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古文一般是沒有標題的。我們在中學學到的文言文的題目都是后加上去的,而《莊子》卻不是這樣。<莊子>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其中內七篇分別是:<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外篇和雜篇則有<駢拇><馬蹄><胠篋><在宥><天地>….等。我發現外篇和雜篇的文章,標題分別為本篇的前二或三個字,而內篇每篇的題目為三個字,這三個字在本篇中是沒有的,但是這三個字精確概括了本篇的內容,絕對是本篇的精華!請問:《莊子》各篇的題目是原來就有,還是后人加的?如果是后人加的,那么這個人是誰?不管是原來就有還是后人加的,為什么內篇和外/雜篇不一致?謝謝! 05/11/05

熱心網友

所有的題目應該都是后人晉代郭象加上的,現在的《莊子》一書,據《漢書·藝文志》著錄為五十二篇,現在流傳下來的郭象注本為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至于題目不同,因為內篇思想連貫,文風一致,應該是莊周本人的作品;而外篇和雜篇則較為雜亂,應該是莊周后學之作,或是其他學派的著述,但因基本上仍反映莊子學派的思想,所以都編為一書之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