還可降低睡眠深度,加強括約肌的自主控制能力,治療效果較好。  另一類是抗利尿激素,稱為彌凝,藥名是去氨加壓素,可比較安全有效地抑制尿液的產生,對于在校住宿或參加夏令營的孩子更為合適。  必須強調的是,無論使用哪種藥物,其效果都是暫時的,一旦停藥癥狀往往會復發。因此,治療遺尿癥關鍵在于行為訓練。  眾媽媽話尿床  成成媽媽 :我們家成成三歲了還是尿床,聽他奶奶說成成爸爸小時候尿床到7歲。難道尿床也會遺傳嗎?我咨詢了一些小兒遺尿方面的專家,每天下午4時以后,我會控制成成的飲水量,不僅是水,流質飲食也要控制;晚餐盡量少喝水和進食有利尿作用的食物。但是也不是絕對禁止吃流質,專家說這樣會讓孩子更加緊張。自從控制了成成下午、晚上的飲水量,晚上我記得按時叫醒他起來尿尿,成成現在已經好了很多了。  朱朱媽媽:朱朱都5歲了,還尿床,小姑娘可覺得不好意思了。唉,我真怕孩子為此而自卑。我帶朱朱去專家門診治療了。醫生說治療要過一段時間才有效果。于是,我現在就在朱朱的小臥室里面放了干凈的床單、被褥,每次朱朱尿濕了,她會自己收拾,然后避免了寶寶太尷尬。真希望寶寶能夠在治療后趕緊好起來。  毛毛媽媽 :我發現在睡覺前給毛毛洗個熱水腳對避免尿床很有效。媽媽們不妨試一試。  東東媽媽:有個媽媽告訴我,讓寶寶側臥睡覺對治療尿床很有幫助。具體方法:用兩條柔軟的長毛巾扎在寶寶腰部,毛巾兩頭連結在一起,使結頭在背、腹各有一個。這樣寶寶平睡或趴睡都會感到不舒服,自然會側臥睡覺。  丫丫媽媽 :醫生說平時對寶寶多進行控制排尿訓練對治療尿床效果不錯。我白天會鼓勵丫丫多喝水,有意識地鍛煉和增加丫丫膀胱的貯存量;丫丫小便的時候,我會和她做“開關水龍頭”的游戲,訓練丫丫排尿中途停止排尿的能力,現在丫丫基本上不再尿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