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們手里的金錢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讓·雅克·盧梭 我們生活在一個財富迅速膨脹的時代,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創造財富,享受財富。個人生活的改善,自我價值的體現,社會效益的達成,以及個體的人格魅力和行動軌跡,都在以一種創造財富的方式得以實現。可以肯定地說,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工作就是創造財富! 我們回顧歷史,突然發現:“財富”兩個字,尤其是私人“財富”,多少年來,一直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早期歲月,盡管存在著種種不平等,但人們擁有財富的差距并不觸目驚心。而在經濟發展之后,人們面臨了財富的標尺,開始習慣于用財富來評價自己,比較你周圍的一切,用亞當·斯密的話說,"有一個富人就會顯出500個窮人。”記得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先生曾經在一個財富專訪里說過:財富觀這個問題是一個大問題,應該說也是一個敏感的問題。的確不假。 記得一個腦筋急轉彎問題是這樣的:我們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答說:睜開雙眼。不妨把這個問題改成:我們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確切的答案可能會是“我今天怎樣去取得財富?”學生一定需要知識,學好知識為了更好創造財富,商人一定要賺錢,企業家一定要創造價值。對于一個企業來講,按照經濟學意義,可以把企業定義為一個為股東、員工、用戶和社會創造財富的機器,這個財富價值的創造過程也同樣是企業家實現個人價值的過程。 我們的文化中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理念,比如對金錢的唾棄。"銅臭"這樣的詞語就是一個例證。貪婪、無情、虛偽、阿諛等等,是人們附加于財富追求者身上的評價。歷史上的重農輕商就是另外一個例證。"商人重利輕別離",詩家這樣說。中國舊文人有鄙夷財富的習慣。近代外國文人在歌頌自由時也鄙夷財富,顯然,他們認為自由這詞僅僅和高尚、道德等等相聯系,是名副其實的一個褒義詞。這存在著對自由本身的誤解。而他們對財富的態度是相當復雜的。他們都希望改善生活,過好日子。一些陷于絕望中的文人喊"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倒說出了真情。 尊重財富,就是尊重一種公共選擇的規則。財富可能不是一個最好的規則,但我們總結歷史,會發覺至今還沒有比這更好的。你錢多,你就得到更好的享受,你可以買自己的車,你可以買好的房子,可以不必在金錢上憂慮。當然,要保證這個規則的合法,有個前提就是財富的來源必須是合法的。一個連對財富基本尊重的法則都沒有的社會,不配談“文明”二字。保護私有財產,是尊重財富的前提。2004年的春天里,于是我們看到了《憲法》一章中赫然增加了“居民合法的財產不受侵犯”這樣的字語。 創造財富固然不易,管理財富更是一門學問。你如果生病了,自然會想到找醫生,你如果遇到法律麻煩,律師的身影就會浮現在你眼前。人的健康需要管理,人與人之間的法律關系需要管理,財富何嘗不是如此。財富帶給人們的更應該是自由,而不是負擔。如果管理不善,“財富縮水”、“破產”、“災難”等令財富所有者生畏的字眼就像幽靈一樣在你的身邊,令你徹夜難眠、寢食不安。人不會生一次病,就必須要自己學會醫術,也沒有必要打一場官司而遍覽所有法律全書,其中的道理很明顯:術業有專攻。此情此理使我們頓開茅塞:將財富交給銀行等專業金融服務機構打理便可將自己解脫出來,從而真正地回歸自然,享受自由。 在國外私人財富管理非常普遍,老外們平時像看醫生一樣,如果需要,隨時會給自己的私人理財顧問打個電話。國內的私人財富管理剛處于起步階段,而我們已經看到,在我們身邊的的一些人,尤其是海外歸來的人,他們已經習慣于由專業的理財機構提供個人專業服務。 發現和創造你人生的工作機會,會給你帶來更多的財富。你的一生會有很多你想做的和你不想做的,如果職業恰好是你想做的事,那么財富就會成為做你想做之事的副產品。許多人回避他那具有最偉大的創造性、快樂和自由的事業,認為那不能掙到足夠的錢,這恰是對事業的誤解。財富的原則是:在快樂中取得,在快樂中消費。 這個世界是富裕充足、應有盡有的。處處多財富、物物皆黃金、時時有機會、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們遵行成功的法則、正當的途徑,財富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理財之道包括財政計劃、時間管理、現金的流動管理、推銷、納稅、商業計劃等。人都應適當地學習一些,此為生存之術的重要的一種。如果你面對財富的機會能夠長袖善舞,那么你將花人生最少的能量取得最大的快樂與自由。 我和奧地利銀行中國地區首席代表彼特先生聊天時,彼特先生談到了瑞士某著名私人銀行的經營理念:"Wealth management provides new lifestyle to customer"(財富管理業務向顧客提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很早很早以前,管仲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把財富交給專家打理,你自己才有充分的閑暇和優雅的心情把物質財富轉化成精神與思想的財富。 想增加財富和恰當理財嗎?只有那些真正追求快樂與自由的人才有此福分。。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