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誰寫的啊? 什么朝代? 請問黃鸝鳥有誰見過,你見過沒有?什么樣子

熱心網友

無題唐 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當時老杜生活清苦,近乎“舉家食粥”,作此詩諷當時家徒四壁的境遇

熱心網友

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唐朝、杜甫

熱心網友

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熱心網友

你傻啊

熱心網友

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唐朝杜甫寫的

熱心網友

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熱心網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熱心網友

無題唐。杜甫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黑枕黃鸝,英文名Oriolus chinensis,也有稱“黃鸝”、“黃鶯”、“黃鳥”等,分類上屬鳥綱,黃鸝科,主要分布于舊大陸溫熱帶地區,特別是東洋界,有2屬28種,我國有1屬5種。在我國分布于東部地區,由內蒙古的東北部、東北、華北地區,往南直到廣東、云南,西達陜西、甘肅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為夏候鳥;在臺灣、海南為留鳥。   黑枕黃鸝體長約25厘米,通體金黃色,背部稍沾輝綠色;由額、眼、通過眼睛而至枕部有一道寬闊的黑紋;兩翅和尾亦大多黑色。虹膜血紅色;嘴峰粉紅色;腳鉛藍色。黃鸝不但羽衣華麗、鳴聲也悅耳,繁殖期雄鳥常發似貓叫的鳴聲。鳴聲清脆,富有音韻,略似“ku-ku-li-ku-ku”,“ho-pu-ku”的聲音。黃鸝屬軟食鳥,剛捕獲的野生黃鸝,常會因膽怯而拒食漸漸體力衰竭而死亡,因此開始要進行人工填喂。以長2厘米、寬1。5厘米外裹點頦粉的瘦豬肉或牛、羊肉條填喂,每天4次。注意不要掰傷鳥嘴。同時,在食罐內放入粥狀點頦粉,表面撒上一些黃粉幼蟲,誘其啄食,并且不放水罐,促使黃鸝飲食罐中表層的水利于“換食”。隨著黃鵬自己取食情況,逐漸減少人工填食次數,一般7~10天即可達到完全自己取食。在黃鸝“換食”期間,籠內宜暗,可用畫眉的板籠或用其他用籠罩套起的鳥籠。初期盡量保持安靜,除填食外不要輕易窺探或驚動,待能自取食后,再逐漸打開籠罩。      野生的黑枕黃鸝繁殖期為5~8月,巢筑在近樹梢的水平枝上,呈吊籃狀,以麻絲、碎紙、棉絮、草莖等編成。每窩產卵2~4枚,粉紅色,帶有紫紅色的斑點。孵化工作完全由雌鳥擔任,孵化期14~16天。育雛活動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擔任。雛鳥的食物全部是昆蟲,初期以蛾類的幼蟲為主,中期及末期則輔以蛾類和小型的蟬類等。哺育期約為16天,雛鳥離巢后的最初1~2天仍由親鳥哺食。幼雛出巢后不久,約在8月下旬就開始南返。。

熱心網友

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唐朝杜甫寫的,可惜俺沒見過真正的黃鸝

熱心網友

《絕句》 杜甫(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黑枕黃鸝,英文名Oriolus chinensis,也有稱“黃鸝”、“黃鶯”、“黃鳥”等,分類上屬鳥綱,黃鸝科,主要分布于舊大陸溫熱帶地區,特別是東洋界,有2屬28種,我國有1屬5種。在我國分布于東部地區,由內蒙古的東北部、東北、華北地區,往南直到廣東、云南,西達陜西、甘肅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為夏候鳥;在臺灣、海南為留鳥。   黑枕黃鸝體長約25厘米,通體金黃色,背部稍沾輝綠色;由額、眼、通過眼睛而至枕部有一道寬闊的黑紋;兩翅和尾亦大多黑色。虹膜血紅色;嘴峰粉紅色;腳鉛藍色。黃鸝不但羽衣華麗、鳴聲也悅耳,繁殖期雄鳥常發似貓叫的鳴聲。鳴聲清脆,富有音韻,略似“ku-ku-li-ku-ku”,“ho-pu-ku”的聲音。黃鸝屬軟食鳥,剛捕獲的野生黃鸝,常會因膽怯而拒食漸漸體力衰竭而死亡,因此開始要進行人工填喂。以長2厘米、寬1。5厘米外裹點頦粉的瘦豬肉或牛、羊肉條填喂,每天4次。注意不要掰傷鳥嘴。同時,在食罐內放入粥狀點頦粉,表面撒上一些黃粉幼蟲,誘其啄食,并且不放水罐,促使黃鸝飲食罐中表層的水利于“換食”。隨著黃鵬自己取食情況,逐漸減少人工填食次數,一般7~10天即可達到完全自己取食。在黃鸝“換食”期間,籠內宜暗,可用畫眉的板籠或用其他用籠罩套起的鳥籠。初期盡量保持安靜,除填食外不要輕易窺探或驚動,待能自取食后,再逐漸打開籠罩。      野生的黑枕黃鸝繁殖期為5~8月,巢筑在近樹梢的水平枝上,呈吊籃狀,以麻絲、碎紙、棉絮、草莖等編成。每窩產卵2~4枚,粉紅色,帶有紫紅色的斑點。孵化工作完全由雌鳥擔任,孵化期14~16天。育雛活動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擔任。雛鳥的食物全部是昆蟲,初期以蛾類的幼蟲為主,中期及末期則輔以蛾類和小型的蟬類等。哺育期約為16天,雛鳥離巢后的最初1~2天仍由親鳥哺食。幼雛出巢后不久,約在8月下旬就開始南返。。

熱心網友

無題唐.杜甫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