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寶寶一周歲可能夜間著涼發燒了,掖溫38.5,在家吃兩天牛黃酸,溫度沒降下來,第三天去醫院看醫生,肛溫39.4,白細胞14.5萬,咽紅,醫生說是細菌感染了要掛水,考慮副作用大沒掛,配了泰諾林、希刻勞(頭孢),回來吃兩天溫度還是降了又升,寶寶精神很差,睡眠不好,一會兒就醒,整夜哭鬧不安,原來也發燒過幾次溫度也高都照樣玩耍,不象這次這么煩躁痛苦,父母說要趕緊掛水去,我考慮副作用大不想掛,請問吃藥和掛水的效果一樣嗎,如果今天再退不下來是不是該去掛水了,看著寶寶受罪心里真是難受,還有寶寶經常發燒是什么原因呢,需要補充什么營養嗎
熱心網友
發燒5天經服藥或打針未能退燒,就需要到醫院檢查發燒的原因。一般情況下治病先口服藥,再打針。根據情況靜脈用藥,靜脈用藥效果比口服快。 病愈后經常戶外活動,必要時考慮肌注2—3次丙種球蛋白(每日一次)以增強抵抗力。
熱心網友
掛鹽水好的快,但不能用太好發藥,要不然再用其它藥就無效了。醫生后說的,聽醫生的
熱心網友
白細胞高,要掛水,吃藥太慢,時間長了容易轉成氣管炎或肺炎.快點去吧.白細胞4000---10000才正常 .
熱心網友
象這種情況肯定要去醫院吊針了,否則燒壞腦子不得了。
熱心網友
吃藥和掛水效果一樣,不過作用起效時間不一樣。藥物是通過吸收到血液中起效的,掛水直接進入到血液,起效快一些;吃藥需通過胃腸吸收至血液,所以起效會慢一些。生病發燒,不論吃藥掛水都是需要一個恢復過程的。就是說,即使掛水,也不會立桿見影,也是會需要一兩天時間才會看到效果的。你們已經吃了兩天藥了,是嗎?只要藥物對癥,繼續服藥,應該快有效果了。這時候再掛水,意義不大。一般如果吃藥3~5天仍然不見效...
熱心網友
吃藥和掛水效果一樣,不過作用起效時間不一樣。藥物是通過吸收到血液中起效的,掛水直接進入到血液,起效快一些;吃藥需通過胃腸吸收至血液,所以起效會慢一些。生病發燒,不論吃藥掛水都是需要一個恢復過程的。就是說,即使掛水,也不會立桿見影,也是會需要一兩天時間才會看到效果的。你們已經吃了兩天藥了,是嗎?只要藥物對癥,繼續服藥,應該快有效果了。這時候再掛水,意義不大。一般如果吃藥3~5天仍然不見效,甚至病情更重的話,應考慮換藥。寶寶經常發燒,可能是免疫力比較弱。平時注意飲食,食物多樣,營養均衡,也可以到兒保查查體內是否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有針對性地補充。飲食營養保證了,還要適當地增加活動量,增強孩子的體質。吃好、睡好、運動好、心情好,才能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熱心網友
對新生兒發熱,最好采用物理降溫法,不要輕易使用各種退熱藥,以防產生毒性反應。首先應該調節居室的溫度,保持空氣流通,比如打開門窗或利用風扇加速空氣流通,就有利于散熱降溫。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頭頸、腋下及雙側腹股溝的退熱方法。冰敷時,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皮膚凍傷。用35-40%的酒精或30℃的溫水拭浴,可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加速水分的蒸發,也是一種相當簡單的退熱方法。酒精拭浴時,要注意不要拭浴頭面...
熱心網友
對新生兒發熱,最好采用物理降溫法,不要輕易使用各種退熱藥,以防產生毒性反應。首先應該調節居室的溫度,保持空氣流通,比如打開門窗或利用風扇加速空氣流通,就有利于散熱降溫。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頭頸、腋下及雙側腹股溝的退熱方法。冰敷時,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皮膚凍傷。用35-40%的酒精或30℃的溫水拭浴,可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加速水分的蒸發,也是一種相當簡單的退熱方法。酒精拭浴時,要注意不要拭浴頭面及胸部。物理降溫方法的療效不佳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藥。 小兒發燒時,應經常喂些白開水或糖水,飲水可補充因發熱而蒸發的水分。飲水后出汗,水分的蒸發又可幫助退熱。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熱量由尿液帶出,加速退熱。 小兒發熱,只是各種疾病的一個表現。無熱,不一定無病,熱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經痊愈。所以,當小兒發熱時,關鍵在于對原發病的治療,而不僅僅是退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