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游戲,講一下歷史上的科舉!謝了!!!
熱心網友
院試是選拔科舉考試人才的,不是正規的科舉考試,但是是科舉考試的一部分,它是古代的公辦學校用來限制科舉人數的一種方式,要想能夠科舉,必須要參加院試
熱心網友
明清兩代的科舉制度大致相同,并且都是以八股文取士。 明代實行四級考試制,即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在院試以前有小考。考生參加縣試和府試及格者稱“童生”。 然后參加省、府所在地方書院考試,由各省學政主持,學政又名提督學院,故稱這級考試為院試。院試及格,稱“生員”,俗稱“秀才”或“相公”。秀才有參加鄉試的資格。 鄉試三年一次,由皇帝派主考官主持。鄉試都在秋天舉行,這一年稱“大比之年”,鄉試考中的稱“舉人”,第一名稱作“解元”。 鄉試第二年,在京城舉行會試,舉人才有資格參加。會試在春天舉行,考中的稱“貢生”,第一名稱作“會元”。 貢士要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一場考試,這場考試叫“殿試”。殿試分三甲出榜,考中的都“進士”。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 。。
熱心網友
院試考完應該是貢生吧,所以才有貢院的說法。
熱心網友
院試好像是考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