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臺灣吹噓說目前因為渦輪風扇發動機技術仍未能全部突破,一旦突破后,導彈射程可達1000公里。不可過分小看它,請看下面文章臺灣雄風3型飛彈vs日炙SS-N-22擎天沖壓載具 臺灣中科院自行研發的雄風3型飛彈,已經獲得突破性的發展。雄3是一種超音速反艦飛彈。該飛彈所使用的沖壓發動機已完成小型化,代表離實際部署邁進了關鍵的一步。包括設計生產專用的發射箱在內的飛彈研發計劃,可望在2003年內完成。雄3的性能大致可能與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的SS-N-22(俄羅斯代號3M80)反艦飛彈相當。超音速v。s隱密性超音速與隱密性被認為是新一代反艦飛彈的設計方向。因此相關技術也是各國積極投入的領域。就"冥河"和"魚叉"飛彈來說,發射后以接近音速飛向目標,在接近目標的最后階段才爬升數百公尺,進行俯沖加速,以超音速高角度沖撞目標。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飛彈動能,也減低了被敵艦近迫武器系統攔截的機率。而超音速反艦飛彈,在它發射后的巡航階段,便已經進行超音速飛行,如此一來,不只減少其滯空時間,更使敵反飛彈系統效能大幅下降。例如反應時間為4。5秒的反飛彈系統,在距離15公里處發現來襲飛彈后,若對0。9馬赫飛行的次音速飛彈有2~3次的攔截機會,對飛行速度2馬赫的超音速飛彈卻只有一次攔截機會。強調匿蹤性能的反艦飛彈則是以減低敵反飛彈系統偵測距離和反應時間,降低攔截成功率為出發點,提高突防的能力。目前已裝備或正在研發新一代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國家包括:俄羅斯的3M80/X41。X31。3M51(寶石)。3M54阿爾發。德法合作的ANNG系統和臺灣的雄風三型系統。中科院于1977年依照以色列"加百列"2型飛彈研制成雄風1型,到了1986年又以美國"魚叉"飛彈為基礎成功研發了雄風2型飛彈。此二型都是次音速的飛彈。期中雄一的射程為35~40公里。采無線電半主動導引,抗干擾能力差;雄二飛彈原射程80KM。增程的改良型可達到120~150KM。采用少見的主動雷達和熱影像雙重導引系統。大幅提高命中率及抗干擾能力。而新一代的雄風三型在飛彈對目標的突防測略上,并不像美國般堅持次音速路線應該與中國發展C-101,C-301,又購入炙日飛彈有多少的關系。沖壓發動機在研發技術上有相當高的難度。在德法合作的ANS,ANL等計劃的相繼失敗看來,雄 3的成功可是中科院值得驕傲的另一項成果。沖壓發動機 和渦輪發動機比較,沖壓發動機在進氣道后設有用于壓氣的渦輪,而進氣道本身是特殊的漸收設計。當氣流以超音速的射流進入氣道時,將在其外壁產生數道震波 ,震波會使氣體溫度升高,壓力增大。之后氣體進入擴壓器減壓并進一步升溫,再與燃料混合點燃,最后氣體會以大于外部氣流的速   度噴出。理論上,只要氣流流速大于音速,這種發動機將能進行無限加速,直到燃燒的熱能使發動機的部件燒毀,使氣流大于音速的最直接方法,就是用火箭在發射最初階段將發動機加速跨越音障。 中科院所公開的擎天系列沖壓飛試模型,均分為發動機和助推火箭兩級。而整體沖壓發動機就是將助推火箭置于發動機的噴射口內,使彈體減小,從而能夠適合各式的發射環境條件限制。一個可靠的沖壓飛行器也是一個通用的運載平臺。只要\'裝上不同的導引系統和戰斗部,擎天不但可發展反艦飛彈,還可以衍生出各型的空對艦飛彈,反幅射飛彈,長程空對空飛彈,長程反彈道飛彈,甚至地對地飛彈 。所以它的發展成功,對臺灣國防上的意義十分重大。雄三 vs 日炙俄羅斯彩虹設計局推出的3M80日炙飛彈是世界上第一種俱備實戰能力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日炙彈長9。385m,彈徑0。76m。翼展2。1m,全重近4000kg,其中彈頭就重達300kg,采用整合式液體沖壓發動機,在發射后3~4秒火箭輔助推進器熄火,隨后助推器被沖入發動機的氣流拋出噴管。飛彈最大射程120km,最小射程10km,飛行速度2。3馬赫。日炙飛彈的出現,使得北約的海上編隊制海能力大打折扣,令西方海軍大為震驚。日炙飛彈強大突防能力有4大技術優勢,第一是它的飛行速度高達2。3馬赫,使得被攻擊的目標防衛的反應時間大幅下降,理論攔截次數受限。其次是它的超低空掠海飛行能力,飛行高度20m,末段飛行高度更只有7m,可有效降低被偵測,攔截機率。再來就是日炙的采用主動/被動雷達導引,巡標頭有全被動(隱蔽性佳),主動,主/被動復合三種工作模式,能有效對抗電子干擾,還可以追蹤干擾源。最后就是日炙在末段導引時的S形運動能力,可進行數次高達10g的機動飛行,使近迫武器難以有效對抗。在輔助推進器與沖壓發動機一體化之后,"雄風3型"與"日炙"一樣采用整體式液態燃料沖壓發動機,應達到2馬赫以上的巡航速度。1999年雄3完成了(超音速自由飛行,巡航后俯沖,模擬反艦低--高--低彈道飛行)等多個試飛項目。雖然到目前為止雄風3型的性能諸元仍未公布,但可以判斷它至少已具備和日炙飛彈相近的動力性能和機動能力。并擁有相近的突防手法。雄風3型的導引方式目前仍未公開,但依據工程技術上的繼承性,可初步判斷它將可能沿用雄風2型飛彈引進核心部份進行技術研發的研制方式,并可能將雄2原有的主動雷達尋標/熱影像的復合導引系統進行改良后用于新的飛彈系統。此外日炙飛彈設計時無中繼導引能力,在進行30km以上視距外攻擊時,只能由艦載雷達提供目標數據,或利用大氣波 導作用延長可視范圍。而雄3將能夠運用海軍現有系統資料實現真正的中繼導引,發揮飛行距離優勢。 雄3比起服役近20年的飛彈最大問題將出在系統可靠性和與其他機/艦的相容性。最近的測試就發生目標脫鎖的問題。雄3仍需至少2年左右的測試,才能知道其真的的性能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兩岸主力反艦飛彈的射程和射速的增加,大型艦艇在臺灣海峽的生存條件將日漸嚴峻。 。

熱心網友

3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