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是什么?是病么?怎么防治?飲食該怎么注意?生活上呢?遺傳么?
熱心網友
只要是皮下出血都叫紫癜,有血管的問題和血小板的問題2種。過敏引起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是血管的問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血小板的問題。過敏性紫癜要避免接觸致敏原,激素、抗過敏藥,中藥都可以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治療起來比較麻煩。
熱心網友
我是大腿內則皮下出現過紫癜.到醫(yī)院看過醫(yī)生.當時主要是口服一療程的丐片.也就是一周的服藥量吧.好象還另有一種擦藥吧.就這樣再沒復發(fā)過.還是建議到醫(yī)院去看一看吧.
熱心網友
是皮下出血
熱心網友
紫癜是內出血引起的,如果你身上容易不明不白的出現紫癜,那就要考慮患有血小板減少的病,有這種病的人傷口不易愈合。多吃花生衣,平時每天吃幾個紅棗。
熱心網友
過敏性紫癜是以毛細血管炎為主的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主要表現有皮膚紫癜,胃腸癥狀,關節(jié)腫痛及泌尿系統(tǒng)癥狀。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某種致敏原引起的變態(tài)反應所致,但直接致敏原尚不明確。起病前常有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經1~3周潛伏期后發(fā)病。 此外,病毒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寄生蟲如蛔蟲,鉤蟲等,食物如雞蛋、魚、蝦等,藥物如氯霉素,水楊酸鹽等,其它如蟲咬、花粉等均可能成...
熱心網友
過敏性紫癜是以毛細血管炎為主的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主要表現有皮膚紫癜,胃腸癥狀,關節(jié)腫痛及泌尿系統(tǒng)癥狀。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某種致敏原引起的變態(tài)反應所致,但直接致敏原尚不明確。起病前常有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經1~3周潛伏期后發(fā)病。 此外,病毒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寄生蟲如蛔蟲,鉤蟲等,食物如雞蛋、魚、蝦等,藥物如氯霉素,水楊酸鹽等,其它如蟲咬、花粉等均可能成為致敏原;使體內發(fā)生自身免疫反應,以致毛細血管發(fā)生炎性改變。 【病理】 基本病變?yōu)槊氀鼙诘难仔苑磻氀艿耐ㄍ感栽黾樱獫{及血細胞滲出,引起水腫及出血。小動脈及小靜脈也可受累,小血管的周圍有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也可有嗜酸粒細胞的浸潤及不同程度的紅細胞滲出,受累血管的周圍還可有核的殘余及腫脹的結締組織,小血管的內膜增生,并出現透明變性及壞死,使血管腔變窄,甚至梗塞,并可見壞死性小動脈炎。皮膚及胃腸道都可見上述改變,關節(jié)腔內多見漿液及白細胞滲出,但無出血,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粘膜可有出血,并常累及腎臟,紫癜性腎炎的病理變化輕重不等。輕者為局灶性腎炎,比較多見,重者為增殖性腎炎伴新月型改變,免疫熒光檢查可在腎小球上發(fā)現C3和IgG,還可見到纖維蛋白原沉積,在血管系膜上也發(fā)現有IgA。 【臨床表現】 發(fā)病較急,除有發(fā)熱、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一般癥狀外,主要表現有皮膚紫癜、胃腸癥狀、關節(jié)腫痛及泌尿系統(tǒng)癥狀。不同病例起病情況可不相同,以皮膚紫癜最多見,可單獨出現,亦可同時或先后伴有關節(jié),胃腸或泌尿系統(tǒng)癥狀。 一、皮膚紫癜 常為起病時的首先表現,紫癜大小不等,高出皮膚表面,呈紫紅色,壓之不退色,可融合成片,或呈皰疹狀、蕁麻疹樣或多形性紅斑,并可伴神經性水腫。 嚴重時偶可發(fā)生潰瘍和壞死。紫癜多見于四肢伸側和臀部,以下肢和踝、膝等關節(jié)處較為明顯,呈對稱性分批出現,易反復發(fā)作。 二、胃腸癥狀 不少患兒有腹痛,多為陣發(fā)性劇烈性絞痛,或為鈍痛,以臍周或下腹部明顯,有壓痛,但無腹肌緊張。可伴有腹瀉及輕重不等的便血,糞便呈柏油樣或為鮮紅色。重癥還可有嘔吐,但嘔血少見。如腹痛、便血出現于皮膚紫癜之前,應與外科急腹癥鑒別。本病可因腸管粘膜下出血與水腫,導致腸功能紊亂,甚至誘發(fā)腸套迭。 三、關節(jié)癥狀 部分患兒有關節(jié)腫痛,多累及大關節(jié),如膝、踝、腕、肘等,小關 節(jié)不受累。可單發(fā),多發(fā)或呈游走性。關節(jié)腫脹、疼痛,活動時疼痛加重,局部常伴微熱,重者有灼熱感。關節(jié)癥狀消退后無后遺癥。 四、泌尿系統(tǒng)癥狀 因泌尿道粘膜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出現血尿及微量蛋白尿,隨著紫癜的隱退而消失。但紫癜的患兒中約1/3~1/2腎臟受累,稱紫癜性腎炎。腎臟的病理改變決定著預后。尿的改變多于急性期2~3周內出現,也有于紫癜消退后方出現。多數患兒表現為尿中有少量蛋白及顯微鏡下有紅細胞,有時見有管型,亦可出現肉眼血尿。一般預后佳,偶呈急進性腎炎經過,發(fā)展為急性腎功能衰竭者,預后不良。部分患兒有大量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低蛋白血癥和高膽固醇血癥等為腎病綜合征。 血尿、蛋白尿可持續(xù)數月或數年,最后多數仍能完全痊愈。極少數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而呈慢性腎炎經過,最后發(fā)展為慢性腎功衰竭。 五、其它癥狀 偶見腦出血,則可出現驚厥,暫時性癱瘓,失語等,嚴重者可引起死亡。其他如鼻出血,牙齦出血,肌肉出血,睪丸腫脹出血或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等,均極少見。 【診斷】 根據典型的皮膚紫癜,或伴有神經血管性水腫、蕁麻疹等表現易于診斷,結合關節(jié)腫痛、腹痛、便血,化驗血小板,出血、凝血時間等正常,可以確診。還應仔細詢問病史,盡量尋找致敏因素。 【鑒別診斷】 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根據皮膚紫癜的形態(tài)不高出皮膚,分布不對稱及血小板計數減少,不難鑒別。過敏性紫癜皮疹如伴有血管神經性水腫,蕁麻疹或多形性紅斑更易區(qū)分。 二、敗血癥 腦膜炎雙球菌敗血癥引起的皮疹與紫癜相似,但本癥中毒癥狀重,白細胞明顯增高,刺破皮疹處涂片檢菌可為陽性。 三、風濕性關節(jié)炎 二者均可有關節(jié)腫痛及低熱,于紫癜出現前較難鑒別,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皮膚出現紫癜,則有助于鑒別。 四、腸套迭 多見于嬰幼兒。如患兒陣陣哭叫,腹部觸及包塊,腹肌緊張時應疑為本病。鋇灌腸透視可予鑒別。但過敏性紫癜可同時伴有腸套迭,故應引起注意。 五、闌尾炎 二者均可出現臍周及右下腹痛伴壓痛。但過敏性紫癜腹肌不緊張,皮膚有紫癜,可予鑒別。 【治療】 無特效療法,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尋找致敏因素,對可疑的食物或藥物,應暫時不用,或對可疑的食物,在密切觀察下,從小量開始應用,逐漸增加。 一、中醫(yī)中藥治療 本病在祖國醫(yī)學中屬于發(fā)斑的范疇,為邪熱傷血所致,與陽斑的證候相似,治則以清熱解毒、涼血化瘀為主。常用加味犀角地黃湯:犀角1克,銀花15克,連翹,紫草、丹皮各10克,丹參6克,生地,白茅根各15克,赤小豆30克。 紫癜重而色深者為毒熱盛的表現加紫雪丹0.5~0.75克沖服,每日1~2次。腹痛重加 延胡15克,沒藥6克。便血加地榆炭,烏梅炭各10克,或三七粉1.5克沖服。 如患兒出血量多,且遷延不止,面色蒼白、心慌、氣短等癥者,屬氣血兩虧,脾不攝血,治則以滋陰健脾,補氣攝血為主。常用歸脾湯加減j黨參15克,白術、龍眼肉、當歸各10克,熟地15克,阿膠,地榆炭各10克,大棗5枚。氣虛加黃芪15克,血虛加白芍,黃精各10克,或重用熟地。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部分患兒有效,可改善癥狀,對腹痛伴便血及關節(jié)癥狀者療效好,但不能防止復發(fā),對腎炎往往療效不佳,單純皮膚紫癜者可不用。常采用強的松 1~2 毫克/公斤/日,分次口服,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至停藥,療程一般為1~2周。腹痛便血嚴重或有腦出血者可用氫化考的松 150~300 毫克/日( 5~10毫克/公斤/日 ),或地塞米松 15~30 毫克( 1~2.5毫克/公斤/日 )靜脈滴注,腎臟受累呈腎病綜合征表現時,按腎病綜合征治療。 三、對癥療法 (一) 關節(jié)腫痛者可用阿司匹林。 (二) 腹痛者可用鎮(zhèn)靜劑,如魯米那等,同時觀察腹部有無腸套迭的體征。 (三) 消化道出血者,量少時限制飲食,量多時禁食,亦可用普魯卡因( 應先做過敏試驗,陰性者,方選用 )作靜脈封閉,用8~15毫克/公斤/日加入10%葡萄糖200毫升中靜脈滴注,7~10日為一療程。 (四) 有感染者,尤其是鏈球菌感染時,可用青霉素等抗菌素控制感染。 (五) 有腸寄生蟲者,須待消化道出血停止后驅蟲。 (六) 有病灶者,如齲齒,鼻竇炎,扁桃體炎等應徹底治療。 (七) 一般可補充維生素C、P或鈣劑等。 (八) 出血量多,引起貧血者可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