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老子《道德經》的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熱心網友
是第五章。這個“芻狗”不是狗,而指的是古人祭祀時把稻草扎成狗形。老子認為“天地”與“圣人”都是太注意于“有為”而生發出的慨嘆。
熱心網友
《老子》在老子哲學中,“道”的含義極其寬泛,但概括說來,大致包括如下三方面內容:①“道”是天地萬物的產生和主宰者,所謂道為“萬物之宗”、道為“萬物之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的就是這一含義;②“道”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和原理,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說的就是這一含義;③“道”是人生所追求的極致境界和人類社會的最高法,所謂“唯道是從”,“執大象(道),天下往”說的就是這一含義。由此可見,老子自然觀的核心就是一個“道”字,因此,可以說抓住了“道”,也就抓住了老子的自然觀。莊子自然觀的核心,也是一個“道”字,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抓住了“道”,也就抓住了莊子的自然觀。但是,莊子所理解的“道”,同老子是有所區別的。莊子言“道”,對老子既有繼承的一面,又有發展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