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聽說警察追捕逃犯,向天鳴槍示警,但是卻從來沒有聽誰提起子彈掉下來過,飛出去的子彈到哪去了?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如果不計空氣阻力,子彈頭飛上去有多快,掉下來就有多快.即使算上阻力,彈頭也不至于被大氣層燃燒掉,掉下來的速度也不會太慢,那樣豈不是要遭成傷害?

熱心網友

學過物理都知道, 在彈頭向上的行程中, 因為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 也就是說重力加速度的作用, 使彈頭逐漸失去其動能, 最后會落回地表, 地心引力會使其加速回到原始的速度。 但是, 在真正的情況下, 落回地表的時候, 由于空氣產生的阻力和黏著力, 隨彈頭速度增加而增加, 在彈頭加速到一定速度之后, 與重力加速度抵消, 換言之, 彈頭會達到其終端速度(Terminal Velocity, 與一般彈道學上所稱的終端速度不同, 其意為擊中目標時的最終速度), 其落下的速度不再增加。 因此當彈頭回到槍口高度時, 其速度要較出口速度小很多。 同時, 根據美國彈道學家黑杰將軍(Gen。 Julian S。 Hatcher)的研究結果, 其實在彈頭上升過程中, 使其減速的主要力量也是空氣阻力, 大約占了百分之九十八, 重力只占百分之二。 空氣阻力要大于地心引力六十倍左右。 當然, 另一個問題是, 當彈頭落下時, 是尖端向下, 還是底部向下\? 這會有很大的差別, 因為兩者的形狀不同, 因此空氣阻力也會大不相同。 美國陸軍在1919年作過這樣的實驗, 發現大部份的彈頭是底部朝下的回到地面。 而彈頭下落的頭尾不一, 是因為在彈頭在將要抵達最高點和開始下落的這一段過程, 速度非常低, 在這個時候, 側面的風力, 對彈頭有極大的影響, 可以將它偏移, 回轉。 同時彈頭本身旋轉的陀螺效應(Gyroscopic Effect), 也產生不能預測的結果。 根據美國陸軍實驗的記錄, 一顆30-06 (7。62mmX63)的彈頭, 以初速2700 fps的速度垂直發射, 花了18秒抵達最高點, 花了31秒回到地表, 其終端速度為300 fps。 一般而言, 底部向下的彈頭, 終端速度大約在300 fps到350 fps之間。 尖端向下的彈頭, 大約在450 fps到500 fps之間, 包括了各式各樣的彈頭在內。 當然在這樣的速度下, 還是可以造成危險。 一般戰爭游戲的漆彈, 在美國的場地內, 會要求限制在200 fps之下。 在一百尺之內打到了, 還是很痛, 遑論是速度高兩倍的金屬彈頭。 所以在美國狩獵教育的課程里, 當狩獵者遇到危險, 需要求救時, 規定連開三槍, 如果有人聽到了, 也該回應三槍, 但是課程里特別強調, 朝地上有軟土的地方打。 凡是上去的, 必定要下來, 仍千古不變的道理。 (聽說臺灣軍警還有對空鳴槍示警的作法, 該改一改了吧\?) 另一個常常被提起的問題是, 如果在槍口讓一顆彈頭自由落下, 是否會與一發由槍口平射的彈頭同時落地\? 理論上來說, 由于唯一向下拉的力量是地心引力, 兩者受力相同, 因此應該會同時著地。 但是彈頭在空氣中飛行, 會與空氣相互作用, 空氣事實上會將彈頭支撐住, 因此由槍口平射的彈頭, 反而會較后落地。 一項由William C。 Davis所做的實驗顯示, 以2900 fps 發射的30-06彈頭, 須要0。600秒的飛行時間掉落五尺, 直接下落只要0。557秒。 以上的兩個情況, 都是在有空氣的環境下才有這樣的現象。 如果是在真空中, 那么結果就完全相反了。

熱心網友

當子彈落下來時速度已經很慢,速度不會超過20M/S.已沒有殺傷力.在實戰中經常會有流彈,也有流彈傷人的,但這些不是從天是掉下來的,是遇上堅硬物體反彈出來的.如果是炮彈那就另當別論了,高射炮彈有延時自爆引信或近炸引信,所以不會落到地上傷人.榴彈炮就傳門讓炮彈落到地上傷人的,

熱心網友

飛出去的子彈掉下來了!是會造成傷害,只不過一般不進行宣傳!

熱心網友

不會吧沒聽說有人因為這個傷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