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介紹來歷。
熱心網友
從歷史上首次汽車比賽的1894年(從巴黎到里昂)到1900年間,還沒有出現“方程式”(Formula)一詞。當時的汽車比賽很簡單,只是按燃燒方法(汽油機與蒸汽機)、座位數來分組比賽。在那時,汽車至少有兩個座位,直至1920年代末單座賽車才出現。后視鏡的發明促進了這項發展,它可替代"副駕駛"來提醒駕駛者有人要超車了。 1904年,FIA(國際汽聯)成立了,這個國際組織不得不制定規則,從而保證車手及觀眾的安全。同時,FIA指導賽車運動朝有利于道路汽車發展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汽車運動歷史上指定了比賽規則。從1907年至1939年,幾乎所有可能的規則都制定過,最小重量、最大重量、燃料消耗及氣缸口徑的限制,但自1939年之后,最常用的限制是發動機氣缸容積,此限制最早于1914年曾引人過。 “方程式”最早于1904年被FIA使用(限制最大重量),以區別于小型汽車,作為與小型汽車不同類型的另類賽車。但“一級方程式”一詞是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后才出現。FIA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則創辦于1950年,屬于FIA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的第一場汽車賽是英國大獎賽,于1950年5月13日在英國銀石賽場舉行。 參考: F1——起源于歐洲的超豪華賽車運動 人所共知F1是以歐洲為核心的汽車賽事,除了因氣候原因將每個賽季一頭一尾的幾場比賽分布在澳大利亞,南美巴西和亞洲日本、馬來西亞、巴林、中國以外,其中主要的10場賽事全部在歐洲國家和地區舉行(中間2場比賽在加拿大和美國),就連比賽時間也要服從歐洲電視臺為歐洲各國電視觀眾轉播F1收視效果而定。當然在歐洲全面禁煙和十支車隊一致要求削減費用的壓力下,F1正在快速向亞洲、中東以及南美國家延伸,以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客觀上講,近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重心大幅度向亞洲傾斜轉移,遵循這一規律繼2004年中國上海和巴林舉辦F1比賽之后,2005年土耳其亦加入F1陣營。前不久有消息透露“F1皇帝”伯尼稱三年后印度也將舉辦F1大獎賽。然而美洲虎車隊被美國人買走、喬丹車隊讓俄國人接手,這些現象更加說明F1運動正在逐漸削弱和擺脫歐洲的核心地位。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畢竟F1是起源、發展、成熟于歐洲的“超豪華汽車賽事”,超豪華品牌汽車制造商,超級品牌全球大贊助商支撐著F1每個賽季的運作,極端的商業競爭和激烈的科技較量,使F1發展成為一個耗費大量資金的“黑洞”,國際汽聯多次改變競賽規則也無事于補,并沒有遏制“黑洞”現象的蔓延。2005賽季我們再也看不到世界第二大汽車廠商老牌勁旅的福特標志,他們退出了F1行列,就連頻頻奪冠的法拉利車隊也在“暗示”高昂的花費將使他們一樣面臨難以為繼境地。盡管2005賽季F1將照常舉行,表面上繁雜的紛爭暫停了,但是F1陣營當中企盼獲得金錢“欲望”與大量燒錢“能量”之間激烈矛盾并未平息,只要F1賽事仍在進行,上述矛盾必然進一步激化,何時再度爆發僅待時機而已。 在我了解和研究F1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它與真正意義上的競技體育不同,強烈的商業氛圍使這項競技成為“金錢”和“科技”的較量,幾乎失去運動員(車手)在參與比賽當中“個人”能力、精神因素和體育道德本應起到的作用。每支車隊嚴謹的運作團隊,其成員來自不同國度的賽車精英,團結一致為車隊獲取更多“金錢”默契配合戰斗在一起,“金錢”至上在F1運動當中主宰、衡量、裁決所有人的行為。結論是,照目前趨勢發展下去,F1將逐漸演變成“發達國家”蠶食 “發展中國家” 經濟快速增長成果的“介質”,因為“F1皇帝”伯尼將后來的“發展中國家”F1參與者入門價碼抬得過高,使其難于從運作F1較短時間當中獲得收益。當然,運作中F1也為“發展中國家”帶去了國際化經營理念、商業信息以及商業機會。。
熱心網友
1948: 在法國Pau小鎮舉行的比賽首次采用了統一的規則(a formula), Formula One由此得名。 1950:只到1950年,首屆F1冠軍賽才正式舉行,而此時也只是根據賽車的得分進行評獎。當時,參賽的賽手仍沿用1947年由FIA制定的規則。這一規則是參賽的賽車可搭載4。5L非渦輪增壓或1。5L渦輪增壓發動機。1950年5月13日,首屆世界冠軍大賽在英國的Grand Prix 的銀石賽道(過去是一個軍用機場)舉行。意大利人Giuseppe Farina為阿爾法羅密歐車對應的勝利,同時也成為首任世界冠軍。 1952:由于F1賽事組織尚缺乏支持,比賽被迫采用F2賽車進行;在F2比賽規定參賽的賽車只能裝備排量不超過2。0L的非渦輪增壓發動機。 1954:這一年GP賽車接納新的F1比賽規則。最大排量為2。5L非增壓發動機或最大排量0。75L的增壓發動機。梅塞德斯。奔馳車隊也在這一年重新投入比賽,并在法國朗斯的GP分站賽中贏的首次勝利。代表瑪莎拉蒂和梅塞德斯。奔馳出戰的Juan Manuel Fangio獲得了這屆大賽的分站冠軍。 1959:后驅GP賽車開始取代前驅賽車成為比賽的主角。Bruce Mclaren在美國Sebring的GP分站一馬當先,成為最年輕的冠軍賽手 1961:有關1。5L發動機的賽車的規定開始實施。在這一年里,Giancarlo Baghetti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首次參賽就囊括冠軍的車手,而Phil Hil為美國爭取到第一個F1世界冠軍頭銜。 。
熱心網友
從歷史上首次汽車比賽的1894年(從巴黎到里昂)到1900年間,還沒有出現“方程式”(Formula)一詞。當時的汽車比賽很簡單,只是按燃燒方法(汽油機與蒸汽機)、座位數來分組比賽。在那時,汽車至少有兩個座位,直至1920年代末單座賽車才出現。后視鏡的發明促進了這項發展,它可替代"副駕駛"來提醒駕駛者有人要超車了。 1904年,FIA(國際汽聯)成立了,這個國際組織不得不制定規則,從而保證車手及觀眾的安全。同時,FIA指導賽車運動朝有利于道路汽車發展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汽車運動歷史上指定了比賽規則。從1907年至1939年,幾乎所有可能的規則都制定過,最小重量、最大重量、燃料消耗及氣缸口徑的限制,但自1939年之后,最常用的限制是發動機氣缸容積,此限制最早于1914年曾引人過。 “方程式”最早于1904年被FIA使用(限制最大重量),以區別于小型汽車,作為與小型汽車不同類型的另類賽車。但“一級方程式”一詞是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后才出現。FIA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則創辦于1950年,屬于FIA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的第一場汽車賽是英國大獎賽,于1950年5月13日在英國銀石賽場舉行。
熱心網友
F1起源 從歷史上首次汽車比賽的1894年(從巴黎到里昂)到1900年間,還沒有出現“方程式”(Formula)一詞。當時的汽車比賽很簡單,只是按燃燒方法(汽油機與蒸汽機)、座位數來分組比賽。在那時,汽車至少有兩個座位,直至1920年代末單座賽車才出現。后視鏡的發明促進了這項發展,它可替代"副駕駛"來提醒駕駛者有人要超車了。 1904年,FIA(國際汽聯)成立了,這個國際組織不得不制定規則,從而保證車手及觀眾的安全。同時,FIA指導賽車運動朝有利于道路汽車發展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汽車運動歷史上指定了比賽規則。從1907年至1939年,幾乎所有可能的規則都制定過,最小重量、最大重量、燃料消耗及氣缸口徑的限制,但自1939年之后,最常用的限制是發動機氣缸容積,此限制最早于1914年曾引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