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古代建筑的形式
熱心網友
一、亭子。有頂無墻,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園里西蜀子云亭。――《三國志·諸葛亮傳》常記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夢令》亭東自足下皆云漫。――清·姚鼐《登泰山記》亭西有岱祠。二、臺,本義: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臺,觀四方而高者。――《說文》可以處臺榭。――《禮記·月令》層臺累榭,臨高山些!――《楚辭·招魂》歌臺暖響,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宮賦》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多少樓臺煙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絕句》臺閣相向。――唐·李朝威《柳毅傳》守臺軍士。――《廣東軍務記》三、樓,本義:樓房,兩層以上的房屋樓,重屋也。――《說文》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古詩十九首》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杜牧《阿房宮賦》建筑在高處的建筑物,如:樓子(樓閣);樓榭(高臺之上的房屋,泛指樓房);樓堞(城樓上的矮墻)。又指有上層的車船,其上層也叫樓。四、閣,一種架空的小樓房,中國傳統建筑物的一種。其特點是通常四周設隔扇或欄桿回廊,供遠眺、游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接屋連閣。――《淮南子·主術訓》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唐·杜牧《阿房宮賦》細瞻景狀,與村東大佛閣逼似。――《聊齋志異·促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