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各有發病機理.相關性是糖尿病---到癌癥的可能大,癌癥--到糖尿病多數為轉移.
熱心網友
近來有數項流行病學研究提出,糖尿病與某些常見腫瘤(如胰腺癌和結直腸癌)之間具有相關性。人們不禁要問,其重要性有多大?對公共衛生的意義何在? Jee等的這項研究的主要發現在于,糖尿病或空腹血糖升高者的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普遍增高。空腹血糖水平與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間存在明顯的劑量反應性趨勢,即空腹血糖越高,癌癥死亡率也相應越高。 該研究的另一特別之處在于,由于韓國人群的...
熱心網友
近來有數項流行病學研究提出,糖尿病與某些常見腫瘤(如胰腺癌和結直腸癌)之間具有相關性。人們不禁要問,其重要性有多大?對公共衛生的意義何在? Jee等的這項研究的主要發現在于,糖尿病或空腹血糖升高者的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普遍增高。空腹血糖水平與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間存在明顯的劑量反應性趨勢,即空腹血糖越高,癌癥死亡率也相應越高。 該研究的另一特別之處在于,由于韓國人群的肥胖率較低,研究對象的平均體質指數(BMI)為23.2 kg/m2,超重者(定義為BMI≥25 kg/m2)約占1/4,因而可以將高血糖的特殊效應與肥胖所致其他代謝異常很好地區分開來。 以往的流行病學研究支持肥胖與一系列惡性疾病(包括絕經后乳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子宮內膜癌、食管腺癌、腎癌、膽囊癌和胃賁門癌)相關,但該相關性不但可能為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所介導,而且還可能與肥胖所導致的其他數項復雜的生理學改變相關,包括性類固醇激素水平的改變,例如,肥胖可通過增強脂肪細胞內雌激素的生物合成和降低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水平而增加雌激素的生物利用度。在肥胖如此復雜的病理生理學改變之下,要找出導致癌癥的特異性分子改變就比較困難。而在該研究這樣一個BMI遠遠小于其他研究所涉及的西方人群的人群中,我們同樣看到了空腹血糖及糖尿病與癌癥發病率及死亡率之間的相關性,因此不難看出,高胰島素血癥才是導致癌癥危險增加的原因。 另外,在該研究中,高血糖所致癌癥在所有癌癥中所占比例較小,部分原因可能與韓國糖尿病發病率較低(5%)有關。根據該研究提供的數據,估計韓國男性中3.9%的癌癥死亡和女性中0.8%的癌癥死亡歸因于糖尿病。而對于糖尿病發病率高于韓國的其他國家,控制血糖對于降低癌癥發病率的意義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