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朱自清作品甚多,《憎》這篇文章原載于1921年11月4日《時事新報·學燈副刊》,歷時5日續(xù)完,其時朱自清從報社辭職不久,生活相當窘迫。《憎》中最精彩的是對一個勞動者的尸體的描寫,“微側(cè)著拳曲的身子。臉被一破蘆葦遮了,不曾看見;穿著黑布夾襖,垢膩的淡青的襯里,從一處處不規(guī)則地顯露,白斜紋的單挎,受了塵穢底沾染,早已變成灰色;雙足是赤著,腳底滿涂著泥土,腳面滿積著污垢,皮上卻縐著網(wǎng)一般的細紋,映在太陽里,閃閃有光。”這一段描寫十分細微,在那樣一個年代,餓死的尸體隨處可見,作者卻如此大費周章地來寫一具尸體。質(zhì)樸、簡練的語言反映了社會生活的真實和殘酷,不難看出作者的主旨是鞭撻讓窮苦人民生靈涂炭的舊社會的吃人本質(zhì)。附:朱自清作品《春》、《綠》、《匆匆》、《溫州的蹤跡》、《歌聲》、《看花》、《擇偶記》、《冬天》、《毀滅》、《燕知草》、《荷塘月色》、《蹤跡》、《背影》、《買書》、《說揚州》、《我是揚州人》、《揚州的夏日》、《給亡婦》、《瑞士》、《白種人——上帝的驕子》、《歐游雜記》、《論雅俗共賞》、《兒女》、《執(zhí)政府大屠殺記》、《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外東消夏錄》、《羅馬》、《三家書店》、《西行通訊》、《蒙自雜記》、《松堂游記》、《我所見的葉圣陶》、《憶》跋、《論無話可說》、《柏林》、《文人宅》、《博物院》、《公園》、《說》、《荷蘭》、《吃的》、《這一天》、《新中國在望中》、《白馬湖》、《萊茵河》、《加爾東尼市場》、《哀互生》、《重慶行記》、《南京》、《經(jīng)典常談》、《始終如一的茅盾先生》、《談抽煙》、《論不滿現(xiàn)狀》、《我所見的清華精神》、《航船中的文明》、《論目顧眼前》、《劉云波女醫(yī)師》、《贈言》、《初到清華記》、《文物·舊書·毛筆》、《阿河》、《序》、《飄零》、《白采》、《論東西》、《說夢》、《海行雜記》、《春暉的翌日》、《動亂時代》、《乞丐》、《圣誕節(jié)》、《懷魏握青君》、《哪里走》、《一封信》、《中國學術(shù)界的大損失》、《論百讀不厭》、《論書生的酸氣》、《憎》、《沉默》、《撩天兒》、《如面談》、《人話》、《論老實話》、《論廢話》、《很好》、《不知道》、《話中有鬼》、《正義》、《論自己》、《論別人》、《論誠意》、《論做作》、《論青年》、《論面談》、《重慶一瞥》、《教育家的夏丐尊先生》、《綏行紀略》、《佛羅倫司》、《德瑞司登》、《滂卑故城》、《“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你好》、《子榿漫畫》代序、《山野掇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