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朋友媽媽61歲了,從02年開始被檢查得了“二尖瓣狹窄”,后來一直吃著“北京市崇文區風心病治療中心” 的一種黑褐色小粒藥丸,據醫院說那是他們醫院自制的一種 藥,外面是買不到的,所以價格較貴,但這種藥也只能控制不能根治。直到今年暑假她去青島玩,在青島市立醫院檢查后,換了另一種 藥丸,但吃了之后,會有些不良反應,醫生說可能是藥量太過大,所以她就減量了,但回老家后,最近又去當地醫院檢查 ,說是比以前更嚴重了,現在是“嚴重性房顫”。請問專家她該怎樣做好些?有沒有能根治這種病的藥?或者哪家醫院治療這種 病技術好些?請專家給些建議!萬分感謝 !

熱心網友

可以到安貞醫院房顫專家門診看看。

熱心網友

由你的資料看來,你媽的房顫是由于風濕性心臟病引起的,而且即使由察覺到現在都已經有好幾年了,屬于慢性房顫,臨床上對于這類病人我們的治療是不去糾正房顫(復律)的,而是要減慢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分,同時給予抗凝治療,目的是預防心內血栓形成,預防腦卒中等并發癥,抗凝治療樓上的說得比較詳細,我就不多說了,華法令暫時還是國內對心血管抗凝效果最好的一種藥,就是價錢貴了點,還要定期監測INR比較麻煩。 ...

熱心網友

由你的資料看來,你媽的房顫是由于風濕性心臟病引起的,而且即使由察覺到現在都已經有好幾年了,屬于慢性房顫,臨床上對于這類病人我們的治療是不去糾正房顫(復律)的,而是要減慢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分,同時給予抗凝治療,目的是預防心內血栓形成,預防腦卒中等并發癥,抗凝治療樓上的說得比較詳細,我就不多說了,華法令暫時還是國內對心血管抗凝效果最好的一種藥,就是價錢貴了點,還要定期監測INR比較麻煩。 上面說了,你媽的房顫是由于風濕性心臟病引起的,所以只能控制不能根治,而這病是臨床常見病來的,建議你還是帶你媽去正規大醫院的心內科去看,不要再去那些賣醫院自制藥品的地方看了,因為對于這病現代醫學已經是有規范的治療方案,治療的藥物也不是什么新藥了,價錢也不是很貴。

熱心網友

中國人心房顫動的診治現狀:差距與問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胡大一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腦卒中及致死和致殘的重要危險因素。人口的老齡化使得未來數十年其發病率將逐漸增加。很長時間以來沒有中國人心房顫動的流行病學資料,房顫中的某些問題還很難解釋清楚或存在爭議,房顫的治療還存在很多缺憾和誤區。中國人房顫的人群流行病學研究和病例照研究率先在國內調查房顫患者,通過對這些病例房顫病程特點、心血...

熱心網友

中國人心房顫動的診治現狀:差距與問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胡大一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腦卒中及致死和致殘的重要危險因素。人口的老齡化使得未來數十年其發病率將逐漸增加。很長時間以來沒有中國人心房顫動的流行病學資料,房顫中的某些問題還很難解釋清楚或存在爭議,房顫的治療還存在很多缺憾和誤區。中國人房顫的人群流行病學研究和病例照研究率先在國內調查房顫患者,通過對這些病例房顫病程特點、心血管疾病特點和治療干預的分析,首次對中國人房顫的流行病學有了初步了解并發現了令人深思的問題。 我們在全國 13 個省抽取 14 個自然人群的 29079 人進行了調查,其中心房顫動人數為 224 例,患病率為( 0.77% ), 標準化后為0.61%,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0.9% 與 0.7%,p=0.013 ), 患病率隨年齡明顯增加。中國人群房顫的患病率一般趨勢與國際研究相似,估計目前共有 800 萬心房顫動患者。 80 歲年齡組的患病率為 7.5%,而 30-39歲年齡組人群中未發現房顫病例。在心房顫動的類型中,持續性房顫患病率高于陣發性房顫( 51% 與 26%,P75 歲)、高血壓、糖尿病、左房血栓、動脈收縮壓升高。與 AFI 和 SPAF 兩項研究的房顫栓塞危險分層方案基本一致。 目前,中國人房顫的抗栓治療中只有極少數采用華法林抗凝約占 10%,約半數病人應用阿司匹林抗栓,而仍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病人無預防性抗栓治療。而除外了華法林不能耐受和禁忌的病人外, 大約 50% 以上的房顫患者適合華法林抗凝 , 中國人應用華法林比例較低的主要原因是華法林藥效受多種因素(藥物、食物、疾病狀態等)的影響及監測的不便,患者和臨床醫生對出血危險的擔憂等。 華法林抗凝出血的發生率因不同目標 INR 從 4% 至 42.4% 不等,主要與抗凝強度相關。其它因素還包括:年齡、消化道出血史、高血壓、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及多種藥物。病例對照研究中華法林抗凝出血患者平均年齡為 65 歲高于對照組 62 歲,但統計學無顯著差異。出血的危險因素包括:動脈收縮壓或舒張壓增高及慢性心衰。多因素分析只有抗凝強度 INR ≥ 3.0 使出血危險增加,為 INR <3.0 患者的 3.7 倍。而 INR 在 3.0 以下的出血通常與外傷、消化道和泌尿道的潛在疾病相關。可見,決定華法林抗凝出血的主要因素是抗凝強度,嚴密監測 INR 不大于 3.0 對老年人仍是安全的。通過對 INR 分層分析可見, INR<1.5 時栓塞危險明顯增加。因此,口服華法林抗凝 INR 的低限不應超過 1.5 。 陣發性房顫進展為持續性房顫的發生率報道不一(11.5 %- 35 %),這些研究的主要區別在于隨訪時間不等,入選患者的年齡、合并的基礎心臟疾病等情況不同。中國人病例對照研究證實陣發性房顫進展為持續性房顫不很常見,5 年的發生率為 17.8%。左房擴大是陣發性房顫進展持續性房顫主要因素之一,應重視基礎心臟病的治療,減輕心房的重構過程。抗心律失常藥物僅能減少陣發性房顫癥狀和嚴重程度,并不能完全遏制房顫的進展。 從中國人房顫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可見,未來,房顫將成為中國巨大的社會和經濟負擔。中國人心房顫動的發病率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預想,房顫發生血栓栓塞的危險程度和危險因素與國外報道相似,但房顫的抗凝治療卻遠遠滯后,在新型抗凝藥物上市前調整劑量的華法林(INR 2.0-3.0) 仍然是房顫病人最佳的預防血栓策略,而最優化的抗凝治療策略需要借助于完善的抗栓治療服務模式,包括:指南的推廣、醫生的繼續教育和規范的血栓栓塞門診。房顫治療中的未知數還很多,需要從基礎和臨床研究同時入手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