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中有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我理解的是,天地要達(dá)到仁的目的需要敬奉萬物,圣人要達(dá)到仁的目的需要敬奉百姓.正確么?

熱心網(wǎng)友

《老子道德經(jīng)》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話——一般人批評老子這句話為陰險(xiǎn)、刻薄,看事情太透徹。因?yàn)樗麄兘忉屵@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zé)o所謂仁不仁,生了萬物,又把萬物當(dāng)芻狗來玩弄。這是對老子思想的誤解,或者故意曲解來作幽默用的。老子“芻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來是作祭祀用的犧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禮中,如現(xiàn)在的冷豬頭、牛、羊等。后來由于社會風(fēng)氣的演變,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來代替。相當(dāng)于后世在拜拜的時(shí)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芻狗做好以后,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丟到垃圾堆里去了。 儒家常說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了則說天地?zé)o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并沒有想取回什么報(bào)酬。人幫助了人,都往往附帶了條件,希望有所回報(bào)。于是老子說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萬物,他沒有居功;天地給萬物以生命,他沒有自認(rèn)為榮耀;天地做了好事,使萬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沒有條件。所以真正要成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這種精神,養(yǎng)成這樣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萬物和那個(gè)丟掉的草狗一樣,并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人之所以對萬物差,是因?yàn)槿说闹饔^,人的自私的觀念。。

熱心網(wǎng)友

就是這樣的.非常正確!

熱心網(wǎng)友

正所謂天作孽有可為,人作孽不可活。