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封閉式基金存在什么風險,越詳細越好,我在做課題

熱心網友

  周初的兩個交易日,封閉式基金市場曾出現大幅度反彈。我們認為,封閉式基金大漲的主要因素在于超高的折價率。據以往經驗看,每當封閉式基金整體折價率超過40%時市場便會出現反彈,今年7月份市場的大幅上漲就是以折價超過40%為導火線,而進入10月下旬以來,封閉式基金市場整體折價一直維持在40%以上,10月21日更高達41。11%,創下歷史新高,這直接引發了封閉式基金市場的反彈。同時,證監會調查社保管理人也為封閉式基金持有人增強了信心,而基金公司購買自身封閉式基金等因素也增加了反彈的動力。  不過,由于該市場最本質的利好,即“封閉轉開放”還不甚明朗,這就注定本次反彈維持的時間不會過長。長期以來封閉式基金市場呈現出快漲慢跌的特征,而且跌幅往往會將前期上漲成果完全吞噬。不過,近來該市場已經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筑底特征,我們預計隨著基金到期日的不斷臨近,封閉式基金市場將整體表現為進二退一、震蕩向上的態勢。  交易制度和剩余期限造成折價  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由來已久,其按照二級市場供需關系來確定價格的交易體制是造成折價交易的根本制度性因素。另外,如果存續期滿后封閉式基金如約進行清算或轉型,則屆時封閉式基金的交易價格應當與當時的凈值保持一致,也就是說隨著基金到期日的逐漸臨近,基金凈值對價格的約束會逐漸加強,因此剩余存續期限的長短便成為影響本身折價情況的又一個重要指標。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將決定封閉式基金折價率的基本因素區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與交易制度有關的部分,即所有封閉式基金都面臨的制度因素或稱系統性因素;其二是與剩余期限有關的部分,包括資金的時間成本和委托代理風險溢價,每只基金不盡相同。  封閉式基金的制度設計和制度變更,從根本上是外生于市場的,既不取決于基金管理公司,也不決定于基金持有人。制度性因素的風險補償主要取決于對法規和監管政策變化的預期,同時也和基金合同中設定的法律約束有關。因此,在預測制度性變化出現的概率上升,法律和其它的制度性規定改變,或者有關的民事約定即將生效的情況下,我們就會看到市場對制度性因素給出的風險補償發生變化。而且,作為所有封閉式基金都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市場在某一時點對制度性風險的估計是基本相同的,即每一個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率中都包含相對固定的部分,其經濟意義就是對制度風險的補償。  因此,我們采用線性回歸的方法對封閉式基金折價因素進行分解,這既能夠將折價中的剩余期限因素進行量化,又可以識別與剩余期限無關的風險補償,即制度因素的風險補償水平。以11月9日封閉式基金的剩余期限(以年記)、收盤價以及單位凈值數據為基礎(其中凈值數據是以11月4日凈值結合上證指數期間變化推算而得),得到如下回歸方程:  封閉式基金折價率=10。729+3。623×剩余期限根據上述方程,我們看到目前封閉式基金折價數字中的制度影響因素約為10。729,也可以說這是目前封閉式基金所“固有”的折價率。數據顯示,存續最早到期的基金興業11月9日折價率約為9。91%,和上述制度性折價的數字比較接近,因此可以認為目前這只最具代表性基金的折價率中基本已經不再含有剩余期限因素,或者說經過長期的關注之后,市場對于即將到期基金的“炒作”已經達到一個暫時的平衡點,而能夠打破這個平衡、進而推動折價率向0回歸的因素,就是轉開放消息的明朗化。  我們估計,隨著第一批小型基金在06-07年之間到期,制度性折價因素可能大大降低到5%以內。因此,按照當前的折價率買進剩余期限不同的封閉式基金都有比較好的獲利機會。  如何選擇投資封閉式基金  作為一種有期限的金融工具,封閉式基金中蘊涵的資金時間成本、流動性安排缺陷和委托代理風險都是嚴格與時間相關的。由此可以引入封閉式基金折價率期限結構的概念,并用來判斷不同到期期限封閉式基金折價率的風險補償情況。但是,由于折價率包含了與期限無關的制度風險補償,因此我們給出的折價率期限結構應該剔除制度因素的影響。同時,由于對“封轉開”的出臺時間無法準確判斷,因此10。279%“制度折價”的消失具有不確定性,也體現出了在計算時剔除制度折價因素的合理性。  我們定義封閉式基金折價率的期限結構為一定時點上不同期限的封閉式基金剔除制度風險補償后的年化折價率與到期期限之間的關系,并由此可以計算出封閉式基金每年獲得的折價補償。  結果顯示,目前剩余期限在2-4年之間的封閉式基金中,多數品種扣除制度因素后的期限相關折價補償較高,我們認為投資者可以優先考慮買進或者增持這些基金,如安久、鴻飛、景博和漢鼎等品種。其次,在剩余期限在7-9年的封閉式基金中,天華、金泰和開元等基金也具有較高的折價補償,可作為替代投資標的。最后,對于剩余期限在11-12年的封閉式基金,其扣除制度因素之后的風險補償明顯偏低,有些甚至不及同期的債券收益率,因此投資者對這些基金應持更謹慎的態度,但是這些基金往往在市場反彈時具有相對更強的上漲動力。  市場的短線反彈只能為我們提供短期的小幅度獲利機會,而2至3年的長期持有才能夠真正分享該市場中蘊涵的巨大投資收益。我們的觀點是,對于長期基金采取快進快出的思路,待反彈結束后投資者應當將投資重點重新轉移至小盤短期封閉式基金,因為市場“短強長弱”的現象至少在近1年內仍將維持。。

熱心網友

還有基金公司的道德風險,簡而言之,基金公司目前對旗下的封閉基金最好的做法就是什么也不做但是就怕封閉基金向開放基金和專戶理財進行利益輸送

熱心網友

簡單說就是流動性風險和邊緣化的風險

熱心網友

寫的非常好.值得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