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①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地區普遍使用桔槔灌溉農田);春秋楚相孫叔敖修的芍陂;戰國秦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國修的鄭國渠。②秦:開通了秦渠、靈渠和江南運河。③兩漢:農田水利地區性特色明顯A。黃河流域以營建灌溉渠系為主,著名工程有六輔渠、白渠、龍首渠等。B。江淮和江漢之間以修治天然陂池為主,著名工程有六門陂。C。東南以排水筑堤、變濕淤之地為良田為主,著名工程有鑒湖等。D。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兒井。④三國兩晉南北朝:曹魏修復了芍陂、茹陂等許多渠堰提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處,都要通渠灌溉。⑤隋唐:開通大運河有利于農田灌溉。唐朝設立專官管理水利事業,各地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僅江南興建和修復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過了六朝的總和。⑥五代十國:興修水利工程,如南豐塘(南唐)、捍海塘(吳越)。⑦元:開鑿會通河(山東東平到臨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到了明清,好像就沒有什么有重大意義的水利工程了,不過在明清時期,曾大力整治過黃河。
熱心網友
鄭國渠,都江堰,靈渠, 《史記·河渠書》記載:“滎陽下引河東南為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衛,與濟、汝、淮、泗會。”“西門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水工鄭國)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并北山東注洛三百余里……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鐘。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芍陂(què bēi),淮河流域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省壽縣南約六十余里,相傳為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執政官名,其位相當于相)孫叔敖興建。芍陂一帶是楚國的農業區,當地地形較低,夏秋山洪暴發,常出現洪澇災害,而一旦雨少又易干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利用洼地引水(今淠河)、肥水(今東淝河)匯聚成湖,澇時蓄洪,旱時灌溉,成為一個古老的水庫,因陂在白芍亭以東,故名。另一說認為,芍陂約建于戰國時期。孫叔敖主持興建的期思陂在今河南省固始、商城一帶,而杜佑的《通典》誤以為期思陂即芍陂。教材取前說。東漢時,王景曾對芍陂加以疏浚。曹魏又派人“興治芍陂”“以溉稻田”。宋元以后逐漸堙廢。今安豐塘是古代芍陂的殘存部分。 西門豹渠,戰國初期魏國鄴縣令西門豹興建的引漳水灌鄴工程(今河北省臨漳縣)。在西門豹的指揮下,當地人民開渠12條,引漳河水灌田,使含鹽堿成份過高的土地成為良田。一百多年后,魏襄王任命史起為鄴縣令,再次開渠引漳水灌溉,經魏國的長期治理,當地農業得到很大發展。。
熱心網友
鄭國渠,都江堰,靈渠,大運河,著名的就這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