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炮彈的彈頭和彈殼不是一體的,射擊之前要先往彈殼里裝藥,還要往彈頭前安引信,那要打出一發炮彈到底是怎么個過程?
熱心網友
彈頭和彈殼不是一體。在裝彈頭前,先裝引信,然后將彈頭裝進炮膛,再裝發射藥。閉鎖后,引發發射藥,將彈頭發射出去。
熱心網友
彈頭前面擰一個觸地換能裝置,就是引信了,裝膛,后面放個大彈殼,里面有藥滴,就是發射藥,"放",就飛出去了,嘿嘿
熱心網友
火炮按壓制性能分為加農炮\榴彈炮\迫擊炮\速射炮等種類,火箭炮不屬于火炮范疇加農炮身管長度一般為45~70倍口徑,主要用于壓制遠距離目標,包括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榴彈炮身管長度一般為30~45倍口徑,主要用于摧毀中遠距離目標,不過現代榴彈炮身管向52倍口徑發展,與加農炮的界限已經模糊迫擊炮身管長度一般為15~30倍口徑,主要用于壓制近中距離目標和反斜面目標,現在不少的大口徑迫擊炮使用后膛裝彈和擊針擊發,可以直射,稱為迫榴炮速射炮身管長度一般為70倍口徑以上,主要用于摧毀6千米以內的中小型目標和快速移動目標,西方國家的35毫米速射炮身管有90倍口徑長因為任務的不同大口徑火炮一般使用非定裝彈,彈頭為單體結構,發射藥多為模塊化,可以自由組合,配合不同的射角可以達到不同的射程,覆蓋范圍可以達到3~50千米而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因為其任務主要是摧毀敵方裝甲目標,反應時間力求短暫,因此,均使用定裝彈,彈頭安裝在彈殼內,為了增加發射藥質量,120和125口徑炮均使用半可燃藥筒,德國的105新型炮也使用半可燃藥筒傳統迫擊炮因前膛裝彈,常規結構炮彈無法在射擊后正常退殼,因此,使用卡式小藥包,根據藥包數量的不同調整射程速射炮的目標要比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更為小型化和快速化,因此射速可以達到6000發,一瞬間在目標前方形成密集的彈幕,因此,全部使用定裝炮彈,為了避免長時間射擊后彈膛溫度過高引起彈藥自燃,彈殼采用全金屬結構。
熱心網友
迫擊炮是一種低膛壓得曲射武器,結構簡單、可靠,重量輕,操作方便,便于人工攜帶。傳統的射擊方式是炮口裝填,靠炮彈的自身重量自由下落、擊發射擊。 但大口徑迫擊炮因為口徑較大,炮彈的重量超過20千克,士兵的作戰強度超過了生理承受極限,于是就出現了炮尾裝填炮彈的迫擊炮。這大大降低了射手的勞動強度,也更利于提高設計速度,可以說是一種技術上革新。例如以色列生產的M66式160毫米迫擊炮,它的炮彈重達40千克,采用炮尾裝填、拉火發射的射擊方式。但是除了裝填和擊發方式不同外,M66式160毫米迫擊炮仍舊保持了迫擊炮的全部特點。
熱心網友
也不完全是這樣,像坦克用的炮彈就使彈頭和彈殼一體的,小口徑炮的彈藥也是如此。在裝填彈藥是,先在彈頭內裝上引信,將彈頭推入炮膛,然后再將發射藥裝入(有時需要根據目標的遠近來調整裝入的發射藥的多少),關閉炮膛,閉鎖,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