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是連云港的,我來說幾句哦~~我覺得城市的潛力挺大的,如果國家重視起來是一個很好的旅游城市,港口貿易也挺發達。海鮮特別美味~~東海水晶全國聞名~~市區在蘇北城市來說還是不錯的,商業發達,購物也方便,城區不大,交通方面基本上沒有問題,消費也不高。淮大建設挺好的,主校區挺大的。還有就是,大部分的市民挺熱情好客,沒有大城市那種排擠外地人的現象:)最后,歡迎你到連云港來:)

熱心網友

偶也是連云港的,我們這的淮工在市區,是2本,聽說進兩年要變1本,名字改叫海洋大學,現階段的教學水平比較底下啊

熱心網友

市區還可以,但很凌亂,衛生不怎么好,淮工是蘇北比較好的大學,但條件還是比較一般的。

熱心網友

市區比較小

熱心網友

環境不錯,也挺大的

熱心網友

還可以

熱心網友

連云港市,江蘇省轄地級市。位于江蘇省東北部,東經118度24分-119度48分和北緯34度-35度07分之間,東瀕黃海,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北與山東郯城、臨沭、莒南、日照等縣市接壤;西與徐州新沂市、淮陰市沐陽縣毗鄰;南與淮陰市漣水、鹽城市響水2縣相連,東西長129公里,南北寬約132公里,土地總面積744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759。4平方公里。轄東海、贛榆、灌云、灌南4縣和新浦、海州、連云三區及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人口465萬。新浦區為市政府所在地。 淮海工學院是江蘇省委、省政府于1985年在連云港市創辦的一所以培養應用性復合型人才為主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面向全國招生。1993年6月,淮海工學院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原國家教委批準增列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1999年9月,被中國教育工會評為全國教育系統“民主管理先進單位”,2003年9月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學校”, 同年底獲得省級2001-2002年度“文明單位”稱號,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文明單位”標兵。2004年3月,學校被全國綠化工作委員會表彰為“全國綠化模范單位”。 經過二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淮海工學院已經成為江蘇高校中一支有水平、有實力、有影響、有地位的生力軍。1998年以來,江蘇鹽業學校、連云港水產學校和連云港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學院。  學校目前占地1852畝,資產總值6億元,校舍44萬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學生15000余人,教職工1400多人。學校現有機械工程、土木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 、化學工程、食品工程、經濟管理、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數理科學、空間信息科學、法學、體育、大學外語等14個系部和海洋學院、東港學院、繼續教育學院3個二級學院, 設置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繪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電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學、生物工程、工商管理、會計學、漢語言文學、日語、英語、藝術設計、數學與應用數學、海洋技術、生物技術、水產養殖學、新聞學、法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工業設計、通信工程、制藥工程、財務管理、自動化、工程管理、環境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海洋管理、國際經濟貿易、地理信息系統和市場營銷34個本科專業,專業門類覆蓋了工學、管理學、文學、理學、農學、法學、經濟學七大學科。學校擁有一支業務素質較高、具有奉獻精神的教師隊伍。在720多名專任教師中,300多位教師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340多位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17位教師被其他高校聘為兼職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近幾年,有1位教師榮獲“全國百名‘兩課’優秀教師”稱號,2位教師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資助計劃”資助,10位教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2位教師被列為江蘇省“333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培養對象,5位教師被列為江蘇省教育廳“青藍工程”新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 24位教師被評為江蘇省教育廳“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67人被列為連云港市“521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人選。  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求發展,深化教學改革,完善培養方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畢業生受到社會廣泛歡迎。“地理信息數據采集與處理”被評為江蘇省高校特色專業,“高等數學”等12門課程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校一類、二類優秀課程。2001年,“鄧小平理論‘三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獲得教育部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會計制度設計教改研究”獲得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蘇北高校機械專業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等6項教學成果獲得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8年以來,我院學生共有200多人次在省級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其中,在2002年底全省大學生禁毒知識辯論賽中奪得冠軍,在2004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2個全國一等獎、1個全國二等獎,在2004年第四屆江蘇省大學生電腦網絡大賽中奪得金獎;在近五年的全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共有9人次獲得一等獎。2004年本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了95。76%。畢業生中考取重點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的人數逐年增多。建校二十年來,淮海工學院堅持“立足連云港,服務江蘇,輻射全國”的辦學宗旨,向社會輸送了兩萬多名合格的本專科畢業生。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已經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有的已經走上了領導崗位。  全院教師在認真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應用化學”、“海洋生物學” 被列為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近五年,全院教師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500余篇, 被SCI、EI、ISTP三大國際權威期刊收錄近百篇; 出版專著、譯著和教材近80部;100多個科研項目通過鑒定和驗收,“智能卡式水表及其小區網絡系統設計研究”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數字城市空間管理動態信息采集研究”獲得中國測繪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一批成果獲得連云港市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近幾年學校加快建設步伐,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學科研儀器值7400萬元。“海洋生物技術實驗室”被列為江蘇省重點建設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等7個基礎實驗室被列為財政部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基礎實驗室;大學物理實驗中心和基礎化學實驗室被評為江蘇省高校基礎課實驗室示范中心建設點;和連云港市科技局共建了“連云港現代設計與制造工程中心”、“連云港海洋生物技術工程中心”,和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康淮海洋藥物研究所”。學校與東南大學、贛榆縣人民政府和榆城集團等單位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 學校圖書館藏書73萬冊,中外文期刊1100余種,建成了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鏡像站、江蘇省高等教育數字化圖書館—海洋與核能文獻服務項目中心,擁有萬方、VIP、EBSCO、Springer link等數據庫系統,廣大師生可以在校園網上快捷地查閱上萬種電子期刊。《淮海工學院學報》是江蘇省一級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進入江蘇省優秀期刊方陣。學院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堅持每年選派中青年教師出國深造,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并邀請美、加、英、新、日等國文教專家來校講學任教。學院目前已與澳大利亞佛林德斯大學、科廷理工大學、高登理工學院、英國格萊摩根大學、新西蘭維特利亞國立理工學院、東方理工學院、俄羅斯陶里亞蒂國立大學、圣彼得堡國立海洋技術大學、日本關西國際大學、韓國大佛大學等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并與6所外國高校簽署了科研與教育友好合作協議。  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新世紀的人才需要,全院師生正抓住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歷史機遇,主動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加快改革和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揮地處濱海城市的區位優勢,全力打造海洋品牌,為實現“兩個確保,一個力爭”(確保到2006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確保到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力爭在2010年前后建成江蘇海洋大學)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