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已經有公開資料顯示當年北京超翼的CY-1已經被貴航獲取,且其官方技術驗證機型為LFC-16的中國獨創氣動布局其飛行的機動性究竟如何?比較其和F-16的能量機動理論有何區別,與安裝矢量噴管的蘇-30相比如何?蘇式特有的"眼鏡蛇"\"鐘'等超機動可以做到嗎?如果做不到他有什么可以做到的可以應用于實戰的機動動作?
熱心網友
中國CY-1新技術概念機 武 戈 2002年第四屆珠海航展上,一架神秘怪異的串列雙座新技術概念機模型分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北京超翼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的CY-1新技術概念機。國內參觀者亮個不停的閃光燈馬上引來了一些內行的海外人士,也圍住這個“寶貝”仔細觀察和不停地拍照。CY-1也許是世界航空發展歷史上唯一由中國人獨創的新型氣動布局專利技術,這種技術另辟蹊境地解決了一直以來困擾世界航空界的難題,它有望同時大幅度提高包括機動性在內的多項戰機性能,卻幾乎不增加什么成本,同時該技術原理的先進性可能讓它迅速用于戰機生產和改裝,使人們看到了在短時間實現空中作戰力量跨代發展的美好前景。主導美國軍機生產的波音公司的有關負責人多次到CY-1展臺了解該機詳細情況。英國、俄羅斯等國的專業技術人員認為:該機采技術新穎、巧妙,非常具有發展潛力。這一新技術可能將對今后中國乃至世界飛機設計制造產生深遠影響。近幾十年來,戰機設計師對戰機上空氣旋渦又愛又恨,利用渦可以提高飛機升力,大幅度改善飛機的機動性能,但渦又極難控制,它產生一系列非線性力矩,令常規操縱系統根本無法控制的戰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外先進戰斗機普遍采用了電傳操縱系統。但缺陷是成本過高(據稱現代作戰飛機電傳操縱系統要占到全機成本的1/3)、研制周期長、風險大、可靠性差。其次抗電磁脈沖的能力很弱,甚至每次較大的雷電都會對飛行安全構成嚴峻的挑戰。電傳操縱的應用極大地解放了飛機氣動布局的設計,也令高機動性能戰機的研制走上一條長時間、高消費、高風險、大技術難度之路,這對于軍費不足的國家是個極大的負擔。CY-1采用了鴨式布局,但卻并沒有安裝電傳操縱系統,這是因為CY-1通過我國科學家獨立創新的側板鴨式氣動布局有效地控制了旋渦系的發展,不但充分獲得了脫體渦對飛機升力和機動性能的大幅提高,更較好地解決了飛機俯仰力矩的非線性化問題,同時使飛機具備高機動性與良好的穩定性。這樣,使用傳統的操縱系統就可以對飛機進行良好的控制。CY-1機長14。08米,翼展8。32米,機高5。03米;發動機推力700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8500千克,起飛離地速度210~230千米/小時,起飛滑跑距離300~400米,著陸滑跑距離400~500米,最大M數1。6~1。8,最大瞬時盤旋角速度30度/秒,最大外掛重量3000千克。針對網上所流傳的“CY-1在機動性世界第一”的說法,超翼公司有關人員給予了澄清:首先,CY-1所列數據都是基于我國現有成熟的技術,經過公司、航空院校、飛機生產廠的航空專家經科學計算后得出的,但該機并不是一架已經成型的真實飛機,與現實存在的眾多先進戰斗機不存在可比性。當然最終飛行性能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水平,還要等全尺寸原型機問世后才能有一個明確的答案。現代空戰越來越多地表現為超視距作戰,CY-1由于采用側板鴨式布局而獲得的高升阻比使飛機的有效載荷大大提高,從而有能力配備更多、更先進的航空電子系統和武器系統,再加上拓展的航程,將大大有利于超視距攻擊能力的提高。同時,與現役戰機相比,該機雷達和視覺信號特征略有下降。而另一方面,該機具有的高機動性仍然是現代先進戰機不可或缺的。CY-1是第一種由民營企業主導設計的飛機,它已經完成了圖紙設計、風洞試驗、縮比概念機試飛,并即將進入全尺寸樣機試驗,其研制進度進展之快,研制費用之低也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
熱心網友
聽說機動性很好,加了中國獨家發明的側邊條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