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毋須 需詞 辭改良 改革
熱心網(wǎng)友
1、無與毋無,①沒有(跟“有”相對)。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②不。如:無須掛齒。③不論。如:事無大小,都要負責。④ 同“毋”。毋,讀wú,書面詞語,作副詞,意為不要,不可以。例如:寧缺毋濫。同“無”的第四義項。2、須與需兩者在相關意義(不相關的,如“須”作“胡須”或姓氏方面解的暫不討論)上的區(qū)別主要是:“須”的含義是“要、應該”,作副詞。如“須知”(應該知道的事項)。“需”的含義是:①需要,作副詞或名詞。如:按需分配(根據(jù)生活或其他方面的需要配給)。②需用的東西,作名詞。如“軍需”(軍隊或軍事上需用的物資)。兩者在組詞及用法上有區(qū)分:“須”一般以“要、應該”的意義進行組詞。如“務須注意”,就是一定要注意。“必須努力”就是應該努力。“需”所組成的詞語有“需要”、“需求”、“需用”等。如“一切從群眾的需要出發(fā)。”兩者一般情況下不能互相置換。如:“必須抓緊時間”的“必須”不能寫成“必需”;再如“人們對商品的需求越來越高”的“需求”不能寫成“須求”;又如“需索無厭”是說對財物的要求多多益善,假如寫成“須索”就會被理解為“必須索取”。3、詞與辭詞,①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例如:義正詞嚴;詞不達意;臺詞。②一種韻文形式。如:唐詩宋詞。③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辭,與“詞”相關的義項是:①優(yōu)美的語言;文辭;言辭。如:辭藻、修辭。②古典文學的一種體裁。如:楚辭;辭賦。③古體詩的一種。如:《木蘭辭》。“詞”和“辭”各有許多義項。但在許多合成詞中,辭也作“詞”,“詞典”和“辭典”是相通的。4、改良與改革改良,①去掉事物的個別缺點,使其更適合要求。例如:改良品種。②改善。改革,把事物中舊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適應客觀情況的。例如:文字改革;經(jīng)濟體制改革。兩者都有改變之意,但從性質上講,改良是在維護原有的事物的基礎上進行“修修補補”。改革的范圍較廣,程度較深,比較徹底,只要是不合理的,可破舊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