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盡量別按揭購車 貸款消費并不意味超前消費,只是因人而異設計的理財方式而已。它首先是以自身實力為前提,否則最后不僅透支金錢還透支信譽,那可就沒救了。貸款買車首先要算算賬,貸款金額10萬元,貸款期限5年,按揭最終付款為12萬元左右。如果你每月用車費用1500元加上還債,就大約在車上每月支付3500元,每月沒有1萬元收入是日子不好過的。一般說來,我覺得除了要量力而行外,收入變化不大但有余錢的兄弟最好不首選貸款購車。 外行別買二手車 我覺得購買二手車是工薪族購車的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這和撞大運有相似的地方,也就是說,二手車的來源很關鍵,黑車、臟車和來路不明的車堅決不要買。 如果是朋友或單位換車,你對這車有了解,價格合理,那就可以買了。如果你是外行或買第一輛車,自己有不熟悉車的維修,最好不要買二手車。另外,建議不要買出租車淘汰下來的二手車。考慮到二手車的二手價和保值性,一般來說,社會保有量大的二手車價格相對穩一些。當然,十全十美的二手車是不大可能遇到的。 該出手時再出手 首先要了解當前的車市情況和各車的降價、打折情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考慮在什么價位出手。你要牢記這一條:價位越高的車,降價空間越大,經濟車也不例外。 那么,如何選擇正確的時機?你可根據排量作降價圖,橫坐標為事件,縱坐標為價格。排量越小,降價圖的曲線越平緩。價格突然走低后,曲線向下急走后趨于平緩的位置應當是買車的較好時機。從時間上講,每年從第三季度,是新款車型上市集期,各類汽車博覽會或者新促銷活動也更為頻繁,第三季度后期和第四季度初,是購車好時機。 排量夠用就行 盡管汽車秀一場比一場精彩,我們應堅守著理智的防線:該出手時再出手。在價格相對一致的情況下,選擇經濟型車還是應把注意力多放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對比上:排量的大小;主動與被動安全系統,如制動系統是否先進、是否帶ABS、車身的堅固程度或是否配備安全氣囊等;油耗指標,再適當考慮其他配置。 工薪族買車,排量夠用就行了。如果每百公里多用2升油,一年就要增加1000元的成本,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差不多夠一年維修、保養的費用。對工薪族來說,買車更應該重視品質。一般來說技術成熟,在本土經過長期考驗的車子值得考慮。對于新車,不是絕對不能買,但是要慎重。 。
熱心網友
對于一般家庭而言,車輛就是為了代步,其次是滿足交際需要。所以選擇車輛的首要前提應該是實用。而現在不少家庭(尤其是年輕的夫妻)考慮的熱點卻是:外型起碼要新款,不能像“老三樣”;車型要夠大,既能坐得舒服又能放多些行李;如果車速、提速越快就更好;像CD是必不少的,能有DVD、電動天窗就更好……。因此,不少家庭是非三廂不看,非“超酷”的運動款不選,配置過低的不要。反而將關鍵的購車需求給忘記了,其實,發動機、底盤、變速系統及安全裝備才是一輛車最關鍵所在。我們一天呆在車上的時間有多少,許多配置如車載DVD、電加熱座椅等我們又有多少機會會利用到,這些配置又能為我們產生多少效應,沒了這些配置或功能我們又會少多少生活情趣? 誤區二: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現在不少家庭是這樣購車的:全部可支配的現金、存款合計一下,除了家庭、小孩的正常開支扣除外,剩下的就是購車的款項了。目前,普通家庭而言基本鎖定的價位都是12萬元以內的車輛,但這樣價位的車輛與15萬元左右的車輛真的是差了一個檔次,況且15萬元的車輛無論是從外觀、品牌、配置來說又是那么令人心動,所以,有不少家庭兩夫妻決定咬一咬牙,借幾萬元,要買就一步到位。由于日后養車還需要一筆費用,再加上還購車借的錢,肯定會給家庭造成日后的經濟壓力。如果當初傾家庭全部財力購買的愛車,幾個月后大幅降價,那心理上的失落感將會更大。 誤區三:購車帳精打細算,用車賬一片模糊 購置一輛車要花多少錢,許多人是算得清清楚楚的,甚至還不惜時間精力跑遍了城里的眾多銷售點,費盡口舌與賣車的先生、小姐討價還價,車拿到手后還張羅著四處游玩。幾個月下來才發現原來停車費是這么貴的:回家停車要交錢,到單位上班還要交錢;開車郊游的吃喝、門票要交錢,來回的高速公路還要交錢;車輛的油耗比說明書上介紹的高出一大截,原先計算十天加一次油,現在六天就要去趟加油站。此外,養路費、保險、交警罰單、驗車、保養、洗車、修車等等都需要你交錢。而你僅僅是個普通的上班族,每月的薪水就是那死數。 因此,對于準備購車的工薪家庭,有業內人士提出了如下忠告:首先,將你現有的現金與存款,除了正常的生活與小孩的開支外,再留下30%做為家庭備用,剩余的款項,可用三分之二用來買車,三分之一用來養車。其次,盡可能是選擇小轎車,SUV如果不是必需的,就別選了,盡管還算便宜,但卻是油老虎。小轎車當中也盡可能選油耗較低的,管它是三廂還是兩廂。另外,配置實用就行,什么CD、DVD,什么天窗、真皮座椅等等全讓它給當老板的人留著吧,我們要的是只保證安全的配置就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