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15個月了,前些日子拉肚子,現在好了之后就只吃一點奶飯菜都不吃,請問應該怎么辦?(我的孩子胃口一直不好)
熱心網友
小兒厭食癥的常用中成藥1。 健兒消食口服液:具有健脾益氣,理氣消食的功效。適用于小兒厭食屬氣陰兩虛型。3歲以內每服5~10ml,3~6歲每服10~20ml,日服2次。2。 小兒消積丸:具有消食導滯,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適用于小兒厭食有停食積滯者。3~6個月每服10丸,6個月~1歲每服20丸,1~3每服30丸,3~6歲每服50丸,日服2次。3。 小兒喜食片: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積的功效。適于小兒各種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1~3歲每服2~3片,3~5歲每服3~5片,5歲以上者酌量增加,日服3次。4。 健脾糕片:具有開胃健脾的功效。用于厭食屬脾胃虛弱者。嚼服,1~3歲每服6~8片,3~6歲每服8~12片,日服2次。5。 大山楂沖劑:具有開胃消食的功效。用于各種原因之食欲不振。1~3歲每服3g,3~6歲每服6g,6~9歲每服9g,日服2~3次。6。 健兒散:具有開胃健脾,生津消導的功效。用于小兒厭食屬脾虛津虧者。3~6歲每服2~3g,6~9歲每服3~5g,日服2次,需連續服藥1~2個月。。
熱心網友
人生下來就以“吃”為第一要事,因為只有“吃”才能維持生命,長大一點的孩子不愛吃飯,主要是父母對孩子太關心、太溺愛所致。他們總是采用強迫、哄騙的方法讓孩子多吃東西,結果適得其反,造成孩子們拒食或挑食。以下幾點雖不是名家名言,但對為孩子不吃飯“憂心犯愁”的父母,卻頗有教益。1。讓孩子多運動。運動能加速能量消耗、促進胃腸蠕動和新陳代謝,增強食欲。肚子餓了的孩子是很少挑食或拒食的。“饑不擇食”、“饑餓是最好的廚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2。盡量少給零食。現在的家庭,“兒童食品”非常充裕,吃的喝的應有盡有。試想:如果孩子整天喝的不離口,吃的不離手,還能吃得下飯嗎?事實也說明,貧困家庭的孩子很少有拒食和挑食的。3。不要強迫孩子吃。飯菜擺在桌上后,讓孩子自由吃,如孩子拒食不要強迫,半小時以后收起飯菜,不給孩子吃別的東西。如果家長常在孩子吃飯時喋喋不休,聲色俱厲地逼孩子吃,往往會使孩子感覺吃飯是一種“任務”,于是產生一種“逆反心理”,故意拒食。4。不讓孩子吃過于油膩及含糖量高的食物。這類食物消化慢,孩子不覺得餓就難以產生食欲,影響進食。5。經常有意識地向孩子宣傳各種食品的營養價值及對人體的好處,以調動孩子的積極進食情緒。6。孩子身體狀況欠佳時,要找醫生診治。生病時胃口不好,自然吃不下東西。 。
熱心網友
寶寶厭食體重減輕,抗病能力減弱,會危及寶寶的身體健康,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還會引發其他疾病,應積極治療。引起厭食癥的病因,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中醫治療以健脾益胃、化濕消滯為主,常用中藥方劑山楂、麥芽、山藥、薏苡仁、雞內金、萊菔子等,亦可選用中成藥治療。 寶寶厭食如因精神因素引起者,應消除引起患者情緒不寧的各種因素,改變不正確的教育和飲食習慣。如進食時不應以玩具逗哄小孩,家長不應過分緊張寶寶進食,以免引起不良的作用。當寶寶拒食,不必持續勸誘,更不可強迫進食,應暫停進食,以正常饑餓感引起食欲更為有效,或讓寶寶同其他小兒共食,產生良好的作用。積極治療原發病如因患急、慢性傳染病引起者,應積極徹底治療。因感染性疾病引起者,應積極控制感染。由于營養物質缺乏引起的疾病,應積極補充營養。營養不良者應調整飲食、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等。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應補充鐵劑和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鋅缺乏癥補鋅等。掌握“缺啥補啥,不缺不補”的原則。 調整飲食,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寶寶的飲食既要注意營養的需要,又要適應寶寶的消化功能。食物品種應多樣化,以增加寶寶的食欲。培養寶寶的良好進食習慣,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在進食前吃零食以免影響寶寶食欲。保證寶寶充分睡眠和適當的游戲活動,給寶寶創造良好的進食環境,進食時保證寶寶的情緒愉快等,均有利于增進寶寶食欲,使疾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