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廣風味的白切雞很好吃,誰知道是怎樣做的呢?還有那配料呢/

熱心網友

原料/調料] 清遠雞項一只,姜茸5克,蔥白絲5克,精鹽0。5克,花生油6克。 [制作流程] ①蔥、姜切成細絲并與精鹽分盛二小蝶,拌勻。用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燒至微沸,取出,分別淋在二小碟上,供佐膳用;  ②將雞洗凈,放水中凈煮,中間提出兩次,倒出腔中的水,以保持內外溫度一致。約浸十五分鐘至熟,用鐵鉤勾起,再放在冷開水中浸沒冷卻,并洗去絨毛、黃衣,隨即撈起。晾干表皮,掃上熟花生油,斬成小塊,盛入碟中,擺成雞形。吃時佐以姜茸、蔥絲。 特點:  色潔白帶油黃,具有蔥油香味,蔥段打花鑲邊,食時帶芥末醬,食之別有風味。 廣西人愛吃雞,有無雞不成宴之說。廣西人對雞的一種最普遍而又最喜愛的吃法就是白切雞,以制作簡易、剛熟不爛、不加配料、保持原味為特點。 用1千克以下本地嫩雞為好。將雞殺好洗凈后在微沸的水(或湯)中浸煮約15分鐘,其間需將雞從水中提出兩三次,把雞腔內的水倒出。當雞在水中浮起且雞膝關節(jié)外肌肉收縮,便顯示雞已熟。即將雞在冷開水中冷卻漂洗,取出待表皮干后抹上熟花生油。斬件,另備姜茸、蔥絲拌鹽淋上熟油盛碟中蘸吃。泮溪酒家“金鼎白切雞”,皮爽肉滑,保持雞的原味和營養(yǎng),比一般的白切雞更勝一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