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不早稱帝?

熱心網(wǎng)友

1。 當時漢室余威還在, 士大夫,各種賢士都是以當官,光宗耀祖為目的,擁力獻帝不但能擴充自己陣營,還能打擊敵人。(荀攸叔侄就是好例子, 馬騰怎么死的大家應(yīng)該都清楚,而且誰要是幫曹操的敵人,曹操只要來個抗拒天兵,意圖造反的名號,到時抄家滅族還明正言順),如果自己稱帝,發(fā)的命令有誰會聽? 當時群雄割據(jù)嚴重, 思想僵化, 而且漢室并沒失去士大夫的心, 稱帝的下場只會和袁術(shù)一樣, 被群起而攻之。 2。 可以到處封賞官職,反正不要錢,還可以離間其他勢力(劉備和呂布,一個死,一個被曹操軟禁,好不容易得來的徐州都丟了),而且袁紹當時看出了獻帝的好處,要來搶,結(jié)果不是隨便封一個"大將軍"就打發(fā)了。 如果自己稱帝, 所有垂涎漢獻帝的各方勢力就會打著勤王的口號上洛陽,長安。 落個被十幾路諸侯討伐的下場。3。 漢獻帝在手,隨時可以逼他禪讓,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曹操首先是個改革家,政治家(五色棒,孝廉的例子), 有皇帝在手改革就名正言順,說是皇帝下詔,各方勢力都不敢說什么,說了就是冒犯天威,隨便給你扣個造反的帽子,到時雖然上面的人不會介意,可那些底層武將就會有自己的想法了。4。 當時也有忠于漢室的人在,如張揚等,為了不激怒這方面的勢力,漢獻帝是必要的存在。 。

熱心網(wǎng)友

熱心網(wǎng)友

曹操在大宴銅雀臺不是說過嗎?"若天命在吾,我愿為周文王"。這也是曹操最聰明的地方,因為如果他要是稱帝的話,那么會引來所有諸候的反對,那他還怎么挾天子以令諸候呢?這樣即使他稱了帝也不會坐的安穩(wěn)的。他這樣做為了是把這個位子將來留給他的后代去完成去,就像后來司馬一樣,也是在培植自己的勢力,將來早晚有一天會達到這個目的的。

熱心網(wǎng)友

其實。曹操是韓信投胎的。韓信沒有叛漢卻被劉邦以叛漢處死,是君負臣;所以曹操一直欺壓劉邦投胎的獻帝。就是報仇,并終身不反,以示其無叛漢之心。其子稱帝加封曹操為太祖武皇帝,補償其功勞!

熱心網(wǎng)友

前面幾位已經(jīng)說得很全面了,我再來補充一下:曹操的手下,其實很多還是忠義之士,全因曹操打著“恢復(fù)漢朝”的旗號才為其賣命的。就連曹操想進位“魏王”的時候,他的手下主席謀士——荀或(這個字打不來)因為屢勸,曹操大怒斥責,結(jié)果荀或服毒自盡。曹操大悔,遂罷此事。可見,如果曹操稱帝的話,手下反叛之人也會不少,那時何來統(tǒng)一中國?

熱心網(wǎng)友

不是,個人以為曹操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政治家,軍史家,他只所以不稱帝,就是因為時機未到啊!如果他稱帝的話,就會給他的統(tǒng)一大計有所影響,還有他想先滅蜀以后,等到一統(tǒng)天下時,他不稱帝才怪呢?自古以成敗論英雄啊!可惜他英年早逝~~~~~~~~

熱心網(wǎng)友

基本同意俄阿哥。

熱心網(wǎng)友

他笨!

熱心網(wǎng)友

一,曹操之所以能發(fā)展壯大,首先就是打的“恢復(fù)漢朝”的旗號,這是他的根基,就和秦末項羽之父打著戰(zhàn)國七雄的楚國一樣的道理二,曹操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后以所謂的“帝詔”進行所謂的“東征西討南伐”三,曹操在那無實權(quán)的皇帝面前,其實已經(jīng)是帝了,用不著去爭取那虛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曹操自己也明白的地位,而且,他有意把位留給他的兒子也是一件好事啊。就個司馬三父子一樣,何樂而不為呢?四,也許他是想統(tǒng)一全國之后在稱帝,可惜沒能實現(xiàn)就先掛了,可惜 也許是他怕背上一個千古罵名,為后人所不恥

熱心網(wǎng)友

曹操是個實干家,地位已居王爵,天子只不過是個傀儡.他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早稱帝,百姓和漢室殘余勢力都不會支持他,這對他的統(tǒng)一霸業(yè)不利.而且當時東吳勸曹操當皇帝也是用心良苦.正如曹操自己所說"豎子想將孤在火上烤."曹操的一生,雖"寧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卻真的不敢與人民為敵,這也是他的奸詐之處.

熱心網(wǎng)友

曹操在未稱帝的時候,中原的局勢相當復(fù)雜,眾多諸侯還奉漢朝為正統(tǒng),他們虎視耽耽,曹操的“狹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是他政治上得意之作,因此不能稱帝。而且他最終未稱帝,只是在他的兒子曹丕稱帝后追贈曹操為魏武帝。

熱心網(wǎng)友

曹操世代為漢臣,其祖宗更是當年有名的曹參,他不想留下千古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