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醫院檢查,發現乳房有點顆粒狀的小增生,按下有點疼,醫生建議我做理療,我沒有做,后來醫生只開了一個叫逍遙丸的藥。讓我吃吃看,還讓我在下次的月經來的第一天算起的一到十一天再去醫院復檢一次。  我想請問:這種情況嚴重嗎?做理療可以好得快嗎?會給身體帶來什么影響嗎?那一般的乳腺增生是如何形成的?平時又應該怎么注意呢?謝謝!

熱心網友

不是什么大病,不會有什么影響的。最好找中醫調治,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定期復查。

熱心網友

乳腺增生病藥物治療近況   乳腺增生性疾患是最常見的乳腺疾病,可發生于青春期開始以后的任何年齡婦女,約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現代醫學認為,乳腺增生病的發生與內分泌功能紊亂、卵巢功能失調致使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或活性增強,孕激素水平降低,孕激素與雌激素比例失調有關,故而西醫治療此病主要采用性激素療法和內分泌療法。中醫認為,本病屬祖國醫學“乳癖”、“乳痞”、及“乳中結核”等范圍。“情志...

熱心網友

乳腺增生病藥物治療近況   乳腺增生性疾患是最常見的乳腺疾病,可發生于青春期開始以后的任何年齡婦女,約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現代醫學認為,乳腺增生病的發生與內分泌功能紊亂、卵巢功能失調致使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或活性增強,孕激素水平降低,孕激素與雌激素比例失調有關,故而西醫治療此病主要采用性激素療法和內分泌療法。中醫認為,本病屬祖國醫學“乳癖”、“乳痞”、及“乳中結核”等范圍。“情志內傷,肝郁氣滯;肝腎不足,沖任失調;痰瘀凝結,乳絡受阻;陽明胃熱,熱傷血絡”是本病的病機特點。中醫治療本病以辨證論治為主,輔以其他療效。下面就近年來的有關藥物療法作一簡要綜述。   1、西醫藥物治療   1.1 三苯氧胺:TAM為雌激素受體拮抗劑,可競爭性與乳腺組織上的雌激素受體結合,阻斷過高雌激素對乳腺組織發生作用,并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具有較好的止痛和散結作用,對各型乳腺病都有肯定療效,優于其他藥物。對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者有效,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副作用主要是能引起月經周期紊亂及月經量少,停藥后自行恢復正常;偶見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等。   1.2 甲狀腺激素類制劑:甲狀腺功能的調節極為復雜,它和垂體及下丘腦之間是相互制約的,形成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反饋機制。甲狀腺能不斷恒定地向機體供應游離的甲狀腺成激素,促使卵巢濾泡黃體素化,從而降低雌激素水平,持續阻斷雌激素作用于乳腺增生組織。陳智等報道用甲狀腺片治療106例乳腺增生患者,顯效44例,有效58例,無效4例,有效率96.2%,本品副作用小,臨床應用有價值。   1.3 溴隱亭:為多巴胺受體長效激活劑,作用于垂體催乳細胞上的多巴膠受體,抑制催乳素的合成和釋放,同時減少RL對卵泡刺激素的拮抗作用。促進排卵恢復,調節激素平衡。Murta等報道,口服該藥5~7.5mg/d,連續3個月,治療25例外婦女良性乳腺纖維囊性增生病,取得較好的療效。對周期性乳房痛和乳房結節,療效明顯。   1.4 丹那唑:是雌激素的衍生物,作用于下丘腦、垂體和卵巢,抑制卵巢功能,降低PRL水平,以減少PRL促進雌激素分泌的作用。Von等用丹那唑治療59例患有廣泛乳腺組織增生病女性,年齡23~58歲,口服該藥100~800mg/d,分為三組,療程40~774天,證實該藥對頻繁持續的良性廣泛乳腺組織囊性增性增生病有滿意的療效。本藥副作用較大,以月經紊亂和GPT上升為主,減量或停藥后能很快恢復。適用于癥狀較重、經較長時間治療未緩解、非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一般不作為首選藥物。   1.5 性激素治療:雄激素、孕激素可對抗雌激素對乳腺組織的作用,并可通過抑制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而減少卵巢分泌雌激素,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治療乳腺增生,70%的患者應用后可改善癥狀。李國斌等報道用普美孕酮治療乳腺增生30例,每日1次,每次2片,10天為一周期,共用3個周期,治愈2例,顯效8例,有效12例,總有效率73.3%。   1.6 其他藥物:(1)酶類:如Rammer報道用一種水解蛋白酶治療29例乳腺疾病患者,取得滿意療效,并且不干擾人體內激素水平。(2)維生素類:Vit-A可促進無活性的過氧雄烯酮及孕烯酮轉變為有活性的雄烯酮及孕酮,后二者均有抗雌激素的作用;Vit-E為抗氧化劑,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以彌補孕激素治療之不足。(3)小劑量碘劑:如5%KI溶液或復方碘溶液治療本病亦有一定的療效。   2、中醫藥治療   中醫藥治療本病,除消遙丸、越鞠丸、小金丹、乳康片、平消膠囊和天冬素片等常用中成藥外,大量的驗方、單方、針灸、按摩、火罐、中藥敷臍、磁藥護胸和離子導入等均取得可觀的療效。下面就常用的中醫藥療法做簡要的概述。   2.1 中醫周期性治療:閏宏宇等根據月經不同階段的氣血變化遣方用藥。月經前中期,順其疏瀉之變化,立疏肝解郁、活血通絡、化痰消滯為法,以逍遙散加減,藥用:柴胡、當歸、赤白芍、郁金、制香附、瓜萎、絲瓜絡、丹參、三棱、海灌、皂角刺、山慈姑等。月經后期,在補肝腎調沖任的基礎上,立理氣化瘀、軟堅散結法,用二仙湯合逍遙散加減,藥用:仙茅、仙靈牌、柴胡、當歸、赤白芍、菟絲子、鹿角霜、肉蓯蓉、夏枯草、生牡蠣、莪術、僵蠶等。如偏氣郁者,經前乳房腫痛明顯,可加川楝子、青皮、生麥芽、生山楂等;如偏血瘀者,乳房腫塊質韌,兼刺痛,可加桃仁、益母草、王不留行、乳香、沒藥、穿山甲、生水蛭等;如脾腎陽虛者,乳房脹痛經前或經期加重,可加黨參、白術、黃芪、巴戟天等;如肝腎陰虛者,乳房腫塊質硬,隱痛竄痛,方中去仙茅、仙靈脾、鹿角霜等,加枸杞子、女貞子、玄參、麥冬、天花粉等。   2.2 辨證施治:安麗等以舒肝解郁,化痰散結為基本法則,自擬增生消散液:青皮、昆布、乳香各9g,夏枯草、浙貝母各12g,制成湯劑。治療200例臨床上多見的肝郁痰凝型病人,總有效率91.5%。余恒才等分三型論治:(1)肝郁氣滯型,治宜疏肝通絡,消炎散結。基本方:柴胡、敗醬草、穿山甲、牡蠣各12g,香附、三棱、青皮、郁金各10g,枳殼6g,莪術、絲瓜絡、荔枝核、絞股藍各15g。氣郁化火者,加黃連、梔子;伴失眠者,加棗仁、夜交藤。(2)脾弱痰凝型,治宜健脾通絡,消腫散結。基本方:黨參、牡蠣、穿山甲、絲瓜絡、敗醬草、絞股藍、茯苓、半夏各12g,三棱、陳皮、白術各10g,白芥子、莪術、荔枝核各15g。手足不溫者,加炮姜、肉桂;心悸少寐者,加阿膠、棗仁。(3)腎虧沖任失調型,治宜補腎通絡,消腫散結。基本方:仙茅、鹿角霜、菟絲子、肉桂各10g,莪術、荔枝核各15g,牡蠣、穿山甲、絲瓜絡、仙靈脾、敗醬草、絞股藍各12g。伴腰疼甚至者加狗脊、杜仲;經量多者,加花蕊石;耳鳴失眠者加黃精、遠志。臨床觀察62例,治愈率50%,總有效率96.55%。   2.3 驗方加減:黃立珍以“乳癖湯”隨癥加減,藥物組成:青皮、陳皮、香附、當歸、白芍、郁金、云苓、白芥子各12g,橘核15g,王不留行20g,僵蠶10g,生牡蠣30g。乳房痛甚者,加乳香6g、延胡索12g、川楝子15g;乳房腫塊堅韌難消者,加三棱9g、莪術10g、山慈姑20g、海藻30g;腎虛沖任失調者,加仙靈脾12g、肉蓯蓉15g、鹿角膠10g。治療110例,愈痊49例,好轉54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3.63%。何增富以柴胡疏肝湯加減治療乳腺增生癥56例,腫塊較大氣血淤滯者加鱉甲20g,丹參15g,素體虛弱者加黃芪25g、太子參20g,乳房脹甚者加炒元胡15g、重用杭菊30g,臨床治療愈29例,顯效14例,有效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4%。陳愛芬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乳腺增生病50例,41例痊愈,有效6例,無效3例。基本方:桃仁、紅花、當歸、赤勺、川芎、丹皮、柴胡、枳殼、桔梗、炙甘草、炮山甲、香附。腰痛加川斷、桑寄生;血熱加炒山梔、蒲公英;氣虛加黨參、黃芪;硬腫甚加夏枯草、橘核,重用炮山甲;痛甚者加炙元胡、川楝子。   2.4 自制制劑:除了常用的中成藥外,各地自制的治療乳腺增生疾病的中成藥很多,而且都取得較好的療效。陸德銘等自制乳寧沖劑治療乳腺增生病患者75例,其臨床痊愈率為32%,總有效率為93.33%。吳瑕等研制的健乳蠲癖膠囊,由青皮、瓜萎、穿山甲、桃仁、貝母、全蝎、蜈蚣、赤久等組成,每次7粒,每晚一次,30天為一療程,治療155例,痊愈96例,顯效29例,總有效率94.19%。   2.5 外治法:宋愛莉等提出了溫經活血、理氣止痛、散結消腫治療原則,將延胡索、紅花、王不留行、冰片、麝香等經現代制劑方法制成霜劑;治療采取以乳房局部用藥和皮膚與穴位按摩相結合外治方法,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通過透皮吸收和對經絡穴位刺激作用,改善乳房血運,產生止痛、消腫散結作用,并反射性調節內分泌。臨床治療200例,痊愈36例,總有效率95.5%。辜寶祥等以電腦紅外綜合治療儀加中藥離子導入,根據該病不同病因、病理,選擇柴胡、當歸、海藻、昆布、三棱、莪術、半夏、橘核、白芥子、鹿角霜、蒲公英擬訂了三種不同的中藥離子導入系列方劑,每天1次,每次30分鐘,10天為一療程,總有效率為95.2%。   2.6 內外合治法:朱桂菇等以雙胡湯于經凈后一周,連服20天為一療程,配合外用藥溫水加蛋清調成糊狀,外敷病灶處,每二天換一次,10次為一療程,治療104例,痊愈59例,總有效率95.2%。李仕金等采用自擬舒肝散結湯加減,月經量少加川芎、桃仁;月經色黑有血塊,去昆布加生牡蠣、路路通、橘核;腫塊韌而硬加三棱、莪術。配合外用藥用墊治療乳腺增生病760例,治愈463例,總有效率96.1%。   3、中西醫結合治療   姜晶等用逍遙丸配合維生素E治療本病,口服逍遙丸9g,同時口服Vit-E50mg,一日三次,20天為一療程;如脹痛減輕,腫塊消退繼續服逍遙丸一周,以鞏固療效,每月復查一次,治療86例,治愈56例,好轉20例,總有效率85.7%。王宗殿等用以下方案:(1)口服乳癖湯,月經后,每天一劑,每月15劑;(2)干、鮮老鶴草10g,開水沖服當茶飲;(3)口服三苯氧胺,每日2次,每次100mg;天冬素片,每日2次,每次25mg。中西藥結合治療乳腺增生84例,治愈44例,總有效率96.4%。   4、結語   4.1 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常見多發,可停止在某一階段于發病后數月或數年自行緩解或自愈,亦可逐步發展,到中、晚期發生癌變。小葉增生、囊性增生、腺病、纖維病等,是增生的不同發展階段,也可出現在同一組織內。各種不同形式的乳腺增生都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增生,乳癌都是來自于不斷發展的非典型的上皮增生,文獻報道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變率為2~4%,而且這種危險性可持續到確診乳腺囊性病后的30年。因此,積極治療良性乳腺增生病,在提高婦女健康水平,降低惡變率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4.2 應用性激素和內分泌療法治療本病,療效雖好,但副作用較大,尤其是性激素,應用后可能會進一步干擾人體的激素間的平衡,并增加癌變的可能。故而一般不把它們作為常規用藥,僅在癥狀嚴重時,才考慮應用。對重度增生有惡變傾向者,則采取手術療法。   4.3 使用中醫藥治療本病,療效可靠,幾乎無副作用。用藥頻度較高的有柴胡、香附、青陳皮、荔枝核、橘核、王不留行、夏枯草等疏肝解郁;當歸、赤勺、桃仁、丹參等活血化瘀;半夏、浙貝、牡蠣、海藻、昆布、莪術、穿山甲、山慈姑等化瘀軟堅;仙茅、仙靈牌、鹿角霜、菟絲子等補腎填精。中醫藥治療本病雖有一事實上的優勢,但因療程較長,且多為湯劑,故如體采用中醫醫之長,盡早研制出服用方便、療效確切的新劑型,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4.4 乳腺增生性疾病與精神狀態切相關,又屬醫學心理學身心疾病。治療除藥治以外,當以疏導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