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古代中國拭穢風俗流變趣考摘要:本文追溯了三國至明清期間中國人如廁拭穢方法的流變過程。廁籌在三國時期隨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而使用手紙的正式記錄由元朝蒙古族開創,此二者皆為中國古代拭穢風俗流變的重要轉折點,從而印證了中華文明的開放性特征。古代中國人出恭后用何物拭穢?香港電視劇《尋秦記》提出了這一問題。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香港特警項少龍被時空穿梭機送到戰國時代的趙國,夜宿一居民家中,內急要上廁所,項少龍向老翁要“衛生紙”,老翁懵然不知何物,項說:“怎么擦屁股”?老翁從茅坑邊拿起一塊竹片說“這就是啊!請隨便用”。看到此處,不禁使人失笑。對呀,古人用什么擦屁股呢?本文由近到遠追溯了古人拭穢風俗流變的歷史。元明清--粗紙時代清代人用紙拭穢,有多處文獻可證,此處僅舉一例。《紅樓夢》有段劉姥姥拉肚子的文字:“劉姥姥覺得腹內一陣亂響, 忙的拉著一個小丫頭,要了兩張紙就解衣。眾人又是笑,又忙喝他:這里使不得!忙命一個婆子帶了東北上去了”①。這段描寫說明,在曹雪芹生活時期,無論是大觀園還是鄉下的人物,都已經使用手紙拭穢了。明代皇宮中有專門負責后勤的機構,名叫“四司”。“惜薪司掌所用薪炭之事;鐘鼓司掌管出朝鐘鼓,及內樂、傳奇、過錦、打稻諸雜戲;寶鈔司掌造粗細草紙;混堂司掌沐浴之事” 。其中寶鈔司就是管手紙的部門了。那么,當時的人們用的是什么紙呢?所以還要了解中國古代紙的種類。明清之際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記載:“凡紙質用楮樹(一名?b樹)皮與桑穰、芙蓉膜等諸物者為皮紙。用竹麻者為竹紙。精者極其潔白,供書文、印文、柬、啟用。粗者為火紙、包裹紙”。又記載:“此紙(火紙)十七供冥燒,十三供日用”③。由此可知,紙因其原料不同而分為“皮紙”和“竹紙”,但無論何種紙都有“精”、“粗”之分,其中精者用來寫字,粗者百分之七十用來做焚燒祭鬼神,百分之三十為日用品。分清了紙的種類,我們還要知道,敬惜字紙在中國有很久的傳統。民間傳說用印了字的紙拭穢要遭到報應。清朝時,社會上有大量的《惜字律》被看作是文昌帝君制定的天條圣律而流傳,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惜字律》、《惜字新編》、《惜字征驗錄》、《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過律》等。官方甚至明文禁止在可能用來拭穢的紙上印字。“1873年3月14日《申報》刊載消息說,一女子用字紙拭穢,扔入便桶,遭雷擊跪倒。同年12月3日兩江總督李宗羲通令各紙坊鋪:不準于草紙等項紙邊加蓋字號戳記,更不許將廢書舊賬改造還魂紙,以免穢褻”[1]。使用手紙的最早記載見于元朝,唐宋之前,人們用的是一種叫做“廁籌”的木頭片或竹片,大概是因為元朝統治者文化落后,沒有漢民族“敬惜字紙”的意識。史載“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藍也怯赤當太子妃的時候對婆婆“昭睿順圣皇后”非常孝順,她要在婆婆拭穢之前用自己的臉試試手紙的柔軟度:“后性孝謹,善事中宮,世祖每稱之為賢德媳婦。侍昭睿順圣皇后,不離左右,至溷廁所用紙,亦以面擦,令柔軟以進。”④綜上可知,元明清之際人們開始用手紙拭穢,這種紙大多是沒有字的“粗”紙。至于皇宮中所用手紙為粗紙還是精紙,不可詳考,我想太子妃一定不至于用粗糙的紙去摩擦嬌嫩的臉蛋吧。唐宋--廁籌與粗紙并用時代廁籌又稱廁簡,簡單的說,就是大便后用來拭穢的木條或竹條。這種廁籌上個世紀還在中國和日本的部分地區使用。近來日本考古發現了許多古代廁所,1992年在奈良縣高殿町發掘藤原京遺址過程中,發現了被稱為“日本最古老的廁所”遺跡,廁所遺跡出在7世紀末的藤原京右京七條一坊建筑遺址的外側,“廁坑中出土籌木150余根”。類似的廁籌還在福岡市發掘的大約公元720~730年間的鴻臚館廁所遺址中發現。時間在11- 12世紀的巖手縣平泉町的柳之御所遺址也出土了大量廁籌,其規格“平均長24、寬0。5-0。8、厚0。5厘米”[2]。唐宋間,中日交往密切,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對日本影響很深,因此日本的這些考古發現對推論唐宋時期中國人的拭穢工具很有參考價值。除了考古實物佐證外,唐宋間使用廁籌的記載也多見于史籍,如南唐李煜事:“后主與周后頂僧伽帽,披袈裟,課誦佛經,跪拜頓顙,至為瘤贅。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剌,則再加修治”⑤。《資治通鑒》記載,韓?耆握蠔=詼仁梗慫痛罅課鎰手涼刂校渲芯陀脅蕹錚骸霸蜃首捌饔靡殉渲壑幸櫻輪斂蕹錚?杲允直始橇校薏恢鼙浮!雹?唐代僧人的日常守則也記載了僧人的日常規范,其中上廁法要求僧人“常具廁籌,不得失闕”,并明文規定:“不得用文字故紙”⑦。這個記載證明了唐朝時代的僧人用廁籌拭穢,同時很有意思的是禁止用“文字故紙”拭穢,既然禁止,那么現實生活中一定有人這樣做,不然何來禁止呢?唐宋之間,紙已經不僅僅用于寫字,而且用作日用和焚燒祭鬼神。宋人《愛日齋叢鈔》記載“南齊廢帝好鬼神,常剪紙為錢,以代束帛,而有紙錢”;《唐書》王嶼傳:“漢以來葬者皆有瘞錢,禱神而用紙錢,則自王嶼始”;唐以后焚燒紙錢記載開始在史料中頻頻出現。又《天工開物》記載:“盛唐時鬼神事繁,以紙錢代焚帛,北方用切條名曰板紙。故造此者名曰火紙。。。。。。此紙十七供冥燒,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紙,則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為也”。既然出現了日用的紙,那么,人們用它拭穢也是順理成章了。三國魏晉南北朝--廁籌時代唐之前,已有使用廁籌的記載,但未見有用紙拭穢之證據。如:北齊皇帝高洋“雖以楊?治紫啵菇蕹錚月肀薇奩潯常餮づ邸"唷薄S秩縋銑苛??“詣石崇,如廁,見有絳紗帳大床,茵蓐甚麗,兩婢持錦香囊,??遽反走,即謂崇曰:乃誤入卿室內,崇曰:是廁耳,??更往,向乃守廁婢,所進錦囊,實籌”。⑨唐代佛學著作《法苑珠林》記載:“吳時于建鄴后園平地。獲金像一軀。討其本緣。謂是周初育王所造。鎮于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漢魏未有佛法南達。何得有像埋瘞于地。孫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于廁處令執屏籌。⑩”此事若為真,則是三國時期就使用廁籌的明證。用廁籌之法疑隨佛教而傳入中國。在早期的佛教諸律中,記載了釋迦牟尼指導眾比丘使用廁籌的事情:“爾時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羅門種姓。凈多污,上廁時以籌草刮下道,刮不已便傷破之,破已顏色不悅。諸比丘問言:‘汝何以顏色憔悴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廁時惡此不凈,用籌重刮即自傷體,是故不樂’”。針對這種情況,釋迦牟尼佛說:“起止已竟,用籌凈刮令凈。若無籌不得壁上拭令凈,不得廁板梁?笊鮮昧罹唬壞糜檬壞糜們嗖藎量槿砟酒と硪鍍婺窘圓壞糜茫凰τ謎擼局裎鞒鎩6攘糠ǎふ咭豁藎陶咚鬧浮R延謎卟壞謎窳釵劬徽擼壞米啪懷鎦小J敲喜抻貌蕹鋟ā"稀?釋迦牟尼佛生活于公元前六、七世紀,這些戒律則成文于他逝世之后的一百多年,所以從目前的文獻資料看,印度使用廁籌的歷史要比中國早得多。東漢時期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最初傳入的只是一些“經”,而對信眾的日常起居做出明確要求的“律”則是從三國開始,而中國人使用廁籌的最早紀錄也自三國始,所以廁籌由印度傳入說目前還是站得住腳的。但是不排除中國人在此之前就使用廁籌,只是目前沒有證據而已。最終的答案,可能還要今后的考古發現來給出。使用廁籌法隨佛教由印度傳入,后來廁籌改為紙則是由蒙古族的元朝皇室開始。從中國古代拭穢風俗之流變可見中華文化的開放性,由微知著,由小見大,從此亦可管窺中華民族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優良傳統。參考文獻:[1]劉志琴:求索真相,貼近社會下層看歷史[A]。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張建林:日本古代廁所的發現與研究。

熱心網友

竹片

熱心網友

懷疑竹片能否擦屁股?擦傷屁股怎么辦 呵呵

熱心網友

古人把上廁所稱為“更衣”。上廁所是要換衣服的。 造紙是中國早在漢代時的一大發明,但是直到元朝,這一技術才被運用于人們最實際的生活:如廁。而之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廁的衛生用品,即使皇帝也不例外。  唐宋之前,人們用的是一種叫做“廁籌”的木頭片或竹片。《元史》列傳記載“裕宗徽仁裕圣皇后”當太子妃的時候,對婆婆非常孝順,她要在婆婆拭穢之前用自己的臉試試手紙的柔軟度,這孝心實在是可圈可點,難怪“世祖每稱之為賢德媳婦。”   《南唐書.浮屠傳》記載,南唐后主李煜親自動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廁時使用,并用面頰檢驗是否光潔滑爽,這堪稱是禮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稱道的了。

熱心網友

用木棍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