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為提高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結算效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中央國債公司共同開發了交易系統與簿記系統數據接口,為我國債券市場的高效、安全運作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自10月17日投入試運行以來,系統運行平穩,市場反映良好。 銀行間債券市場數據直通將提高市場運作效率,降低數據重復傳遞風險,減少交易成員人力成本,標志著銀行間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又一次取得重大進展,交易平臺服務水平將進一步提高,競爭力也將進一步增強。 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外匯交易中心和中央結算公司分別承擔著以前臺報價交易和后臺債券結算為主的功能和職責。即債券的前臺交易在交易中心的“本幣交易系統”中進行,后臺的債券結算則通過債券托管機構——中央結算公司的“中央債券簿記系統”進行,資金的清算則通過央行的大額支付系統或電子聯行來進行。 交易系統和結算系統是兩個獨立的系統。也就是說,通過交易中心達成交易的市場成員,要完成一筆債券買賣,不僅要通過交易系統的客戶端發送交易指令,還要通過結算系統的客戶端再次發送結算指令。這種交易方式,不僅增加了市場成員的交易風險,也降低了市場效率。 為了盡快實現前后臺聯網運行,一年來,外匯交易中心和中央結算公司在人民銀行的統一部署下,先后組織市場成員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的模擬演練,目的就在于使市場成員充分熟悉和了解聯網后的系統運作規律及模式。 聯網以后,通過數據接口,市場成員在交易系統達成的成交數據每隔幾分鐘就會打包一次自動傳輸至結算系統,之后由結算系統按該數據生成結算指令,并發送至結算成員客戶端等待雙方確認,至此全部交易結算過程完成。相比以前,付券方省略了后臺的數據錄入過程,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同時,聯網使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系統和結算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組織架構更加合理,有利于降低債券交割環節的風險。 更為重要的是,聯網實現了債券交易結算的“直通式處理”,將進一步優化和改善交易——結算——資金清算的處理流程,解除了市場成員在交易中對信用風險的擔憂,滿足了市場高流動性要求,實現了所謂的“無縫鏈接”。 實際上,自1997年銀行間債券市場運行以來,交易中心就致力于不斷完善交易平臺,通過增加交易品種、強化系統功能等手段為市場提供更好的交易服務。在關注整個市場基礎建設過程中,交易中心深刻認識到作為前臺的交易系統與作為后臺的簿記系統之間全手工銜接模式不能適應市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并將對今后快速發展的產品創新形成制約。因此,在學習借鑒國際先進金融市場經驗的過程中,交易中心將數據傳輸作為主要課題之一,對在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實現數據不落地處理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分析。 2003年起,在人民銀行的統一協調下,交易中心與中央國債公司開始對交易系統和簿記系統之間的數據直通進行技術和業務準備,經反復論證后確定了目前的接口方案。 為保證接口順利上線,交易中心與中央國債公司進行了數次聯調測試,組織了5次全國性的模擬演練,并制訂了詳細的應急問題處理方案。考慮到市場對新舊數據傳輸方式的適應過程,接口上線的前3個月為試運行期,試運行期間兩種數據傳輸方式并行,該措施有助于交易成員逐步熟悉新的傳輸方式,并能在使用中發現問題以便進一步完善。 盡管目前上線的接口功能僅覆蓋質押式回購、買斷式回購和現券買賣三種業務類型,但當試運行結束,兩系統正式實現連接運行以后,買斷式回購、債券遠期交易事前控制功能和債券遠期交易接口功能都將陸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數據直通處理的覆蓋范圍將逐步擴大,并可為今后金融創新產品的推出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我國債券市場正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基礎設施建設備受關注。隨著前后臺聯網的實現,銀行間市場的參與者面臨的交易結算風險將會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將進一步活躍,對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宏觀經濟的健康運行和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
熱心網友
為提高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結算效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中央國債公司共同開發了交易系統與簿記系統數據接口,為我國債券市場的高效、安全運作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自10月17日投入試運行以來,系統運行平穩,市場反映良好。 銀行間債券市場數據直通將提高市場運作效率,降低數據重復傳遞風險,減少交易成員人力成本,標志著銀行間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又一次取得重大進展,交易平臺服務水平將進一步提高,競爭力也將進一步增強。 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外匯交易中心和中央結算公司分別承擔著以前臺報價交易和后臺債券結算為主的功能和職責。即債券的前臺交易在交易中心的“本幣交易系統”中進行,后臺的債券結算則通過債券托管機構——中央結算公司的“中央債券簿記系統”進行,資金的清算則通過央行的大額支付系統或電子聯行來進行。 交易系統和結算系統是兩個獨立的系統。也就是說,通過交易中心達成交易的市場成員,要完成一筆債券買賣,不僅要通過交易系統的客戶端發送交易指令,還要通過結算系統的客戶端再次發送結算指令。這種交易方式,不僅增加了市場成員的交易風險,也降低了市場效率。 為了盡快實現前后臺聯網運行,一年來,外匯交易中心和中央結算公司在人民銀行的統一部署下,先后組織市場成員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的模擬演練,目的就在于使市場成員充分熟悉和了解聯網后的系統運作規律及模式。 聯網以后,通過數據接口,市場成員在交易系統達成的成交數據每隔幾分鐘就會打包一次自動傳輸至結算系統,之后由結算系統按該數據生成結算指令,并發送至結算成員客戶端等待雙方確認,至此全部交易結算過程完成。相比以前,付券方省略了后臺的數據錄入過程,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同時,聯網使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系統和結算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組織架構更加合理,有利于降低債券交割環節的風險。 更為重要的是,聯網實現了債券交易結算的“直通式處理”,將進一步優化和改善交易——結算——資金清算的處理流程,解除了市場成員在交易中對信用風險的擔憂,滿足了市場高流動性要求,實現了所謂的“無縫鏈接”。 實際上,自1997年銀行間債券市場運行以來,交易中心就致力于不斷完善交易平臺,通過增加交易品種、強化系統功能等手段為市場提供更好的交易服務。在關注整個市場基礎建設過程中,交易中心深刻認識到作為前臺的交易系統與作為后臺的簿記系統之間全手工銜接模式不能適應市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并將對今后快速發展的產品創新形成制約。因此,在學習借鑒國際先進金融市場經驗的過程中,交易中心將數據傳輸作為主要課題之一,對在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實現數據不落地處理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分析。 2003年起,在人民銀行的統一協調下,交易中心與中央國債公司開始對交易系統和簿記系統之間的數據直通進行技術和業務準備,經反復論證后確定了目前的接口方案。 為保證接口順利上線,交易中心與中央國債公司進行了數次聯調測試,組織了5次全國性的模擬演練,并制訂了詳細的應急問題處理方案。考慮到市場對新舊數據傳輸方式的適應過程,接口上線的前3個月為試運行期,試運行期間兩種數據傳輸方式并行,該措施有助于交易成員逐步熟悉新的傳輸方式,并能在使用中發現問題以便進一步完善。 盡管目前上線的接口功能僅覆蓋質押式回購、買斷式回購和現券買賣三種業務類型,但當試運行結束,兩系統正式實現連接運行以后,買斷式回購、債券遠期交易事前控制功能和債券遠期交易接口功能都將陸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數據直通處理的覆蓋范圍將逐步擴大,并可為今后金融創新產品的推出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我國債券市場正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基礎設施建設備受關注。隨著前后臺聯網的實現,銀行間市場的參與者面臨的交易結算風險將會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將進一步活躍,對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宏觀經濟的健康運行和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